《再见,吾爱》
我是硬汉 杨立青
——西方硬汉派推理小说解析 硬汉派推理小说。 推理小说被创造于美国。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卡•约•戴利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就尝试将推理小说的内涵和形式颠覆,塑造一个全新的推理小说流派。当时正逢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时代,美国经济更是举止维艰。民众生活失去了最基本的经济保障,各种犯罪和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由于动机皆源于贫困,所有在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场出现的犯罪几乎毫无“技术含量”,完全只是人性的写照和血臊的表象。卡•约•戴利等人正是抓住这一社会现实,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人性和社会现状的犯罪小说。而这一类小说也渐渐与传统的解谜式推理小说出分离出来,形成自己的特点。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雷蒙德•钱德勒、达谢尔•哈梅特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反映现实问题的新派推理小说。而“硬汉派”推理小说也正式登上了文学舞台,被读者接受。安徽省立新安医院 “硬汉”一词英文写作“Hard— Boiled”。最早是指二战中的那些英雄士兵。战争结束,昔日面 对淋弹雨面不改的英雄们,在时代变迁中往往会格外痛苦。没有了简单而直接的生与死的考验,却要面对一个复杂、阴险、没有同情心的现代社会——在这个时候,英雄会变得穷途末路。他们面对的已经不在是某个敌人,而是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以及整个染缸一样的社会。这些铁汉们往日令敌人魂飞魄散的怒吼,此时则显得格外地苍白无力。他们的原则,他们的正义,他们的理想,统统随着英雄们单匹马式的抗争,最终被黑的现实吞没。、
硬汉派推理小说就会诞生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之下。小说中不再强调侦探的智慧与魅力,不再看重谜题的复杂与精巧,所有描写的核心被转移到了人性与社会上。推理小说所承载的内涵在这时被提升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具有人文关怀)。
所以,在阅读硬汉派推理小说时就需要格外注意——注意调整自己的阅读视角。如果阅读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推理小说的认识上,以逻辑的严谨性和谜题的精彩程度来衡量硬汉派推理小说优劣的话,那无疑是个南辕北辙的判断,就像不能抱怨沪菜太甜、川菜太辣一样,硬汉派的魅力本就不同于古典本格推理,这是必须要区分的。
学习网 美国作家米基•史皮兰是早期硬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斥着硬汉派推理小说最明显也是最表层的元素——性与暴力;另一位作家詹姆斯•凯因擅长通过爱情来揭示人性,他
的代表作《邮差总按两次铃》和《双重理赔》是硬汉派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同是美国人的吉姆•国际标准舞教学汤普森更注重人物心灵的刻画,他最知名的作品为《爱人,天黑以后再说》;厄尔•边缘化斯坦利•加德纳是硬汉派作家中风格最为另类的一员,同时也是最为高产的。他打造的律师梅森系列和妙探系列一反常规,以法庭推理和风格幽默搞笑而确立了其在硬汉派作家中不可替代的地信。
在加德纳之后,又涌现很多优秀的硬汉派作家,如迪伦马特、乔治•西默农、劳伦斯•布洛克、迈克尔•康奈利、比尔•普洛乔尼、苏•格拉芙顿等等。他们创作的小说以及小说中的人物,都是硬汉派推理小说史上最经典的元素。
当然,在硬汉派小说的广阔舞台上,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两位大师,非达谢尔•哈梅特与雷蒙德•钱德勒莫属。
哈梅特出生于1894年,做过私家侦探,当过兵。他笔下的侦探名叫奥普,代表作品有《马耳他黑鹰》和《血腥的收获》。当今硬汉派推理小说的最高奖项、正是以哈梅特名字命名的“马耳他黑鹰奖”。
