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抗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节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
1、九一八事变:1931年,占领东北,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
2、华北事变:1935年,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妄图吞并华北地区。
3、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日本殖民统治的灾难
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中共中央先后选派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中共满洲省委及各级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力量。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
1、1932年1月,驻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庭锴、蒋光鼐领导下抵抗日军,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支援十九路军作战。
2、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3、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等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
4、1934年,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面抗战的开始
1、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抗日游行,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为抗日救亡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共同抗战;
(2)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提出与民族资产阶级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
(3)逼蒋抗日,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由反蒋抗日转向逼蒋抗日。
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4、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
(1)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1、时间: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2切割机器人、日本侵略者主要作战对象——国民党军队
3、代表性战役:四大会战(淞沪、太原、徐州、武汉) (1)1938年,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
最大胜利;
(2)在北平南苑的战争中,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
(3)在淞沪会战中,第88师524团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1938年,日本政府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对华三原则,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2、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3、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激战中殉国 。
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200师师长戴安澜缅北殉国。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路线的提出和持久战方针的确立
1、洛川会议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
医辱2、《论持久战》的发表标志着持久战方针的确立
(1)1938年5月至6月,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2)提出了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3) 科学预测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二、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针。抗战时期,八路军取得的重大胜利有: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取得胜利,这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百团大战:1940年,八路军总部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先后参加作战的有一百多个团,故曰百团大战。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击退国民党反动摩擦
(1)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胡宗南、阎锡山分别向陕甘宁和山西的八路军发动进攻。
(2)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蒋介石诬称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制造了皖南事变。
(3)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共产党及时进行揭露和斗争而被制止。
制鞋自动化
2、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
(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
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
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四、抗日根据地建设
1、政权建设——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1)政权机关人员组成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2)1941年,根据民主人士李鼎铭的建议,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精兵简政
2、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
面对1940-1943年根据地出现的经济困难,号召边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生产运动由此展开,三五九旅在王震领导下开进南泥湾,成为大生产运动的先进典型。
3、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
(1)创办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
蓝基因超级计算机
(2)1940年成立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
五、延安整风运动和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
(2)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三篇著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数学竞赛之窗
(3)总结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1)整风文件:《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2)整风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整风运动的最主要任务。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基本经验
1、抗战的胜利
(1)1945年8月9号,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指出全面反攻的时机已到。
(2)1945年8月15号,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胜利的意义
(1)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避免了亡国灭种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世界人民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4、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冷管
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3、 由于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5年董必武作为解放区代表,参加中国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代表团。
课堂测试
1、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3、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4、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5、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6、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昆仑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战役
7、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重要会议是( )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8、1941年3月,在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中诞生的民主党派是( )
A、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B、中国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9、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