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T1~T3站区间盾构下穿机场滑行道施工方案

阅读: 评论:0

机场T1~T3站区间盾构下穿机场滑行道施工方案
中德企业(一)概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3、4#盾构机从T3航站楼站西端始发,在经过机场国际跑道区和机场后勤工作区后,盾构将在右DK54+281.6391开始进入机场南滑行道区域,至右DK53+975.0083离开南滑行道,该区段的盾构施工长度约306m。下穿区域内包括一条特种车道和T1、T2滑行道。
边通达
该区段盾构覆土约为为14~15.5m,隧道洞身所处地层主要为<7-2>炭质灰岩以及<7-3>粉砂岩。滑行道面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420mm厚水泥砼、180mm厚水泥碎石基层、300mm厚混碴垫层,土面区面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120mm厚水泥砼、150mm厚水泥碎石基层、180mm厚混碴垫层。dkyy
(二)风险应对施工方案
1. 盾构通过前滑行道地层加固
李孝海由于不允许在在机场南滑行道道面钻孔,为处理道面下的溶土洞并加固道面下土体,拟计划利用滑行道两侧的土面区,进行内倾斜注浆、加固特种车道和滑行道道面下方的土体及溶土洞。土面区则采取垂直注浆的方式。施工前,先对南滑行道道面进行扫描掌握道面性状,同时探明地下管线位置、埋深、性质等,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保护,然后再进行注浆施工。
(1)溶土洞处理加固方式
溶土洞处理及地层加固采用袖阀管注浆。以揭示到溶、土洞的钻孔为基准点,沿垂直线路方向间隔2.0m施做一排注浆钻孔,以基本到洞体边界为止。钻孔角度通过详细的角度计算,向特种车道及滑行道道面下方倾斜,钻孔孔径为70~110mm。详见《特种车道区域溶土洞处理及地层加固示意图》、《滑行道区域溶土洞处理及地层加固
示意图》。注浆材料
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1:1(质量比);当注浆效果不佳时,可采用纯水泥浆+水玻璃双液浆,双液浆配比为:水泥浆:水玻璃=1:1(体积比),其中水泥浆的水灰比为1:1(质量比),水玻璃模数m=2.4~3.4(浓度Be=30~40)。但双液浆的配比应以初凝时间为控制指标,现场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水泥浆拌制。
(2)注意事项
①以相对小压力、多次数、较大量进行控制;
②压力控制在0.3~0.6Mpa,注浆速度30~70L/min,注浆次数3~4次,每次持续10~20min。注浆前应对注浆压力、浆液配比等技术参数进行试验确定;
③注浆扩散半径设计为1.5m;
④注浆间歇时间,每次间歇6~10小时;
暗挖段施工顺序图
数据流图盾构下穿机场南滑行道区域示意图
特种车道区域溶土洞处理及地层加固示意图
滑行道区域溶土洞处理及地层加固示意图
⑤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注浆试验,灵活调整注浆孔位、压力等指标。
2. 溶土洞超前探测
由于不允许在在机场南滑行道区域钻孔,该区域的溶土洞探查和处理可能存在盲区,为进一步了解盾
构行进区域的溶岩发育情况,盾构机将配备超前探测装置,对可能影响隧道施工安全的不良地质体或地质灾害(溶土洞)进行超前预报并进行详细分析评价,指导安全施工。
(1)地震波法探测原理及优势
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在岩体中传播时,当遇到波阻抗差异(密度和波速的乘积)界面时,一部分信号被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波阻抗的变化通常发生在地质岩层界面或岩体内不连续界面。地震信号传感器采用三维布置形式,反射的地震信号被高灵敏地震信号传感器接收,通过分析和处理,可用来了解隧道工作面前方三维地质体的性质(软弱带、破碎带、断层、溶洞、土洞等)

本文发布于:2023-08-13 11:1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532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注浆   滑行道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