钱德勒出生于1888年7月23日,自幼父母离异,早年生活极为流离困苦,婚姻也很不成功。迫于生计,钱德勒从四十五岁开始创作推理小说。
在早期创作了几部短篇推理小说之后,1939年,雷蒙德•钱德勒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长眠不醒》。这部小说被誉为“史上最优秀的硬汉派小说”,标志这硬汉这一流派的推理小说完全成熟。小说的销量轻松突破四十五万,钱德勒名声大振,一举确立了其硬汉派第一人的地位。
随后,钱德勒又创作了《漫长的告别》、《高窗》、《重播》、《恋人无情》等优秀作品,多次获得各种推理小说大奖。他的作品被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票房成绩居高不下。
1959年3月,雷蒙德•钱德勒当选为美国侦探作家协会主席。这标志着他已经超越了硬汉派的界限,成为了推理文学的一代大师。
钱德勒笔下的侦探名叫菲利普•马洛,是推理小说史上最经典的形象之一。可以说,钱德勒的作品已经脱离了硬汉派推理以性和暴力取胜的初级阶段,将人物性格、命运与社会紧密相连,在近乎绝望的故事中给人以新的期待,使硬汉派小说彻底告别了低俗与肤浅,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钱德勒也因此被誉为“推是小说中的桂冠诗人”。
自二战之后,硬汉派推理小说一直统治着西方推理世界。随着天才作家的不断涌现,这种局面还会继续下去。
开天辟地背单词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多地了解硬汉派推理、了解它的特点和内涵,了解它里面包含
的文化背景。这样,我们才能接受这一独特的推理小说流派,充分享受它带给我们的阅读乐趣。
这类小说以深度剖析人性的丑恶面和社会黑暗面为己任,一般不会设计惊天动地的犯罪手法,而是以人物性格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主要是指起源于20世纪四十年代初的硬汉小说和黑犯罪小说,而后来出现的间谍小说,惊险小说,乃至法庭惊险小说和犯罪悬疑小说不在此列),因此往往能够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角,这是此类小说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因为缺乏惊天动地的诡计和缺乏悬疑感,而被许多本格迷所BS
妙笔
我觉得伦勃朗先生正以鄙夷的神看着我。我从桌子的抽屉里拿 出一瓶酒,喝了一杯。一会儿后,伦勃朗先生脸上的鄙夷神就消失了。
《再见,吾爱》讲述的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爱情故事,但马洛并不是这段爱情故事的主角。书的前半部分一直在描述马洛为寻马里奥特死亡的真相,并伴随着警察对马洛伊的追捕。直到最后二十多页,才通过马洛与格雷夫人的谈话揭示出真相,只不过半页的内容。
貌美如花的贫为领取赏金告发了昔日的恋人,随后攀上了亿万富翁。为掩盖自己的过去,她必须不断地杀人,最终,历经波折后疲惫不堪的她也选择了死亡。
而马洛呢?被人用铁棍敲头,身上被人注射多种麻醉药,勇闯小城警察局长办公室,还冒险登上不受政府管辖的赌博船,都不过是为了那位身躯庞大但声音温柔的痴情汉“驼鹿”马洛伊。
这位“驼鹿”马洛伊,他在故事的开头便从天而降,用巨手将马洛抓到一个黑人娱乐中心,留下了一具被拧断了脖子后的尸体后匆匆离去。最后,他温柔地呼唤着思念了八年的爱人的名字,死在了爱人的下。
马洛伊因为爱,甘愿死在小韦玛的下。
“即使她六年没给他写信,即使她在他待在监狱里的整整八年时间里没去看过他,他也不在乎。即使她为了领取奖金而出卖他,他也不在乎。他一出狱就买了几件像样的衣服,然后开始她。而她呢,朝他的肚子开了5,把这当作见面礼。他杀了两个人,都是为了爱
她。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
格雷先生因为爱,可以卖点自己的家业而带着美丽的夫人到小城隐居。
“他爱她。他不在乎她的过去,也不在乎她做过什么、和谁调情。他就是爱她。”
但最后,他们都失去了自己的爱。
亲爱的,再见。
人物:菲利普•马洛
情节:马洛伊在黑人娱乐中心离奇死亡,侦探马洛调查案件
马洛伊死于情人小韦玛之手 (黑暗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