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乞科枚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年4月第23卷第8期建设项目对湿地公园生态影响及保护对策 艾爵隐形眼镜----以江口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蒋维成
(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以建设项目穿越江口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在充分考虑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对江口国家湿地公园造成 生态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合理优化工程布置、优化施工时间、限定施工范围、加强施工管理、加大宣传力
度等减缓和避免生态影响的具体对策和措施,落实这些保护措施后,可很大程度上减弱项目建设对江口国
家湿地公园的生态影响,以期达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护湿地资源的目的,可为相关项目建设提供
参考。
关键词:建设项目;湿地公园;影响;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8-0009-02
1引言一帮一活动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生物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赋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⑴,在资源供给、调节气候、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旳,同时,又是候鸟迁徙停歇地、繁殖地,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⑷。贵州湿地类型多样,分布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⑷,江口国家湿地公园主要以自然湿地中永久性河流为主。拟建“一带双核”铜仁至梵净山建设工程(乡村振兴文旅扶贫示范项目)是加快沿线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带动沿线乡、镇、村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助力铜仁市委、市政府巩固脱贫攻成果和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对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加速打造“一带双核”精品旅游线路,构建铜仁市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拟建项目经多方案比选论证,不可避免要以桥梁或路基的形式穿越江口国家湿地公园。因此,
本文在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和运营可能对江口国家湿地公园造成生态影响的前提下,提出减缓和避免生态影响的具体对策措施,以期达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护湿地资源的目的,并为相关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2项目背景
2.1湿地公园概况
贵州江口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江口县境内,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包括从江口两江交汇后的锦江坝址沿河向上的太平河流域,止于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处的寨沙太平河小桥,涉及两岸部分林地,以及闵孝河部分河段⑸。湿地公园范围内共记录有蕨类植物8科,10属,13种;种子植物62科136属181种,其中双子叶植物52科,104属,137种,单子叶植物10科,32属,44种。涉及湿地植物41科64属84种,其中漂浮植物2科2属2种,沉水植物3科3属7种,挺水植物4科4属5种,湿生植物32科55属70种。野生脊椎动物有5纲21目48科121种,其中鱼类4目8科24种,两栖类1目5科14种,爬行类1目5科13种,鸟类9目20科54种,兽类6目10科16种。
2.2项目建设意义
项目的建设把铜仁主城区到江口区域内的各个景点“珍珠”串成项链,推动江口与铜仁市主城区同城发
展、东西县协同发展,高端打造铜仁古城和大美锦江,加快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同步”、一二三产业“三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最美旅游综合体对提升“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影响力,构建铜仁市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江口对外出行条件,对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提供快速技工保障通道,对江口县融入铜仁中心城区同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带动沿线各种资源快速“引进来”和“走出去”,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对巩固脱贫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2.3项目建设比选方案
江口县城三面环山,沿锦江往碧江出城方向地形陡峻、山体延绵,而建设项目进入江口县域后,前半段南、北两个方向均为江口县中心城区,建筑物相对集中,且居民聚居地多沿山脚而建,山体地势陡峻,拟建项目绕过县城难度大、里程长、景观效果差、生态破坏严重,且不可避免要与现有市政道路混行,安全隐患大,交通管制难度大。而在滨江公园现有步道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对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因此确定穿越湿地公园为最佳选择方案。
收稿日期=2021-02-19
扬卡洛夫作者简介:蒋维成(1988-),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9
蒋维成:建设项目对湿地公园生态影响及保护对策自然与生态
3调查方法
因项目建设涉及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综合体系,而《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MLY/T2242-2014)适用于该综合体系,故参考其技术要求,结合湿地公园范围及跨越段地形,调
查范围以建设线路中心线分别向两侧延伸500-1000 m或以第一重山脊为界确定。植物调查采取线路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植物种类、植被类型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存状况等。野生动物调查以实地调查为主,辅以查阅资料和居民访谈的方法进行,其中陆生野生动物实地调查一般采用样线法⑺,鱼类实地调查采用渔获物法和众访问法,根据野生动物分布情况选择样线位置。
4生态影响预测与分析
4.1施工期
(1)施工过程中临时性和永久性占地会直接破坏原来的生态系统,造成动物生境和植物生物量减少。
(2)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扬尘、强光照射等可能会对植物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使得周围植物生长变缓、发育不良或死亡。
(3)施工期车流量加大,人员出入及材料运输等,可能带来一些新的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在一定范围内若形成优势落,将对本土物种产生一定的排斥,使区域内植被类型受到一定的影响。
(4)施工可能导致水质变坏,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等饵料生物量减少,改变了原有施工范围内鱼类的生存、生长和繁衍条件,鱼类将择水而栖迁到其它地方,施工影响区域鱼类密度显著降低页。
(5)施工建设可能会导致水质、水体酸碱度的变化及水域附近的环境破坏,从而导致两栖类的生活环境恶化,影响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导致栖息地缩小和种及数量减少。
4.2运营期
(1)运营期车辆和行人增多,由此产生的噪声、震动、灯光、人为活动等会对湿地公园内的鱼类、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等进行驱赶,会直接干扰它们的正常活动。
(2)运营期含油废水、油罐车、废渣、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风险会对湿地公园内水质、水生生物、植物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运营期人为活动将增加,由此可能带来一些外来物种,当外来物种比本土物种能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被干扰的环境时,可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优势落,并对本土物种产生一定的排斥,导致当地生存的物种数量的减少。
5保护对策
项目建设以桥梁和路基形式穿越江口国家湿地公园。本文在充分考虑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对江口国家湿地公园造成生态影响的前提下,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落实这些保护措施后,可很大程度上减弱项目建设对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1)合理优化工程布置,施工便道等充分利用原有老路,杜绝对湿地公园进行大面积占用。桥墩、桥台等选址应尽量避开河流水体及湿生动植物分布较集中、生产力较高的区域,尽量选择物种多样性较低、植被类型较单一的区域,合理规划桥墩位置和走向,减少对沿线自然生态和植被的破坏。
