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者的自我阐释——兼谈文学互动

阅读: 评论:0

第23卷第1期乐山师范学院学报V01.23.No.i 2008年1月Journal of L es ha n Te a ch e rs College J an.2008
作者的“自我阐释’’
——兼谈文学互动
方向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末,接受美学在联邦德国兴起,读者作为接受主体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重视。然而,有一位特殊的“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家们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他就是作者。作者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我们称之为作者的“自我阐释”,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文学意义的生成与发展,同时为文学互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自我阐释;文学意义;文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B83—0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08)01-0037-04
随着上个世纪60年代末在联邦德国兴起的接受这里主要是强调读者是接受史的主体,文学的意义是美学的蓬勃发展和广泛传播,读者作为接受主体的地在“第一个读者”的理解基础上,通过一代又一代读者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重视。诚然。文学作品实际上是的审美接受被充实和丰富的。然而,什么样的读者才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合作的产物。也就是说,本文只有在读接受史上的“第一读者”?姚斯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现实地转化成文学作品,本文潜如果把作者也算上的话,无疑第一个接触其作品的正在的意义也是由读者的参与才得以实现的。然则,在对是作者自己,那么这样每一位作者都是其作品的第一文学作品进行审美接受的过程中,有一位特殊的“读读者了,显然“第一读者”并非如此简单。其实“所谓‘第者”接受美学的理论家们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他就是一读者’,并不是指第一个接触到作品的那位读者,不作者。作者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我们称之为作者的“自论是作家、选家还是评家,尽管其确实是作品的最初接我阐释”。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受者,但倘若他并没有对作品留下影响后人的独特阐且能够促进文学意义的生成与发展,同时为文学互动释,他在实际上就没有真正进入接受史。所谓接受史上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的‘第一读者’,是指以其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阐释,为
作家作品开创接受史、奠定接受基础甚至指引接受方
中国商标数据库一、作为作者的“读者”
向的那位特殊读者。”圜由此可见,姚斯的“第一读者”并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在描述接受史的形成过非专指作者,而作者则被他们“遗忘”了。也许这种“遗程时曾提出过一个“第一读者”的概念。他说:“第一个忘”是有目的的遗忘(其目的正是为了强调读者审美接读者的理解将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充实和丰受的作用),然而却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富,一部作品的历史意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确定。显然,作为作者的“读者”和普通的读者是有很大它的审美价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证实。”“姚斯在区别的。
收稿日期:2006—11-28
作者简介:方向(1985-),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37
万方数据
首先,他具备作品的全部创作背景。从严格意义上不能决定作品的优劣.因为它代表的仅仅是作者本人来说,作者本身也是创作背景的一部分。这里说的创作作为“读者”时对作品的观点,带有很强的主观彩,所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环境和时代背景等。这以“不能把作者对动机和意图的自我阐释作为理解文些因素对作品意义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创作背景的学意义的唯一根据,更不能把作
