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军:北京APEC 亚太再出发
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者:魏双双
来源:《祖国》2014年第21期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要在务实合作的基础上,发挥现有区域自由贸易区和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促进各种机制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和相互协调,顺应区域经济发展形势。 第一部落 金秋的北京,层林尽染。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北京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时隔13年中国再次成为AP EC会议东道主。此次北京电视剧海之门APEC会议讨论的三个重要的议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抓住此次APEC会议的机遇,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推进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带着种种疑问,我们有幸采访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徐秀军,请他解读此次APEC会议的成果与意义。
亚太各经济体新机遇
1989工程项目融资论文年11月,包括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以及东盟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12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首届“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1993年6钾盐矿月,这一机制正式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经过长达25e学论坛年各成员经济体的共同努力,亚太地区已经形成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的网络。
徐秀军认为,APEC是一个非正式多边协商与合作的平台,它更多是发挥一个平台的功能。在这一平台下,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得到深化,并呈现“多头并进,竞争发展”的格局。这一格局的特点表现在:在APEC这一平台下,区域经济合作遵循不同的路径,各种路径并行发展,相互竞争,相互补充。亚太经合组织目前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有
两种体现形式:一是亚太路径,它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主要依托;二是亚洲路径,它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主要支撑。这两种路径为实现经济一体化提供重要机遇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