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医院SPECTCT定量显像临床应⽤及新进展学习班 发布
王实味事件上海市东⽅医院主办的第四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SPECT/CT定量显像临床应⽤及新进展学习班》(No.2021-09-09-116),于2021年11⽉19⽇⾄11⽉22⽇理论授课以线下加线上⼆种⽅式在上海青松城⼤酒店成功举办,线下参会者近50⼈,学习班使⽤zoom视频会议直播,线上参会⼈数活跃,特别是外地注册学员全程参加了学习班授课。学习班聚焦SPECT/CT定量、⼼⾎管影像和PET/MR临床应⽤三⼤主题。
本期学习班开班仪式由东⽅医院核医学科赵军主任主持,上海市东⽅医院党委书记李钦传教授致欢迎 现代医药卫生词,李书记简要介绍了东⽅医院近⼏年学科建设取得的⾮凡成绩及核医学科发展概况,代表医院感谢与会专家及全国核医学专家对东⽅医院核医学科学科建设给予的⼤⼒帮助和⽀持。亚⼤核医学与⽣物学联盟(AOFNMB)主席、上海健康医学院⾸任校长黄钢教授致辞中肯定了东⽅医院核医学科近些年的快速发展,SPECT/CT定量学习班连续举办4期,已逐渐形成特⾊和品牌。
SPECT/CT定量新进展学术论坛
解放军总医院⽥嘉⽲教授主讲开班第⼀课《单光⼦断层(SPECT/CT )定量显像》,从发展趋势、关键技术挑战与对策⼏个⽅⾯对SPECT 定量作了全⾯的概括,定量是科学和⽣活中的必要因⼦,重点讲述了SPECT 定量的影响因素:探测器性能、设备系统因素、准直器、⽰踪剂、物理因素、机体因素、操作因素、重建参数、信息技术应⽤
等,SPECT/CT 定量研究适⽤于99m Tc ,111 In ,123 I ,131 I ,177 Lu ,186 Re 和201 Tl 多种核素,在临床上主要应⽤于⼼脏、脑,也有肺、⾻骼、肾脏和肿瘤⽅⾯的应⽤研究,⽥教授建议应从性价⽐与临床实际出发,明确SPECT 与PET 定量上的分⼯。
西京医院汪静教授做了《核医学诊疗⼀体化的现状和展望》专题报告,重点讲述了核医学诊疗⼀体化⾥程碑式的发展历程,从传统上的131 I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131 I-MIBG诊治嗜铬细胞瘤,到近年来的SSTR2诊治神经内分泌肿瘤、PSMA诊治前列腺癌、CXCR4诊治多发性⾻髓瘤、FAPI诊疗⼀体化,并从技术、研究和资⾦三个层⾯分析了核素诊疗⼀体化临床应⽤所⾯临的三⼤挑战,提出了个⼈独到的见解。
榆林学院图书馆
北京协和医院李⽅教授讲授了《嗜铬细胞瘤核医学分⼦影像诊断》,从1994 年协和医院131 I-MIBG 的应⽤历史、背景到⽬前的应⽤现状,并分享了协和医院99m Tc/ 68 Ga- 奥曲肽⽣长抑素受体显像经验,18 F-MIBG 诊断嗜铬细胞瘤在协和医院已实现成功临床转化。
中国医科⼤学附属第⼀医院李亚明教授做了《我国PET/MR的发展历程与展望》专题报告,从宏观⾓度介绍了我国PET/MR的发展历程,⽬前全国范围内核医学仪器的配置情况和使⽤情况,并对核医学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李教授认为,PET/MR因为其低辐射剂量、改进的运动校正、⼀体化的检查等优点,将在未来核医学诊断中发挥更重要的作⽤。
⼭西医科⼤学附属第⼀医院李思进教授作了《PET/CT⾎流灌注显像在⼼⾎管系统中的应⽤》的报告,李教授的报告中通过应⽤冠脉⾎管造影和静息⾎流灌注显像分别对⼼肌⾎流量评价进⾏了对⽐,
显⽰出⼼肌⾎流灌注显像定量在评价⼼肌微循环⽅⾯具有更⼤的优势;强调了CFR、FFR在评价⼼肌微⾎管病变⽅⾯的应⽤,对临床进⾏精准化的再⾎管化提供有利信息。
华中科技⼤学附属协和医院安锐教授介绍了《肿瘤⼲细胞⽰踪与放射免疫》,核医学的应⽤,除了在影像诊断和⽅⾯,在放射免疫⽰踪⽅⾯尤为重要。肿瘤发⽣发展学说中,肿瘤⼲细胞学说⽐较热门,核医学通过单⼀模态、多模特⽰踪显像,促进了肿瘤⼲细胞模型的开发、新的标志物研究和新型探针应⽤等。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程震教授做了《中国放射物研发的进展》的报告,程教授从中国放射物的发展历程、⽬前国内开展的科研⼯作以及未来展望⽅⾯做了精彩诠释,宏观展⽰了我国放射物的研发,多个研究团队取得了优异的研究成果。