品的意义归结为作者不了解。很多时候会对作品产生误读。孟子所谓的“知的原意,而应从艺术品的整体出发理解作品的全部意人论世”也正是这个原因。义。”131而且很多作家在反观自己的作品时往往会发现其次,他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作者的创作意图可其作品并不能很好的传达自己创作之初的意图,正如以说是作品文学意义的起源,作者通过作品所要传达矛盾在45年后的1977年重申《子夜》的创作意图时感的文学意义其实就是这部作品的原始意义。虽然创作慨:“要说《子夜》的写作意图,无非如此这般。但意图同意图与艺术实践之间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有实践,总有距离,就《子夜》而言,它能完成意图的百分时甚至会出现作品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创作意图的情之几呢?”网不仅如此,有时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实践况,但不可否认,了解创作意图对正确的评价和理解作之间往往会m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现更为复杂的关系。陈文忠先生对此作品是有很大帮助的。了精辟的论述,这里不再赘述。此外,作者对作品的熟悉程度也是普通读者所无其次,对微观创作意图的阐释固然是自我阐释的法相比的。从作品创作的准备阶段到构思阶段再到传一部分,但是如果仅限于此,那么作者的“自我阐释”就达阶段,作为作者的“读者”都是“在场的”,所以对作品没单独论述的必要了。作为一位特殊的读者,作者对作的结构层次和艺术特征也是非常了解的。品的自我阐释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像普通读者的审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作为作者的“读美接受一样,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并且在者”是一位特殊的读者,他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与普通这个过程中也会不断的被丰富和充实。也许作者
在刚读者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理解和体验实际上就是刚完成作品之后对其所作的自我阐释与其创作之初的作者对作品的一种“自我接受”或“自我阐释”。意图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很多作者在完成作品以后
橡皮弹都认为自己实现了当初的创作意图。然而随着时间的’二、作者的“自我阐释”
流逝,作者对自己作品的审美反思也在发生着变化。作作者在完成本文以后实际上就已经进入了读者的者的“自我阐释”也会随着年龄、心境以及社会阅历等领域,他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对作品进行阐释的。任何一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不同年龄的作者再读自部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宠儿,是作家对生命体验的结己的作品时会得到不同的人生体验,不同心境也会得晶。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体验转化为文学作品,总是希到不同的理解,就是在同一年龄同一心境,随着阅读的望能够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共鸣的。因而作家在完成本加深和思维的深入,这种体验也是会发生变化的。作者文以后总会有意识的向读者阐释自己的作品。这种自自我阐释的这种发展变化.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作品我阐释不仅能够实现作品的创作意图,而且仍然在“创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文学意义的生成与发展。造”着作品。巴金对其作品《家》的自我阐释就是—个典型的例首先,自我阐释包括对微观创作意图的阐释。陈文子。我们在《家》的初版代序《呈献给一个人》中可以明忠先生在其《论文学意义——“意义整体”的动态生成确看出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和创作动机:“倘使你(作和历史积累》一文中将创作意图分为“宏观的创作原者大哥——引者注)能够活起来,读到我的小说,或者则”和“微观的动机意图”,并指
出“微观的动机意图可看到你死后你所爱的人的遭遇。你也许会觉悟罢,你也视为作者对具体作品主题的自我阐释,也是作者在创许会毅然地走新的路罢。”Iq当初作者创作《家》的目的作中努力实现的具体意图,它对作品意义的理解具有是为了呈献给他的大哥,以便激发其大哥的觉悟和走更为直接的作用。”『例如,人们在谈到莫言的小说《丰上新路的勇气。然而,巴金小说开始发表的第二天,他乳肥臀》的主题时,作者对作品主题的这种自我阐释无深爱着的大哥的死讯就到了。这时作者的心里多了一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莫言说:“乳房是哺育的工具,份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封建旧家庭的控诉:“这管笔,臀是生殖的工具。丰满的乳房能育出健壮的后代,肥硕你大前年在上海时买来送给我的这管自来水笔,我用的臀部是多生快生的基础。”佃“人世间的称谓没有比它写了我的《灭亡》以外的那些小说。它会使我时时刻‘母亲’更神圣的了,人世间的感情没有比母亲更无私刻都记着你,而且它会使你复活起来,复活起来看我怎的了,人世间的文学没有比为母亲歌唱更动人的了”因样踏过那一切骸骨前进!”I呲时作者的创作意图发生而“这部作品足写一个母亲并希望她能代表天下的母了明显的变化,大哥的死激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流”,他亲。是歌颂一个母亲并企望能借此歌颂天下的母亲。”H在《激流》总序中这样说:“生活的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当然.作者对微观创作动机和意图的阐释本身并“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
38
万方数据
