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对理性的建构13

阅读: 评论:0

女性主义对理性的建构
  摘要:不同派别女性主义在理性至上和理性男性化这一点上是共通的,但是在建构怎样的理性方面却有不同的观点。传统女性主义主张理性扩大说,对抗说,当代女性主义则提出建构无性别的理性。本文重点论述当代女性主义的无性别理性,通过推翻二元结构,尊重情景,策略本质主义等方法建构无性别歧视的理性,并不是反对理性,而是一个包含两性特质的多元化的价值体系。
 关键词:女性主义;理性;性别     
        一、传统女性主义理性建构说
        传统女性主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预设:坚持本质主义,认可理性,确定二元对立,承认对于男女不同特质的界定。当代女性主义则不同,它已经意识到要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现代思想的根本,在女性主义的批判活动中,“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比批判、恶化、摧毁传统哲学形而上学基础来得重要”。①
        (一)理性扩大说
        自由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立场:传统的理性概念可以继续维持,但是必须把它开放以包括承认女人的理性能力,把理性范围从男性扩大到女性,简称“理性扩大说”。“理性扩大说”
强调女人和男人在本体论上是完全相同的,即女人和男人具有相同的理性,并以此为基础追求女性与男性的平等,结果只能是一种无视差异的平等。第一,造成女性的两难困境,要想成功必须成为男人,而获得象男人一样的成功,又必须失去女性的特质;第二,并不能达到真正的平等,这种平等是以拥有男性理性为目标,认同了男性统治意识形态中最根本的信条,从而加剧了不平等。
        (二)对抗说
        激进女性主义或文化女性主义的立场:可以接受启蒙时期理性/非理性之二分法,并分别为男性与女性具有,面对强大的男性的理性,必须纠正对女性特性的误解,强化女性非理性方面的特性,以与男性的理性相对抗,可称为“对抗说”。“对抗说”基于对女性特点的重新评价,强调女性特点的优越。②
        二、当代女性主义建构的无性别理性
            劳埃德揭示了西方哲学史上理性概念的缺陷,希望建立无性别的理性。她认为应采取更为尊重情境的方法来处理理性,尤其要考虑妇女的经验和体验,关注人们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从正面分析女性经验,因为在她看来,这种经验能够为构造更为代表性的人类知识提供源泉。当然她并不主张建立女性的理性,而是主张推翻二元结构,建造一个包
含两性特质的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开滦集团矿井事故
        (一)无性别隐喻的理性概念
        劳埃德在《理性的人》中提出要建立无性别隐喻的理性概念,当然她并不主张建立女性的理性,因为这样有可能把女性排除在“严格的”理性之外,从而强化男女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这一概念的转变当然不能独立于社会文化,相反,它与社会实践是交织在一起的,并且随着后者的变化而变化。无性别隐喻的理性概念,其实是要消除性别歧视。 
膨胀珍珠岩板        (二)推翻二元结构
        西方文化传统中存在着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二分法,如理性与情感、心智与身体、心灵与自然、公共的与私人的等等,它们一直延续至今,并奠定了我们认识方式的雏形。这一系列二元划分中的后者,往往与女性相联系,而前者则与男性相联系,且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作为西方文化基础的二元模式是建立在关于男性/女性的隐喻之上的,而这些二元模式反过来又支持和强化了性别的两分法及关于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的假定,并为世界的统治逻辑提供了合理依据,因为,两分法总是暗示着等级制,等级制又导致了控制欲望的产生。劳埃德批判西方哲学中将一切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但她要做的不是把这个二元结构从男尊女卑颠倒成女尊男卑,而是彻底把这个二元结构推翻,建造一个包含两性特质的多元化的价值体③。
        (三)尊重情景。
        劳埃德采取更为尊重情境的方法来处理理性,尤其要考虑妇女的经验和体验,关注问题发生的特点,注意人们的需要、现实的人之间的关系,考虑这种关系如何能保良好状态。妇女并不处于超验的世界,而是在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的情境内,她们与男子是相互构成的,永远都不可能作为固定的、分离的以及独特的范畴而存在,更何况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多样性。她试图从正面探究和分析女性经验,因为这种经验能够为构造更有代表性的人类知识提供源泉,并进而表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需要女性经验成为更合适地、真正地体现了人性的认识论、形而上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的基础。
        因而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从女性经验和立场作为出发点产生的知识,应该比主流的男性知识更少偏见、更少扭曲、更具有客观性。
        (四)策略本质主义。三军仪仗队 墨西哥
        所谓策略本质主义,是斯皮瓦克杜撰出来的一个后殖民理论话语,用来指国家,民族或少数体可以用来表现自己的一种策略。
        伊里加蕾采取的立场是为政治服务的,本质主义并不是她的目的,而只是她用于解构父权制文化的一种政治策略而已。她的策略就是模仿,父权文化对于女性的再现已经形成
了一些错误的刻板描述。然后,她把自己置于这些刻板描述中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即模仿关于自己的刻板描述。通过这样的模仿,人们看到她所观察的问题以及得出的结论荒诞不经,从而反过来看到出发点的荒谬,即父权文化的偏见和歧视,这在哲学话语传统中一直被认为是具有普遍性和理性的唯一的话语。但她最终的目是建立一个尊重性别差异基础上的性别平等文化。她试图通过描述女性特征,提倡建立和谐的母女关系的方法帮助女性建构一个独立的女性价值体系和母性谱系,探讨在平等的前提下同男性价值体系和父性谱系进行对话的可能。她认为,只要男女双方能够按照尊重双方意图基础上的条约各行使义务,他们就可以共同建设一个性别文化,这一文化就是性别差异的政治。④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女性主义力图从哲学上探讨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就必须面对女性与理性的两难困境。彻底解放依赖于哲学革命,在此女性的彻底解放依赖于哲学革命,在此过程中必须对哲学的基础理性加以批判、暴露,其目的不是反对理性,而是倡导女性价值女性伦理、女性文化,尽管这些不是政治性的或策略性的,但是渴求恰当表现、展示人类的知识与经验。
 
 注释:
 ①高宣扬.后现代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①秦美珠  女性的马克思主义[M]. 重庆出版社 2008年4月
 ②费多益  理性与女性---劳埃德理性评述[J].  哲学动态  2001年1月
 ②刘岩 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费多益,理性与女性---劳埃德理性评述[J]. 哲学动态,2001年1月。
 [2]董美珍,女性主义科学观探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索菲-丽德 [3]秦美珠,女性的马克思主义[M]. 重庆出版社,2008年4月。 
 [4]文洁华,《美学与性别冲突》[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5]李银河,《女性主义》[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6]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护》[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街头篮球2v2 [7]米兰达·费里克,《女性主义哲学指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8]刘岩,《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沈奕斐,《被建构的女性》[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0]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M].上海三联书店,2009。
 [11]吴小英,《科学,文化与性别》[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2]Genevieve Lloyd:The ManofReason, J·press ltd, 1993。
 [13]Bat-Ami Bar On: Ann Ferguson,Daring to Be Good, Routledge, NewYork, 1998。
 
 作者简介:尚蕊(1977— )女 汉族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本文发布于:2023-07-11 23:18: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2037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理性   女性   女性主义   文化   男性   哲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