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病普查工作总结
苹果的滋味与中国教育作者:许春苗 赵 海来源:《师道》2009年第01期 松下vs7 今天,听我们领导这样形容中国以前的教育状况:
老师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问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个苹果是什么滋味吗?一定不知道吧。现在,我就来告诉大家,大家一定要记住哦——这个苹果是甜的,因为上课前我咬了一口尝过味道了。”说完,老师还不忘向大家展示自己在苹果上留下的痕迹。 虽然这个小故事听起来十分荒唐,但是,反思我们以前接受过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我还清楚记得中小学时期的语文课,老师总会把每一课的生字注音、生词解释、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工工整整地抄写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抄笔记、背诵、默写。老师最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是:“只要把我讲的都记住,考试一定能考好。”当时作为学生的我们,学习的主要任务便只是死记硬背,很少甚至没有怀疑过答案的对错,也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答案。尤其是在尝过“考好”了的甜头之后,更加对老师说的话深信不疑。 等贵贱
现在,全国已经实行新课程标准了,当然不能再容许上面的故事继续发生。可是,当前的教育状况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作为一名身处第一线的教育改革践行者,想用下面的故事来形容一下:
老师走进教室,把苹果放在讲台上。然后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苹果是什么味道。在学生短暂的思考之后,老师又说,请同学们小组之间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好吗?于是学生便凑在一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老师就让小组代表起来展示讨论结果。A说,我们认为苹果是甜的。老师说,嗯,有道理。B说我们觉得苹果是酸的。老师点头,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有创意。C说,我们不同意A、B的观点,我们一致认为苹果是苦的。老师鼓掌,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太了不起了。最后,由老师总结发言: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尝过,苹果是甜的。大家怎么看呢?脱丝
水性润滑剂 表面上,老师只是说出他的感受而已,可是,此言一出,学生们便开始做下纪录——苹果是甜的。如此看来,学生的思考、探究以及A、B、C的展示发言都只不过是为老师的答案出场做个引子罢了。
>在网络暴力中捍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