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发展史:从药品到
推陈出新,基本走的是“从天然到合成”的一条发展路线。在这样的趋势下,国际社会管品也形成了“从药品到”的现象
中国论文网 /2/view-12910528.htm
月中旬,英国《太阳报》报道了英国街头出现的一幕诡异景象:一年轻人如恐怖电影中的“丧尸”一样行走在人中,跌跌撞撞,时而静止不动,时而拔腿狂奔。原来,这些几乎丧失了意识的年轻人服用了一种名为“香料(Spice)”的新型。
据悉,“香料”是模仿的化�W成分合成的,而效力比强上一百倍。在曼彻斯特,仅
需3英镑便可买到1克“香料”,在伦敦10英镑能买到1克“香料”。由于英国等一些国家缺乏对其有效管制,因而“香料”在这些国家大量流行。英国有慈善机构表示,估计曼市街头95%以上的流浪汉都吸食过“香料”。 “‘公牍香料’qq空间v8会作用于大脑中的特定受体,使人整天浑浑噩噩,并且丧失对环境的感知能力,整体感觉真的就成了丧尸,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中国毒理学会会员陈晟向记者介绍。
“香料”就是一种典型的新型。所谓新型,国外称之为“设计过的”(designer drugs),即在普通药品或传统的分子结构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加以修饰,得到一系列与原来结构不同、效果却差不多甚至更强的药物。也有人发掘和传统有类似作用的药品,并把这些未被法律明文禁止的的“亲戚”当作合法药物来销售。其实,新型的概念内容是在变化的,比如在只有天然、的年代,制剂就被认为是新型。而现在运用新化学技术制造的甲等取代了制剂成为新型主流。
“从天然到合成”的发展路线
所有的,无论传统还是新型,本质上都是一种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正如我国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的,是指、、甲基()、、、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小朵朵和大魔法师
在国际法上,的定义是一步步扩大和深化的。最早关于的国际禁毒公约是1912年的《海牙公约》和1925年的《日内瓦禁毒公约》,这两部公约规定了对和制剂的管制。随后,1936年的《禁止非法买卖麻醉品公约》将管制范围扩大到了麻醉药品。联合国又于1961年和1971年分别制订《麻醉品单一公约》和《精神药物公约》,以及于1988年制订《禁止非法贩运麻醉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纳入管制范围,形成了现有的国际禁毒公约体系。 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随着时间推移,新与旧的概念不断变化。可以说,在发展史上的不同阶段,都有属于那个阶段的新型:在《海牙公约》开始管制的时期,出现了制剂,例如、、等;在制剂受到管制之后,又出现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例如、等;如今,、等已经被严格管制后,又出现了如“丧尸浴盐”、“开心纸”等新一代的新型。
可贵的沉默教学实录
推陈出新,基本走的是“从天然到合成”的一条发展路线。在这样的趋势下,国际社会管品也形成了“从药品到”的现象。美国有专家做过调查,自二战以后,新型一开始几乎都是以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的形态出现的,或用于科学研究,或用于军事目的,或用于临床医学。这些药品在出现一段时间之后,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滥用,带来社会问题,才会被列为进行管制。
美国学者戴维・考特莱特在其《上瘾五百年》一书中,写了这样一件事:19世纪初,医学家从中提炼出。美国南北战争时,作为镇痛剂在美军中广泛使用。但作为制剂,的成瘾性比更强。因此,战争结束后,美军中出现了大量成瘾者。1897年,为了解决的成瘾性,德国拜耳药厂的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合成了一种名为二乙酰的制剂。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把它起了个外号叫“(Heroin)”,意为“英雄式的发明”。当然,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成了比成瘾性更强的新型,在此后的一个世纪里,其毒性蔓延至全世界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