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作者:庄秋琴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6期 [摘要]互联网作为一种高速信息传播工具,凭借信息的海量性、传播的即时性和影响的深远性,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就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论述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甲苯胺蓝[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250-天然气工业投稿02
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工具,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和资源的重要渠道。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上网的青年人中18~24岁年龄比例最大,而其主体则是大学生。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必须面对而且必须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传播技术等手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通过相关网络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制作、传播和控制,从而实现用正确、丰富、生动的网络信息熏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的目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互动性极强等特点,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机遇。网络的开放性、网络世界大容量的信息,使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得以拓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得以拓展,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但网络上也充斥着形形的信息,集中了不同的民族观、价值观、宗教观、道德观,这对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还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为此,各高校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不少努力和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春兰集团公司
(一)网络载体建设滞后
目前,许多高校积极建设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重视更新校内外动态信息,及时发布信息新闻,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但网站上多为红信息,限于说教,形式呆板,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缺乏吸引性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红网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个问题,笔者就所在的学校进行了一个调查,在500个大学生,其中有99%的学生经常上网,其中有76%的学生有听过学校创建了思想政治专题网,但只有4.6%的学生“经常浏览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5%的学生不曾浏览过。从这组数据,能看出高校的网络载体建设仍处于滞后的阶段。
基因工程技术(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意识不强,工作形式简单化
capitel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能利用网络为实际工作提供便利。据调查,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能利用网络开展工作,比如上网查看资料、利用QQ加强沟通等,但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工作习惯和培训力度的制约,不能深刻地认识网络文化的特点,网络意识不强,狭隘地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非
就是会使用电脑,能利用网络发布信息、发送、上传“红图片”等。而对于校园BBS、贴吧、论坛上的言论较少关注,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采取封堵、说教、命令等方法进行教育。因此,网络优势难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还处在低水平的工作状态。
(三)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高校缺乏监管能力
由于我国对互联网的监控手段及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各种非法信息、情信息、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网络,毒害了经常沉溺于网络世界的大学生,并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多数高校都有校园贴吧、论坛,学生个人也有QQ、博客等,但多数高校不能对之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这些网站上信息良莠不齐,不良信息泛滥,不能得到有效监控,对于辨别能力不成熟、自制能力不强的大学生,经常上网关注此类信息,往往会失去判断能力,造成了思想混乱,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