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柄“双刃剑”。网络技术的运用是信息传播的又一次飞跃,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所显示出来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征,为大学生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因其具有形形信息包括有害信息,对大学生产生负面效应。如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玩游戏、网聊、网恋,甚至搞恶作剧等使其学习、生活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对此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 一,网络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心身发育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折时期,成人感增强,但自控力及自律能力较弱。面对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具,多数学生爱不释手,不少学生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神奇的网络世界,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对目标的选择无所适从,这里看看,那里站站,继而迷失方向,时间也很快从手指间流逝,离开网络才感到上网学习、查资料的初衷都没有实现。 不少学生抱着“中学辛苦、大学好玩”的心态踏入校门,对待大学学习。结果发现大学里也存在很大压力,如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远离家人时有孤独感;各种竞争激烈等等。承受着巨大压力
的学生,发现网络对缓解他们的压力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说,网上无论何时都有人听你的倾诉……有的学生描述,在网上虚拟空间内打游戏很有成就感,可以互动,很有趣、很刺激,没有包袱,没有压力。可知,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但不少网吧为迎合学生的需要,不断增设种类繁多的新奇游戏,使玩游戏者乐此不疲,一次一次的强化,许多学生逐渐把网络游戏作为逃避问题的手段。
大学生与中学生比较,获得了更大的“自由、自主权”。有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就已尝试过电脑游戏,甚至到着迷的程度,但迫于学业和家长的压力而不得不收敛其行为,上大学后自由了,可到网吧玩或聊个通宵。网吧老板通常对包通宵的优惠收费,网络环境宽松自由、无拘束,使上网者感到过瘾。俗话说玩物丧志,似乎在这些学生的言行中得到印证。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着鲜明的个性,进入大学后渴望交友,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但同时又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闭锁真情,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下,诸多学生走向网络。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足够牢固的
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其行为易受影响。网络中的垃圾文化的传播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使其价值取向多元化,从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
网络具有比其它游戏更易使人上瘾的特性。网上的游戏种类应有尽有,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到自己喜爱的游戏。上网玩游戏随时可以到合适的游戏伙伴,这就容易使人流连忘返,玩了还想玩。
大功率开关电源设计目前,大学生中迷恋网络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addictivedisorder 简称IAD),其典型表现主要包括: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 网上行为不能自制,或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上网时间每次都超过预定计划;不上网时表现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社会活动减少行为等。一些国家调查报告显示,20—35 岁的青年体是易感多发人。目前,在大学生中大约有6.4%网络成瘾者,而且,这一趋势还在迅速蔓延。
一般让大学生成瘾的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网上聊天,这些主要集中于在现实生活中
有人际交往困难、性格内向但又渴望与人交流的大学生体;二是网上游戏;三是浏览站。
迷恋网络,必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1.学习精力投入减少,学业成绩急剧下降。目前很多退学和留级学生,主要原因是迷恋网络而使成绩下降。
2.严重影响和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3.产生社会隔离感和孤僻、悲观等心理障碍,导致人际关系疏远。
4.导致思想混乱,社会责任感缺失,伦理道德观念淡漠
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迷恋网络就容易导致他们是非观念模糊,思想混乱,社会责任感弱化;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垄断着网上的信息资源,使得西方文化的渗透加剧,学生容易形成西化的思想倾向,从而导致民族观念和爱国思想的淡化造成学生的道德标准尺度不高,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增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受到挑战。
三,调查目的。
同样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认为,认清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对此积极作出对策,提早防范对我们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引导尚未沉迷于网络或已沉迷于网络的学生正确、有效的利用网络的优点,以达到辅助学习的目的。