谐波电流
西南医科⼤学附属第⼀医院陈跃教授结合临床病例,介绍了《⾻3D融合影像及临床应⽤拓展》,分别从创伤、感染、肿瘤、发育异常等⽅⾯,通过典型病例,对全⾝⾻显像及SPECT/CT进⾏了新的诠释,尤其是SPECT/CT 3D重建功能的应⽤,把解剖和功能相结合,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功能性的信息。⾸都医科⼤学附属友谊医院杨吉刚教授讲授了《如何开拓SPECT/CT临床应⽤》,杨教授通过5个典型病例的介绍:肺灌注显像、肾动态显像、肝胆动态显像、消化道出⾎显像、脑脊液漏显像,指出我们传统的核医学显像在临床应⽤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应⽤我们⽬前的检查⼿段,从细微中发现疾病特征,给临床提供有益的诊断信息。东⽅医院祁纳医⽣分享了深度学习技术在
乳腺癌SPECT/CT⾻显像中的应⽤病例,在不改变或较少改变图像质量的基础上,⼤⼤缩短了检查的时间,最⼤可减少检查时间⾄1/8。
武汉光福7号⼼⾎管影像学术论坛
⾸都医科⼤学附属安贞医院张晓丽教授、⾸都医科⼤学附属朝阳医院杨敏福教授结合个⼈丰富的⼼⾎管核医学临床实践经验分别详尽地讲解了《FDG ⼼肌代谢显像规范性操作流程与报告书写》及《SPECT/CT ⼼肌灌注显像规范操作与报告书写》,提⽰核医学⼯作者在⼯作过程中应注意与临床医⽣就具体病例进⾏⼀对⼀沟通,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使核医学⼼肌显像检查对临床医⽣产⽣更重要的个体化临床指导价值。华中科技⼤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朱⼩华教授介绍了99m Tc-PYP 在诊断⼼肌淀粉样变具有较⾼的灵敏度和特异性,99m Tc-PYP 在鉴别AL 型及ATTR 型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更具重要价值。清华⼤学附属长庚医院何作祥教授总结分析⼤量国内外病例在放疗或化疗后,⼼脏出现了局灶性或弥漫性⼼肌FDG ⾼摄取,⽽左⼼室射⾎分数、⼼室容积并⽆显著变化,个别病例在经过放疗后同样出现了⼼肌的FAPI ⾼摄取。何教授提出了⼼脏肿瘤学的重点是在继续改善预后的同时,降低癌症相关的⼼脏毒性;介绍了多模态成像⽤于肿瘤的⼼⾎管并发症的诊断和疗效评价。
微波天线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朱燕杰教授介绍了MR 成像新序列,⼼脏MR 定量成像提供⼼肌组织学、微观结构等信息,结合具体病例讨论了PET/MR 在⼼肌纤维化、⼼肌淀粉样变、⼼肌炎、⼼脏结节病中的⼴泛
应⽤,通过⼼脏PET 和MR 进⾏互补,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上海交通⼤学胡晨曦教授介绍了⼼脏磁共振新技术、进展及临床运⽤,如LGE 延伸出的新序列:MoCo LGE 、Dark blood LGE 、T2WI bSSFP (亮⾎序列)等。
上海和睦家医院万青医⽣结合⽂献及东⽅医院⼯作期间PET/MR临床经验介绍了PET/MR在缺⾎性⼼脏疾病、⼼肌炎、扩张性⼼肌病、肥厚性⼼肌病、⼼脏结节病、⼼脏淀粉样病变中的应⽤。提出了临
床医⽣了解⼼肌疾病的核医学检查,促进对疾病的诊治,学科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东⽅医院纳⽶研究所乐⽂俊教授介绍了PET/MR⽰踪在纳⽶⼲细胞⼼梗中的应⽤,从纳⽶技术原理介绍,并提出了纳⽶技术与医学相结合,为疾病诊断和提供帮助。上海联影研究院张政博⼠介绍了⼼脏PET/MR显像在冠状动脉微⾎管疾病诊断的价值,强调⾃由呼吸的快速MRI成像及新型核素药物的使⽤将进⼀步推动⼼肌PET/MR的临床应⽤。但是MRI序列间及其与PET图像的错配对定量研究构成了挑战,针对这⼀挑战,张政重点介绍了东⽅医院、上海交通⼤学及联影研究院合作开展的PET/LGE配准算法的开发和临床验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