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颠覆传统审计模式作者:张孝昆晋祠流水如碧玉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5年第31期 “风险融入业务、融入信息化麦博md332
”的指导思想,颠覆了传统的风控和审计方法,以此思想为指导设计开发的大数据监控平台,形成事前规则管控、事中指标管控、事后模型管控的三维一体监控模式,有效解决风险管控落地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思维与信息技术被大规模地应用于企业管理,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对业务和信息系统的管控需求,尤其是审计人员在面对由ERP系统生成的海量数据时已经变得束手无策。因此,将企业管控、风险管控与企业信息化进行高度融合,形成一套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的、有效的风险管控落地模式,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但如何真正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风险管控落地,是业内当下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叠泉乡村俱乐部
审计行业正面临技术革命
在中国,传统审计领域一直采用的是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
审计监督体系。上述三种审计形式从技术方式、方法演进的角度看,每年都会有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审计手段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应对新的挑战,政府审计领域率先引入计算机审计技术,启动了“金审工程”,投入了大量资源,并要求所有政府审计人员学习计算机技术,这也拉开了审计技术革新的序幕。早期接受计算机培训的审计人员在面对ERP系统时能够应对自如,并且能够在审计思路上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主动创新,尤其是能从数据角度考虑问题。但是比较可惜的是审计技术的革新没有传递到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导致二者的审计技术和手段严重落后于政府审计的发展。
早年,笔者曾经参与了审计署“金审工程”与财政部监督检查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也参与了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技术等相关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当中就涉及了大数据审计模型和数据监控。在笔者看来,国内整个审计行业在推动大数据思路转变方面,审计署的贡献是最大的。中国的金审工程是航空装备表面处理技术2002年7月开工的,距离《纽约时报》2012年2月发表那篇代表“曹素华>胃肠机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的专栏早了十年时间。所以,甚至有人说,国内的大数据应用最开始是从审计开始的,而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为了让审计监督实现从事后到事中、从静态到动态、从现场到远程的总体监督目标,“金审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在线审计系统、联网审计系统。其中,联网审计系统实际上就是当下大数据监控系统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