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6期实
验
与
检
验
医
学
Vol.30No.62012年12月
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Dec.2012
不动杆菌属是医院感染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它们能引起广泛的临床并发症如肺炎、败血症、尿路感染、 脑膜炎等,免疫功能受损病人更易发生不动杆菌感染。不动杆菌在医院环境中常见,近年来该菌所致医院感染发生率和耐药性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解不动杆菌属在我院医院感染特点及耐药特征,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2011我院医院感染病例中分离的不动杆菌菌株资料,以其对该菌的临床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238株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均分离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我院住院患者医 院感染病例,年龄17~96岁,平均(65±12.4)岁。其中呼吸道标本(咳痰、咽拭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气管内吸取物等)202份,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其它标本26份。同一患者重复分离株仅选取第一株,来自无菌部位标本菌株均视为感染原因菌,有菌部位标本依据本院实验室判断标准[1],结合标本直接涂片、培养生长情况及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等界定感染和定植,本组资料除外定植菌。
1.2细菌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细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均采用珠海迪尔公司生产的DL-96
上海家校互动
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操作严格按说明进行。
1.3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均收集年龄、性
别、病区、是否有基础病、是否接受侵入性操作、住
院时间、培养前抗生素及激素的使用情况等。
1.4质量控制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
ATCC25922大肠埃希菌和ATCC27853铜绿假单
胞菌进行。
1.5统计分析采用WHONET5.4版软件进行统计
分析。
2结果
2.1238株不动杆菌来源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2.2不动杆菌种类构成鲍曼不动杆菌184株,占77.3%;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54株,占22.3%。
2.3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对21种常规测试抗生素药敏结果表明:238株不动杆菌中,182株(132株
鲍曼不动杆菌,50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呈现泛耐药特征(pan -drug resistance,PDR),占
76.5%,且仅有两种耐药表型(表2)。所有PDR 株均
来自ICU 、呼吸内科重症病房、神经内科重症病房医院感染患者呼吸道标本。56株非PDR 不动杆菌均呈现对2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特征,具体耐药率见表3。
3讨论
3.1不动杆菌临床感染特征不动杆菌广泛分布
于人体的皮肤表面、结膜、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在健康人中其定植率>
40%,而在住院患者中其定植率为75%。不动杆菌生存能力及抵抗能力强,不需特殊营养条件培养,
可以长时间存活于干燥物体表面,医院内环境常
·检验与临床·
238株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陈丽霞1,陈会2,沈燕如1
(1、江西省人民医院感染科;2、江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特点及耐药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1年度我院医院感染病例中分离
哪种动物会飞?
的不动杆菌菌株资料。结果238株不动杆菌均分离自免疫力低下住院患者,感染患者病区相对局限,大多数来自ICU
(63.9%)、呼吸内科(15.1%)、神经内科(10.1%)、老干病房(8.4%),其他病区少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65岁),严重的基础
病(100%),住院时间长(>7天86.6%),抗生素经验性使用(100%),接受侵入性操作(70.2%);238株不动杆菌,有202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84.9%,其中182株为泛耐药株(PDR)(76.5%)。对21种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PDR 株仅存在两种耐药表型;56株非PDR 株对碳青霉烯类、头孢派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米诺环素、四环素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迄今已呈蔓延趋势,尤其是PDR 株,一旦出现,加重患者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
济负担,易引医院感染暴发,已成为临床最为棘手的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其暴发流行。关键词:
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抗生素;泛耐药中图分类号R446.5,Q939.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29(2012)06-0592-03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2.06.026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项目(编号:20071019)
592··
第30卷第6期实验与检验医学Vol.30No.6 2012年12月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Dec.2012
表356株非PDR不动杆菌对21种测试抗生素的耐药率
抗生素耐药株(%)中介株(%)敏感株(%)
哌拉西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棒酸
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
头孢吡肟
头孢派酮/舒巴坦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
妥布霉素
环丙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
四环素
米诺环素
黏菌素
多黏菌素B
复方新诺明35(62.8)
10(17.4)
42(75.6)
单角钢31(55.8)
10(18.6)
31(54.7)
10(17.4)
4(7.0)
4(7.0)
4(7.0)
43(74.4)
22(39.5)
41(73.3)
46(82.6)
41(73.3)
15(26.7)
12(22.1)
11(19.8)
51(90.7)
4(7.0)
1(2.3)
8(14.0)
1(2.3)
2(3.5)
3(5.8)
17(30.2)
45(80.3)
14(24.4)
17(30.2)
46(81.4)
25(45.3)
46(82.6)
51(90.7)
52(93.0)
52(93.0)
13(23.6)
34(60.5)
15(26.7)
10(17.4)
13(23.2)
38(67.5)
44(77.9)
45(80.2)
56(100)
56(100)
5(9.3)表1238株不动杆菌来源患者临床资料
项目
性别
病区分布
住院时间
侵入性操作: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使用、导尿、造瘘、插管引流等基础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手术、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培养前抗生素经验使用
