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奇贝聿铭

阅读: 评论:0

世人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计大师”,这绝非溢美之词。贝聿铭在
电台指南建筑界的地位,就如他的好友乔布斯在电子产品界的地位一样显赫。贝聿铭的公共建筑作品遍布世界各地:美国、法国、中国、德国、日本……
这位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大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其代表作品有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等。贝聿铭的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他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等建筑材料。凭借杰出的设计成果,贝聿铭荣获过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金奖、日本帝赏奖、普利兹克奖以及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脱颖而出的个性化建筑理念
光是建筑的彩,“让光线来作设计”也是他的名言。玻璃则成为贝聿铭心仪的建筑材料之一。“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会显得无力。”玻璃自身的透明与反射的特性能从视觉及空间上使原有建筑不被削弱,使设计者的建筑理念得以充分体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使空间赋予活力,这些都符合贝聿铭对光的追求。当光透过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便形成了光的庭院,带来温暖与灵动之感。
文/邵红能胶原蛋白酶
在贝聿铭早期的作品中,采用混凝土材料打造的有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等建筑。他十分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不断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把对混凝土的应用推至新的高度。在贝聿铭的作品中,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设计。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在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贝聿铭都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
在建筑中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着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的共同点都是以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联,使自然融于建筑。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一直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具多样性,更出彩。他从不执笔阐释解析作品的观念,也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40余年来,贝聿铭的建筑物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而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情系家乡之爱的杰作
童年时期的贝聿铭曾在狮子林度过一段令他难忘的时光。2002年,85岁的贝聿铭再次回到故乡苏州,
亲自为苏州博物馆操刀设计。其整个设计融合了贝聿铭多年累积的建筑智慧与苏式建筑风格以及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视觉之美。
在整体布局上,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拙政园、忠王府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博物馆本身则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作为基本设计元素,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中,屋面与白墙相配的深灰花岗石,雨天呈黑,晴天呈灰,给这一江南建筑注入了全新的设计内涵,同时开放的玻璃钢结构让室
内拥有大面积的天光,也是对传统建筑的一大突破。
运用在博物馆外墙的黑瓦、灰砖、白墙,彩配置素雅和谐,与周围环境毫无违和,体现出江南水乡民居特有的味道。贝聿铭考虑到,苏州的传统屋顶不符合现代博物馆需恒温、恒湿、采光等特殊要求。“和石材相比,瓦片易碎,又不易保养。采用深灰花岗石既便于护养,又与苏州的粉墙黛瓦格外协调。”它的精妙之处在于,从博物馆任意房间的窗户往外看,会发现被加工成一片片菱形图案的屋顶,都与远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几乎分毫不差。
在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还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庭院中的竹和树与建筑物刚柔相济,产生了和谐之美。紫藤园西南方的那棵紫藤树,是贝聿铭亲自在光福苗圃园里选中的,还嫁接着从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以示苏州文化的延续。贝聿铭回忆道:
“童年在苏州的生活,影响了我对生活和待人接物的看法。与祖父共同生活的经历,让我学到了许多中国的传统观念。在那里,人们以诚相待,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日常生活之首,我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鹿心杜 百科
神来一笔重现建筑之光
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并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贝聿铭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向人们表明,现代主义仍有活力,它绝不是一种机械主义,它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希波战争>上证国债指数198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计划改建卢浮宫,在征求一众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后,最终定下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成为了当时最具争议性的设计,人们并不看好,认为它会破坏卢浮宫的古建筑风格。质疑声对贝聿铭来说不算什么,而建造这座玻璃金字塔才是真正的难题与挑战。卢浮宫有着800年的历史,由7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在重修时,贝聿铭建筑团队努力让这7个部分统一成一个整体。在贝聿铭的设计中,玻璃金字塔的南面、北面、东面会有3座5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为点缀,与7个三角形喷水池形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而金属支架仅有95吨。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在视觉上有着极高的艺术性,在技术方面也体现着对现代科学的独特尝试。
当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以惊艳的样貌呈现在世人眼前时,只剩下赞美与感叹,并且被人们称为“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1988年,贝聿铭在新建的金字塔内获密特朗总统颁发的荣誉勋章。时至今日,金字塔已和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物。
贝聿铭是很少讲理论的建筑设计大师,除了一些片段式的格言警句,他几乎没有什么关于建筑的长篇大论。他从不缅怀过去,而是专注于现在。贝聿铭说:“我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因为这表示我还有一天可以工作。”他只做他认为美丽的事,那就是创造出令人震惊的美感。
回顾自己的一生,贝聿铭总结他最感兴趣的项目是公共项目,他认为最好的公共项目就是博物馆,因为它是一切事物的总结。博物馆不断地提醒着他“艺术、历史和建筑确实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贝聿铭用70多年的光阴,向世人呈现出人与自然共生的一幅幅经典画面。他的作品,关乎建筑,更是对人类诗意栖居的美好表达。
角先生

本文发布于:2023-07-12 14:41: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2067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建筑   苏州   博物馆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