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阅读: 评论:0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山西医科大学图书馆
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金属钙
姓名:司旻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作物遗传育种
指导教师:蔡润;潘俊松
20061201城市社会学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
阴霾天气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
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大和银行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司旻星
日期:2006 年 12月 15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时间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司旻星指导教师签名:蔡润
日期:2006年 12月15日日期:2006年12月15日
第一章综述
1 黄瓜的起源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黄瓜属(Cucumis)一年蔓生的草本植物,原产温暖湿润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北部地区[1]。作为世界十大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2],也是遗传研究的一个模式植物[3],据谭俊杰[4],谭其猛[5]和许勇[6]等介绍,十九世纪中,迪坎道尔推论黄瓜原产于印度。其后,英国植物学家Hooker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Kumann-Sikkim等地,首次发现了野生黄瓜,定名为Cucumis Hardwickii。 Cucums Hardwickii Royle [ 2n=2x=14]为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子叶较小,叶片也小,侧枝多。雌花分化少,短日照有利于雌花增加,如在长日照条件下,主蔓30节以下均不分化雌花。果实短小,呈椭圆形(果长7cm×果粗5cm ),带黑刺,苦味不适于食用,对白粉病与花叶病的抗病性比栽培品种均弱,耐湿性也较差。与C. sativus杂交能正常结实,其后代可
育,果实的大小、性状、颜与杂交所用的黄瓜品种性状不同而有所变化。由于C.hardzvickii与C. sativus完全亲和,因此,有人认为C. hardwickii是C. sativus的一个变种,而不是一个明显的种[5]。
De Candolle 指出,其收集的野生黄瓜标本的变异范围不超过栽培黄瓜[C ucumis sativus L .]的变异范围。由此认为,野生黄瓜是栽培黄瓜的野生原种或祖先。1970年日本的喜马拉雅考察团,在尼泊尔、锡金一带再次发现野生黄瓜,并鉴定其染体组与栽培种同为2n=14,与栽培种杂交Fl具正常捻性,从而确证了胡克的发现。同时,该团在同一地区发现可食用的尼泊尔黄瓜(Cucumiss ativusL .vars ikkinensis Hooker)。
黄瓜的驯化栽培开始于古埃及第12王朝时期(公元前1750),古希腊、罗马时代人们己对黄瓜有所了解。公元1世纪传入小亚细亚、北非等地。古代罗马已进行人工加速栽培了。此后,又传入欧洲中部和西部,9世纪传入法国,又从东
欧传到俄国。14世纪英国才开始栽培。17世纪欧洲移民将黄瓜带入美洲大陆。
黄瓜传入我国是6世纪,由张骞经丝绸之路从西域带入我国华北并普遍栽培。另外,黄瓜还从印度和东南亚等地沿着海路北上,传入我国华南及北方沿海地区,成为现在的华南类型黄瓜。其来历,据《本草纲目》载:张赛出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即中国从汉代开始从国外引种黄瓜,初称胡瓜,隋代改名黄瓜。
中国云南被认为是黄瓜的次生起源中心。李潘报道[7],据云南植物所考察,在喜马拉雅山系和我国云南景洪等地都发现有野生黄瓜的分布,它的茎叶和花都同普通栽培黄瓜相似,所结的瓜,表面光滑,形状椭圆,瓜肉有苦味,认为这种野生黄瓜应当是栽培黄瓜的原始植物。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组成的蔬菜品种资源考察组(1979-1980),在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搜集到的一种野生黄瓜新类型,果实圆形、圆柱形或长椭圆形,大脐、果肉橙,类似甜瓜(Cucumis melo)的特征。其染体数n=7,与普通黄瓜杂交可育,其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酶谱与普通黄瓜相近。故此,戚春章等[15]认为其为黄瓜的变种,并定名为Cucumis sativus L. var. Xishuangbannanesis Qi et Yuan。西双版纳黄瓜生长势强,侧蔓多,且较长。雌花节率较低,仅为10%-20%。在短日照条件下分化雌花,耐高温。有多个类型,主要表现在果形与皮上,果形有短柱形和方圆形,果形指数为1.0-4.0老熟瓜皮有乳白、灰白、棕黄、橙黄等。外形与哈密瓜相似,果顶有一个很大的脐,表现出两性花的性状。老熟瓜果肉与胎座为橙,单瓜种子数较多。与C.sativus杂交完全亲和。这一类型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野生种的分布范围。
2 黄瓜的育种研究现状
黄瓜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我国也是世界上黄瓜生产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国家。黄瓜在保护地生产中的高效益使其种植面积占蔬菜保护地生产总面积的50%左右。受生态条件和劳动人民的长期选择的影响,黄瓜在我国己形成较多的类型和品种。它不但有抗各种病害、不同熟性、不同瓜条形
态的种质资源,而且还有适合不同栽培形式和不同用途的种质资源。我国栽培较多的是华南

本文发布于:2023-07-11 07:3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2002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黄瓜   栽培   学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