公益海报设计论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
男性
女性
SICU
呼吸内科
神经内科
老干病房
其他
≤7d
>7d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174
64
152
36
24pm2.5 合肥
20
6
32
206
167
71
238
238
54
184
73.1
26.9
63.9
15.1
10.1
8.4
2.5
13.4
86.6
70.2
29.8
农业统计分析
100
100
22.7
77.3
表2182株PDR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
敏感中介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132株)
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50株)
黏菌素、多黏菌素B
黏菌素、多黏菌素B、头
孢派酮/舒巴坦、米诺环素
无
氨苄西林/舒巴坦、
四环素
其余19种抗生素
其余15种
抗生素
例数构成比(%)
593
··
第30卷第6期实验与检验医学Vol.30No.6 2012年12月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Dec.2012
见,很容易通过交叉感染在医院内引起暴发[2],但不动杆菌毒力较弱,仅侵犯免疫力低下宿主。本文资料结果表明,238株不动杆菌均分离自免疫力低下医院感染患者,感染患者病区相对局限,大多数来自ICU(63.9%)、呼吸内科(15.1%)、神经内科(10.1%)、老干病房(8.4%),其他病区少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平均年龄65岁),严重的基础病(100%),住院时间长(>7天86.6%),抗生素经验性使用(100%),接受侵入性操作(70.2%)。此外,238株不动杆菌,有202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84.9%,这与国内同类报道一致[3,5]。广谱抗生素滥用,削弱上呼吸道正常菌的定植抗力,各种侵入性操作如呼吸机、气管插管、鼻饲胃管、气管切开等破坏完整的黏膜机械屏障及黏液-纤毛清除机制,严重的基础病和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降低机体的体液免疫,可能是导致不动杆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
3.2不动杆菌的耐药特征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灭活酶和/或钝化酶的产生;抗生素靶位的改变;胞浆膜通透性的改变,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的存在;耐药基因传播。前三者与抗生素的使用有关,而耐药基因的传播则与环境密切相关。在其复杂耐药机制中,产β-内酰胺酶是其主要耐药机制。不动杆菌不仅产广谱β-内酰胺酶,而且近年来还发现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的不动杆菌。自1991年美国首例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不动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ce in Acineto bacter baumannii,CRAB)报道以来,世界各地陆续出现此类菌株,且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7]。
本文资料显示不动杆菌PDR株为186株,占78.2%,对所测试的21种抗生素仅存在两种耐药表型,而且来自ICU的152株全部表现为PDR。据此推测,很可能存在不动杆菌PDR株的暴发流行,这一点尚需进一步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加以证实。不动杆菌PDR株的出现给临床相应感染性疾病带来极大困难,目前已经开始考虑多黏菌素B等一些老药新用,及替加环素等新药应用于临床。舒巴坦不可逆地结合不动杆菌的PBP2 ,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直接的杀菌活性,大剂量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黏菌素或多黏菌素B是可选择的方案,但仍需充分的临床试验资料确定最佳的方案[8]。不动杆菌非PDR株为58株,对所监测的21种抗生素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头孢派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四环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均较低,可以作为非PDR株感染的一线用药;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喹诺酮类药物、复方新诺明以及多数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50%以上,不宜作为不动杆菌感染选用。
3.3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防控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迄今已呈蔓延趋势,尤其是PDR株,一旦出现,加重患者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易引医院感染暴发,已成为临床最为棘手的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从临床感染的危险因素入手,进行目标性监测,包括患者及环境的早期监测,做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三个环节。并积极原发病,尽早去除诱因,增强患者免疫力,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此外,限制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过度使用,是防止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出现的的关键,临床医生应重视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期间应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准确掌握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达到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不动杆菌意味着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由此可见,临床应严格控制此类药物的适应症,避免滥用。
参考文献
[1]孙敬,陈会,余理智,等.痰培养定植菌与病原菌判断方法的探
讨[J].江西医学检验,2006,24(6):485-488.
[2]张樱,陈亚岗,杨青.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32(2):109-111.
[3]苏荣,张劲丰,杨延斌.34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与耐药性
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390-391.
[4]林花,才华,朱秀梅.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
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9):1491-1492.
[5]张远超,喻莉,何贵元.ICU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56-157.
[6]王辉,孙宏莉,宁永忠,等.不动杆菌属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的分子
机制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
[7]陈萍,刘丁,陈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其危险因素
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4):59-61,67.
[8]刘文静,张小江,杨文航,等.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
测结果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10(4):290-296.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