征服生活。”恻而在写完作品后的《初版后记》中则明确多种媒体公开发表,引发读者对作品的思考。而读者也的裘示:“用了二十三四万字我写完了一个家庭底历同样可以通过多种途经将自己的“审美接受”反馈给作史。假如我底健康允许我,我还要用受多的字来写一个者,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阁的文学曩动。而这释文学互动社会底历史。”蛔从这段话我们不难肴出作者对作品的也极大的促进了文学意义的实现和丰富。例如。作为滨阉释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不单有对失去大哥的戆愤、对者的李健吾与诗人卞_乏琳对诗歌《酝章》之间的分歧与逝去的年轻鹩生命的惋惜。两且更多了一份对整个聿±讨论,就是一个典型豹痧||子。作者麓读者之闻的这种文会的批判和揭露。在第十版代序《关予<;家>——给我的学互动实际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2者共同一个表哥》中作者对作品则又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表促进着文学意义的生成与发展。甓内己的{笮品是“一个正在崩溃中懿封建大家庭豹全首先,住者的鑫我阐释弓|导读者酶阅读,寤逵读者部悲欢离合的历史”作者还要用《家》“作为一代青年的的审美接受。作者在序言里发表的观点可能是作者在呼吁为过去的无数的无名的牺牲者‘喊冤”’悯他创作之初的创作意图的表露,但是,随着年龄、心境以说:“《家》我邑经读过五邃。我楚塞瓣裁不往鑫己及毒主会经掰豹变纯,俸者再读囊憋酶结晶露蜀毙会得的情感,我想筵,我又想哭,我有悲愤,我也有喜悦。但到不同的或者更多的体验,作者的自我阐释在这个时是我现在才知道一件事:青春毕竟是美丽的东西。”嗣至候就发生了变化。这时,他可以通过再版序裔.或者干戴,终瑟薛文学意义在豫者的不凝阚释孛又进入了一脆透过各静手段公开发表观点,舞大众传达鑫己对作个更深刻的屡次!从为了使大哥觉悟,到对大哥死的悲品的“自我阐释”,而读者通过对作者“自我阐释”的理愤.对年轻生命
国光初级中学的惋惜,再到对封建1日家庭乃至整个社解,也可以驻新思考作品,得出新的文学意义。例如,余会的撼判、力绣牲者喊冤,直至对嚣者喜过、怒过、哀华豹《话着》麟有中文版自序、韩文舨自痔、嚣文舨自序过、乐过的青春的赞美!作品的文学意义随着作者的年以及英文版自序,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自序中作者对作龄和人生体验的不同,在这不断的阐释中也在发生着品的自我阐释,不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实现着更深刻变化,使这都作品不断地走向自我阐释的经典化。的文学意义。
在古代,由予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作者穰难将自其次,读者的事荧接受同样也会影响到作者的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阐释于人、公诸于众,这时作者的自我我阐释。作品的有些意义也许是作者所未曾意料到的,嬲鼹并不簏对作品的理解及文学意义的生成与发展产两读者通过审美接受的反馈,同样也可以引起作者对生多大的影响。但是随着辩技的发袋,在当今社会作者崮己作品的反思,获而稽互作用,共同雍动文学意义的对自己作品发表的看法、对文学意义的自我阐释,都可生成与发展。例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就是这样的以通过很便捷的方式传达给读者,童接影响着读者的~部杰作:塞万提斯写这部作品的目的“显然他只是为审美接受;雨浚者的审美接受也能及时反馈给俸者,以了嘲讽那爨小说(当时盛行于西斑牙酶武侠夺说)想点便作者进一步反思自己的作品。因而,这时作者“自我明它的荒谬无理,供大家笑骂,就此把它扫除。他非常阚释”的意义就凸显了出来,“自我阐释”也因之舆备了成功不过,天才的那支笔比执笔的人还米的伟大,存在的价篷。阉对,也这米了文学盔动时代的裂来。笔锋新及总远在终者意耩之外。寨万提赣不9罄不觉之
中,对人类那种激昂奋发的热情,写了一部最伟大的讽
三、文学互动时代的到来
刺。这是他没料到的。”伪
文学俸熬蘸不纯粹蹩俸者心理或观念的存在魏,诚然,在早些时候,作者与读鬻之闻的这种文学互也并非是读者可以任意重构的对象。而是作者与读者动是带有一定的被动性的,作者对作品的自我阐释往的相遇、交流,“共同创造”才赋予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往是为了解释一些读者的误读或者是为了回击一些恶在这一过翟巾,终者与读者之阕,不仅霹疆逶过撵瑟豹意戆戮评家的中臻。慑是,这对人们理解作菇帮产生了阅读进行心爱的沟通,而且同样可以进行直接的文学重大的影响。
置动。例如,鲁迅谈《阿Q正传》的文章中除了~篇《俄在吉饩,巍手科技不发达,作者缀难实理与读者豹文译本<;隧Q歪传>序》以外,其余无一铡羚罄是给读沟通,二者之间几乎是处于一种隔绝的状态。作者也很者或编辑的信。这些信件序跋对溜时人们理解作品却少发表一些对自己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偶有感裔。也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时至今日,也是我们研究鲁迅《阿教见于骞我点洋、以及书傧序跋之中,且攫少麓为普通Q歪传》的燕要婊据穰塞贵资料。如果我织想知道鲁迅读者所知,裰本无法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文学置动。当初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是什么,那么镑迅的这段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传播乎段被话将是我们最好的参考,他说:“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
人们广泛的运熙。作者不仅可以将自己对作品的“自我学鑫己还不能摄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史一个现代阐释”付诸印掰,而且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以及阏络等