四,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对身边的同学做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下发问卷170份,收回150份,有效率约88%。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家长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调查结果中显示,对于“网络世界存在的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情”的观点,同学们都表示认同。网恋现象时有发生,在对大学生对网恋的看法调查中,只有49%人反对网恋,可以尝试网恋的占到了51%。个别同学还有网恋经历。网络的这些不利因素,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从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有39%的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5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2%的学生认为严格控制上网,3%的学生认为上网太浪费时间。而在“你的网络知识从何获得?”这一项中,只有8%的学生是从学校获得,而57.2%的学生是从同学中获得,35%是自学获得。而在哪里上网这一项中,(在学校允许自带电脑前)84%是在网吧,只有4%的同学是在学校里上网。这几项调查结果表明,学院对大学生上网问题并没有给予关注,学院没有为学生上网提供应有条件,没有提供应有的指导。先进的网络技术、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和对网络认识的滞后及网络化环境的缺失构成尖锐的矛盾。一切都在有待改善之中
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大学生们对此都很少关注。调查问卷中,“你认为网络上的教育资源”:
“比较缺乏,种类太少,质量不高”的占5%。
“还可以,有些教育站点不错”占28.5%。
“教学信息丰富,更新及时,交互性强”占14%。
“不太了解,很少关注这方面内容”占50%。
在学生“上网做些什么?”多选题中,学生选的最多的是音乐、娱乐占47%,其次是查学习资料占36%,再次是玩游戏占24%,再次是聊天占16%,剩下的是交网友占10%,做作业的占9%,收发的占8%。在回答“上网的主要目的”时,68.6%的同学回答是娱乐,回答学习的还不到10%。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当然这和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有关,也与在网吧上网的环境有关。但关键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制造利用网络学习的氛围,教师没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
五,探讨并得出对策。
我们认为,作为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高校,具有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应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制定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对策,引导大学生确对待网络。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番上网搜索、小组讨论,最终得出了以下6点对策:
1. 必须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首先要让成瘾者承认并正视这个问题,认清成瘾行为的危害,从而主动寻帮助。可适当对所有同学进行案例教育, 让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沉迷网吧的严重后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去。
2.以疏导为主,加强引导。
在承认网络的重要和正面作用的同时,对解决学生迷恋网络问题,不简单地采取“堵” 的办法,而应该是“疏导”,要结合高校育人的目标与大学生自身发展规划,指导他们确定合理的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活动,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成立多种兴趣小组。也可将喜好上网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由专人负责指导,发挥他们兴趣和特长,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把那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吸引过来,逐渐使迷恋网络者从“瘾”中解脱出来。
东营孟兆军3.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大学生营造合适的情感交流环境。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社交面太窄,或者社交羞怯、缺乏社交技巧,许多大学生都热衷于上网聊天,所以,大学应该创造条件,避免学生学习生活的“三点一线”单调化,尽量为大学生
提供更多的情感交流机会,例如发展同乡会,联谊宿舍,举办交谊舞会等易于使普通大学生感兴趣和参与交流的活动,才可能减少大学生迷恋网络的机会。
引用男性4.高校应积极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有效发挥互联网的正面作用,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正确方向。
阿拉蕾眼镜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健康有益、适合学生品味的教育、娱乐性网站,为学生营造健康有益的网络环境。
5.发挥学校、家庭、集体的“综合治理”作用,促使网络成瘾患者摆脱“毒瘾”。
螺线管事实证明,已经成瘾者仅凭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摆脱成瘾行为的,而且传统的教化式的引导教育对那些已经对网络中毒很深的网络成瘾综合症的患者来说,已不能起到有效的纠正作用。要真正克服还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同时需要家人、老师、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帮助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成瘾者的责备,尽可能与成瘾者就其成瘾的原因进行交流沟通;鼓励老师、家人、同学通过倾听成瘾者的感受,学校和家人要给予有效的督促和及时的鼓励与鞭策。例如对班级中经常出没于网吧的同学, 辅导员定期与学生谈话,关注、了解其学
习和生活等具体情况,做到重点防范,同时号召全班同学进行监督,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帮带,如陪上自习等,在学生中尽量营造一种团结互助的氛围,以情动人。发现学生有上网成瘾倾向时及时与家长联系,家长、老师和学校齐抓共管,最大限度地帮助网络成瘾学生。
6.健全制度,加强管理。除加强正面教育、思想引导外, magbox
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限制学生迷恋网络行为。对沉迷网络已经严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不能一味地宽容,该淘汰的就要果断地淘汰。形成明确的、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迷恋网络的大学生起到警示、震慑作用,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
六,总结。
网络像是无边的森林,里面藏着非常丰富的宝藏,但愿大学生们,都能到通向宝藏的路径,而不是陷在泥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