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1篇

阅读: 评论:0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1篇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__,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__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
  1.教学效果: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环节:第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第二,聚焦外形,习得方法。整堂课,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写为主,通过抓关键颜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颜。而后,通过交换语句,联系图片,进一步理解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最后拓展《翠鸟》片段内容作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顺序地观察。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步步紧扣,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
马来酸酐于作者使用的观察方法理解较好,也能使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课一得,参与性较高。
  2.成功之处: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个地方我没有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就给与过多的提示,限制孩子们的思维。
  3.不足之处:回顾整节课,预设的'东西还是有点多,忽视对学生的生成性指导,当学生提到“鹦鹉”这个词语也能让他感受到美丽时,急于下定论,而没有静下心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改进措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明确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个习作单元,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习作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力图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导读页,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接着通过重点段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进而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中间进行观察实践,引导学生学习表达,记录观察所得,进行习作小练笔,让学生把想法落实到纸上,笔尖触碰纸张,让孩子收获更多的美妙。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围绕目标,可取之处有以下几方面:百贝宁
慢性滑膜炎
  1、复习阅读导读页,做到目标明确
  在进入新课前,首先带领学生阅读导读页,观察导读页的图画,阅读导读页上罗丹的名言和下面的语文要素,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单元——习作单元,目标指向习作,学习的重点是“留心观察”,“仔细观察”,做到每个孩子心中目标明确,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习作单元,应该让孩子清楚特殊单元的不同的功能。这个主要在第一课时进行,第二课时主要复习导读页内容,导入新课。
  2、整体把握内容,体会观察的细致,提炼观察方法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这个环节的设定让学生能抓住主要信息通过品读描写雨声“沙啦沙啦”和船夫用力摇橹,发现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这里学到一个观察的小妙招——从不同角度观察。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直接聚焦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我先让学生带着“你觉得这
是一只怎样的`鸟”这样的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颜鲜艳。通过比较“一些蓝”能否去掉,发现作者观察的细致,同时继续追问“观察真仔细,那是不是都写出来呢?”让学生感受到描写外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特点”,从而发现习作的第二个小妙招——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动词“冲”“飞”“衔”“吞”“一下子”“不一会儿”等的用词之妙。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动作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从而感受描写动作时用词的准确。
  2、学以致用,体现习作单元功能
  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一定要体现它的习作指导功能,所以本节课安排了两次目标不同,层次不同的小练笔。在学习了作者观察翠鸟外形美丽之后,安排了第一次小练笔——观察大公鸡,让学生小试身手。
  在学习了翠鸟捕鱼的情景后,让学生观察青蛙捕食的视频,试着描述青蛙捕食的过程。在学生看视频前先提示学生聚精会神观察,到视频中青蛙的动作,提炼出动词按顺序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开始动笔写,再展示。这样使训练更有层次,更便于学生上手。
  4、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迅闪2008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学完了全文,我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整体,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一次平平常常的旅行,巧遇一只翠鸟,因为作者的留心观察,一切就变得有趣起来:船里听雨有趣,观察翠鸟鲜艳的外形有趣,观察翠鸟捕鱼更有趣,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完成观察记录单,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做好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边读边悟,既让学生体会留心生活的好处,也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去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特点,从而实现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本文发布于:2023-08-13 14:2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538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观察   引导   作者   习作   学习   单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