的我们国入的魂灵来。”嘲虽然《阿Q正传》当初确实是
39
万方数据
鲁迅应孙伏园之约为晨报副刊所作,但是阿Q的形象网友:看您的《失乐园》最后总是有悲观的情在鲁迅的心中却是早已有之:“阿Q的影像,在我的心绪,您自己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 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lal由此可见,如果将《阿Q 渡边淳一:我觉得非常遗憾。如果这位读者正传》简单的理解为鲁迅为了应付朋友而作的游戏之看了《失乐园》以后,觉得最后一幕令他非常悲观作是不对的。另外关于《阿Q正传》的一些细节,如为的话。因为最后一幕反而是这两个人的爱情火焰什么写阿Q被抓时动用了如此大的整容?“大团圆”是迸发到极点,燃烧最美丽的一幕,如果他们心思否太草率?阿Q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形象?鲁迅在《忽然去离婚再结婚,然后再婚,反而成了很平凡的夫想到》、《阿Q正传的成因》以及《寄(戏)周刊编者信》妻,过着庸庸碌碌的生活,绝对没有这种激烈的等书信文章中也都有自我阐释,这对我们全面理解这爱迸发出来的闪光的美丽,我希望这位读者能够部作品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对这部想一想,如果能够理解,这样的话,我会非常高文学作品的
审美接受。兴。研
在当今社会,这种文学互动显然要积极的多了。一渡边淳一的自我阐释对我们尤其是普通的读者理方面是由于作者与读者的这种互动意识增强了;而另解他的情小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帮助,同时读者审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科技的发达带来了美接受的反馈也给作者反思自己的作品提供了更直接这种文学互动实现的可能性的大大提高。如:各种演讲的参考。像这种网上的文学互动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讲座、文学访谈、作家博客等多种手段都为这种文学互新鲜事了,琼瑶、王安忆、莫言等作家都参加过这种网动提供了机会。作家可以很方便的发表自己对作品的上的对话,不少作家还有自己的博客,如余华、韩寒等,自我阐释,读者也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审美接受反馈给他们可以随时保持这种文学互动,读者可以向作者及作者。时反馈自己的审美接受,作者也可以随时向读者解答例如,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就曾经做客新浪聊天室,疑问,阐释自己的作品。这种文学互动不仅极大的促进解答读者的疑惑,阐释自己的作品。下面是引自新浪网了作品意义的生成与发展而且对作家的写作也有促进上渡边淳一与网友的一段对话:和提高的作用。网友:像《失乐园》这种作品。情爱就是对抗当然,这种文学互动是有存在的生命时间的。作者这种社会对人本性压抑的唯一出路吗?与读者的沟通并非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因为当作者渡边淳一:我想我的小说写的是人的一种本的生命结束以后作者的“自我阐释”也就不会再产生能的痛苦,<;失乐园》里面的两位主人公。对社会了,文学互动的生命也就结束了。虽然如此,作者和读来说,他们是触犯了伦理的道德,为这个社会所者之间的文
混合器学互动,“自我阐释”和“审美接受”之间的不容的。但是,我的作品里头并没有故意写他们沟通还是极其重要的。当作者尚存人世之时尽可能的积极地对抗这个社会。而是重点去写他们不愿意推动这种文学互动,对文学意义的生成与发展具有重被社会所压抑。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I q.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4—25.
【2】陈文忠.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M1.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64.
【3】陈文忠.论文学意义——“意义整体”的动态生成和历史积累Ⅱ】.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4】莫言.丰乳肥臀解【A】.杨杨.莫青研究资料【c J.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48。49.
【5】矛盾.矛盾创作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62.
【6】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76。378,1-2,379。385,394.吲钱
钟书.钱钟书集·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M】.北京:i联书店,2001.303—304.
【8】鲁迅.阿Q硅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76.82。
f9】新浪网.日本著名情爱文学大师渡边淳一访谈实录[O L I.h t tp://b o o k.si rr a.∞m.c n/nz-t/d u bi an c hu n yi/.2005.
火过冰壶化
万方数据

本文发布于:2023-07-12 23:1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208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品   作者   读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