(2)优化施工时间,在施工时间上应尽量选在枯水期进行,此时植物大部分枯萎,种子传播已经完成,在施工区周围可形成替代性生境,施工涉及湿地公园范围时应加快进度,以缩短施工影响湿地公园时间。为减少施工对野生动物产生的惊扰,应做好时间、方式的计划,尽量避免在早晨、黄昏和夜间进行高噪声作业,严禁高噪声设备在夜间施工。
(3)限定施工范围,界定施工红线。保证施工活动在红线范围内进行,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施工区的临时堆料场、施工车辆、施工便道及施工营地应集中安置在湿地公园范围外。设置铁丝网和绿塑料网等隔离措施,防止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随意进入湿地公园,尤其禁止进入鸟类做巢、隐蔽和栖息的场所(道路两旁和湿地周围的树林、芦苇灌草丛及挺水植物构成的小生境等)
。
(4)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防止跑冒漏油事件发生,避免油等进入河流对水生植被造成影响。施工带来的固、液体废弃物要严格排放到指定地点,严禁随意排放,防止对湿地公园区域内的植被造成污染,对不慎造成的污染及时进行治理。施工用料及渣场的堆放应远离水体,跨湿地公园段桥梁和路基设置径流收集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
(5)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来物种的危害以及传播途径向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对现有的外来物种,在施工时,现场烧毁以防止扩散,对临时用地及时开展绿化等。同时,通过设置警示牌、宣传牌、围栏等保护措施以减少对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防止外来入侵种的扩散;通过对车辆进入湿地公园路段设立禁鸣、限速等交通标志,实施限速行驶,避免对野生动物造成惊吓,减少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陆健健.中国湿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邓坦,王鹏基,邓照东.河南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4):76〜77,80.
[3:|鲁飞飞,李雪,田二强.内蒙古巴美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对策[J1.内蒙古林业调査设计,2020,43(2)
:47〜49.
[4]官家杰,沈京晶.贵州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探讨[J].四
川林业勘察设计,2014(4)=59-62.
[5:|贵州省旅游网.贵州省国家级湿地公园介绍CEB/OL],http:// www.bytravel,cn/view/wetlands/indexl32_list.html.
[6]陈林我市召开“一带双核”项目规划建设座谈会[N].铜仁日
报,2017-9-11(01).
(下转第32页)共青团中央微博
10
2021年4月绿科技第8期
行管理,而针对生物资源的管理规划方面的内容较少⑴〕。为此,本文为了更好地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通过资源冷杉这一生物来进行相应地分析。广西银竹老山资源冷杉国家级保护区作为国家自然
保护区,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其进行保护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而资源冷杉作为濒临灭亡的植物资源,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促进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从当前的保护意识来看,远远不能达到保护的效果。当地居民自然保护意识不够,还在很大程度上对资源有一些破坏,加之管理与监控措施的不到位,使得对资源冷杉的保护程度不够,导致管理的资金以及时间等都需要投入更多,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所以需要进行深入的管理规划。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实施管理规划,从多个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通过可持续发展、公众教育以及科研监测,从制度层面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让公众提高保护意识,推动制度建设的合理化,而只有全方位地进行管理才能推动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自然保护区一定会重获生机,生物多样性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周志光,钟平华,高友英,等.遂川南风面资源冷杉种及落结
构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2019,47(5):31〜35.
(上接第10页)
[7]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LY/T2242—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2]王蕾,景慧娟,凡强,等.江西南风面濒危植物资源冷杉生存
状况及所在落特征[J]・广西植物,2013,5(33)=75-80.
[3]杨全生,汪有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及
发展对策[C]//国家林业局.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
—S8野生动物,湿地与自然保护区论文集.北京:国家林业局,2009. [4]周志光,钟平华,高友英,等.遂川南风面资源冷杉种及落结
构分析[J].南方林业科学,2019,22(5):31〜35.
[5]鲁小波,陈晓颖.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
分析:以辽宁省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20(1):50〜5&
[6]孟宝,张继飞,叶华,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鱼类产卵场功能现状分析及保护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11):236〜249.
[7]田书荣,刘超,桂小杰,等.基于威胁因素的集体林自然保护区
管理对策分析:以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m.野生动物学报,2019,40(2):403〜412.
冷]李峥.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稳定性分析m.
林业勘察设计,2019,39(4):12〜16.
沈阳大学李曼[9]汪有奎,王零,王善举,等.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乔木
林面积,蓄积动态变化调查分析[J丄林业科技通讯,2020,572
(8):68〜71.
口0]宋慧.基于GIS的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9,191(8):25-26.
口1]王玉华,白力军,布仁图雅,等.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分析[J].北方环境,2019,31(10):206-20&
[8:|张世勇,张明.高速公路建设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J].公路,2013,6(6):216—222.
Ecological Impac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on Wetland Park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系谱------Taking Jiangkou National Wetland Park as an example
Jiang Weicheng
(Guizhou Provincial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stitute9Guiyang,Guizhou55000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rossing Jiangkou National Wetland Park as an example・Under the premise of fully considering the possible ecological impact on Jiangkou National Wetland Park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operation period,som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reduce and avoid the ecological impact,such as reasonably optimizing the project layout,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time,limiting the construction scope,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and increasing publicity so as to implement these protection measures.After the measures are taken,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n Jiangkou National Wetland Park can be greatly reduc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ng wetland resources,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projects.
Key words:construction project;wetland parks;impact;countermeasures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