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氧化磷酸化偶联机理的“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内容

阅读: 评论:0

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解释氧化磷酸化偶联机理的“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内容东方卫报
联合早报化学渗透假说主要内容是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理的一种假说。
1961年由英国生物化学家米切尔提出。他认为电子传递链像一个质子泵,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可促使质子由线粒体基质移位到线粒体内膜外膜间空间形成质子电化学梯度,即线粒体外侧的H+浓度大于内侧并蕴藏了能量。
当电子传递被泵出的质子,在H+浓度梯度的驱动下,通过F0F1ATP酶中的特异的H+通道或“孔道”流动返回线粒体基质时,则由于H+流动返回所释放的自由能提供F0F1ATP酶催化ADP与Pi偶联生成ATP。此假说假设在电子传递驱动下,H+循环出、进线粒体,同时生成ATP,虽能解释氧化磷酸化过程的许多性质,但仍有许多问题未能完全阐明。
科学研究的艺术>别笑 我是高考零分作文

本文发布于:2023-08-13 03:40: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518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线粒体   解释   氧化   质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