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慢性并发症中核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核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阅读: 评论:0

DM慢性并发症中核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核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氨气压缩机      摘 要: DM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治是逆转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预期寿命的关键。DM慢性并发症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核医学影像技术以早期发现病变血流功能、代谢改变为主,可指导并判断预后。本文对核医学影像技术在DM慢性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促进其正确应用并降低DM慢性并发症的危害。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核医学; 影像; 技术;
      Abstract: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are usually latent and unnoticeable at the early stage.Therefore,in diabetic patients,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are pivotal points for improving life quality and prolonging life span.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technology perform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monitoring blood flow,function and metabolism changes of early lesions,which plays a potential role in early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estimati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nucl
ear medicine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abetic complications,we reviewed the utilization and progress in this field.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Keyword: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ion; Nuclear medicine; Image; Technology;
      临床医学各专业间的深层次交叉是精准医学及个性化医疗基础之一。目前,中国DM患者全球最多,成人DM患病率约11%,估算DM患者1.14亿,DM前期患病率约35%[1]。
   
   
    纳米晶
摇滚年      核医学影像技术以检测脏器血流灌注(特别是微血管血流灌注)、功能及代谢见长,显像原理基于注射显像剂后同一时间点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放射性显像剂分布浓度的差异性,通过显像仪器探测及后处理,能尽早发现病变并进行半定量评估。近年来,核素介入影像、分子影像、多探针(多种显像剂)技术、多模态(多种影像融合)技术的发展,进
一步提高了核医学显像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在DM慢性并发症早期诊断、指导及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核医学影像技术在DM慢性并发症,如DM心血管和脑血管病变、DKD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使临床医师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一、DM心血管病变的核素显像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D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并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在进展为不可逆性扩张性心肌病前进行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早期检测DCM有重要意义[2]。有研究[3]调查我国104家医院25000例T2DM患者发现,14.6%合并心血管病变。因此,防治心血管病变对T2DM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4]证实,DCM早期主要由微血管损害引起。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不仅提供血流减少性疾病和肌膜完整性的生理信息,还能对主要心脏不良 进行风险评估[5]。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SPECT具有无创、安全的优势,特别是在冠状动脉造影等技术无法显示的微血管病变中独具价值,临床应用日趋广泛[2]。对中国821例T2DM患者行SPECT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成像,以筛查无症状心肌缺血,
发现合并DR、LDL-C-TC水平升高的男性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风险增加[6]。对无症状但心肌灌注异常T2DM患者进行针对性连续追踪检查,可及时发现并干预病情进展[7]。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以心跳触发多门电路技术采集图像,可同时观察室壁运动,并获得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增厚率等信息;作为一种心室功能三维评估技术,在患者预后,尤其是心源性 预测方面独具价值[5]。对533例DM患者行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发现,即使心肌灌注影像正常,左心室功能可能已受损,通过该检查所得心脏收缩功能参数有助于早期识别需要干预的DM患者[8]。临床常用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的心肌代谢显像可显示存活心肌情况。99mTc-MIBI和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及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DM心肌损害早期诊断价值研究[2]发现,部分患者有心肌损害并存活,LVEF正常(50%),较正常志愿者低,表明核素显像在早期发现心脏微血管损害中独具价值。
nesp      二、DM性脑病的核素显像
      DM患者脑皮质血流灌注不同程度降低,可引起脑功能受抑,导致皮层对信息认知、加工、整合发生障碍,即认知功能降低[9]。10.1%的T2DM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变[3]。
      MRI等结构性检查方法能显示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等病理改变;脑功能影像技术包括SPECT、PET、磁共振波谱及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等[9]。脑血流灌注改变是脑部病变的重要诊断依据,15O-H2O PET显像是目前局部脑血流灌注测量的金标准[10]。齐颖等[11]对CT及MRI结果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发现,左颞叶皮质血流存在不同程度放射性减低及缺损,对部分患者行18F-FDG PET脑代谢显像发现,左颞叶皮质和左侧海马存在不同程度放射性减低及缺损,说明脑血流灌注减低及脑细胞糖代谢水平降低早于脑实质结构性改变。对29例阿尔兹海默症(AD)及18例DM相关痴呆患者进行脑血流灌注SPECT随访研究[12]发现,后者表现为额颞叶及边缘叶小灶性灌注减低,后续11C-Pi B PET显像(可特异性识别淀粉样沉淀)提示病灶区域无异常放射性分布,说明DM相关性痴呆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与AD不同,临床实践中需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749例无痴呆表现老年患者行8F-FDG PET脑代谢显像发现,DM组额叶、颞顶叶及扣带回区放射性摄取低于正常人,即相应脑区葡萄糖代谢率降低,这种现象早于认知功能障碍数年,糖代谢受损可能是神经损伤原因之一[13]。因此,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可敏感显示亚临床脑缺血;在CT、MRI脑结构检查及认知功能正常的情况下,PET显像可早期发现和预测脑功能障碍导致的认知功能降低,表现为葡萄糖利用率降低。
      三、DKD的核素显像
      T2DM患者DKD发病率约25%,是发达国家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DKD患者心血管意外风险高于冠心病患者[14]。随着我国DM患者基数的不断增长,住院患者中,DM已超越肾小球肾炎成为慢性肾脏疾病的首要原因[15]。

本文发布于:2023-07-11 15:5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2020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患者   灌注   显像   血流   功能   技术   心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