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等院校数字信息化校园发展与对策研究

阅读: 评论:0

边缘化经济管理
河北省高等院校数字信息化校园发展与对策研究
赵 欢  石家庄职工大学
赵建波  及化娟  石家庄学院
摘要:信息技术主要是针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进行研究的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而且研究的重点多
钱塘江漩涡原因
山西卫视小郭跑腿集中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及远程信息教育等方面。本文则针对数字信息化校园的环境建设、软件建设、教师信息素养及教学应用、学生信
息素养及信息技术应用的四个不同维度,试图为高等院校数字信息化校园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模式。
关键词:高等院校;数字信息化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123-01
前言
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数字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方面起步相对较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缺陷,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分析,我国目前正处于试点试验阶段,距离推广普及和深化发展尚存在不小的距离。对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经验。例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就将计算机应用到了教育教学的辅助工作中,其公立学校的入网率达到了98%以上,教室内计算机的联网率也从最初的3%上升到了77%,达到了 “总统科学与技术咨询委员会”所说的“许多专家认可的学校中有效利用计算机的合理水平”[1]。不只是美国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型的工业化国家,都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我国也应该立足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推动高等院校数字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和发展。
一、信息化校园的内涵
所谓信息化校园,是指以校园网络为依托,以信息搜集、处理、存储、传输的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集教学管理、教学服务与教学活动开展等功能为一体,以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目标的虚拟校园系统。信息化校园的目标就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高效、便捷、可靠的优势和特点,尽可能地把从前需要人工实现的工作放到网络中完成。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可以说是一场管理模式
、服务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它的实现不是一戚而就的,也不是用金钱就能够堆砌起来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转变的过程。
切比雪夫多项式二、完普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立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是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地理范围覆盖全校园需要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为全校的教学、科研、办公等提供高速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与网络应用平台并支持和提供多媒体应用、数字化图书馆系统、Internet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等科学计算环境。
目前河北省高校校园网基本实现了1000M到楼,保证了校园主干网络的可靠性,而且基本上实现了信息点对于校园的全面覆盖,能够有效满足教职工和学生对于网络连接的需求,确保其随时随地都能够通过相应的终端设备和账户信息登录校园网,基本实现了全校园线局域网覆盖。同时,针对一些基本的服务,如WWW、EMALL、DNS、身份认证等进行了健全和完善,促进了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
1.利用先进的基础技术平台、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各类应用系统,对网上教学系统、科研信息信息平台、网上办公系统进行网络一体化建设,打造集教学、科研、产业化等网络数字化技术于一体。
2.改善网络办公环境,可以实现对于学校的有序管理,各个职能部门能够协同办公,推动学校办公的
无纸化和电子化发展。
3.完善校园一卡通服务系统、利用IC卡将学生在校注册、借/还书、上机、就餐等基本一卡通服务作为基础,网上应用系统作为依托,实现校园一卡通一卡化。
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应该在现有图书馆资源的基础上,引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构建完善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方便在校师生能够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进行相应的检索、预约、传递、浏览等操作。同时,应该立足信息化的时代背景,结合信息化校园建设,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球化。
综上所述,河北高等院校数字信息化发展技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实际应用,现代高等院校网络数字化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在当前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和数字虚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数字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了相应的信息支持,同时也给河北省高等院校实现数字信息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保证。不仅如此,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数字挖掘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必然会逐步得到应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稳定发展。
五、结论
1.在院校区域内全面建设、普及计算机信息网络,使得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2.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客观事物进行全面仿真,创建与现实社会类似,多维、立体、交互的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我们的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现实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大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3.开发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利用局域网和广域网开展网上教育或远程教育。
4.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信息化校园的数字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创造出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系统和教学环境。
5.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各类信息资源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作者简介:
赵 欢(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赵建波(1982–),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及化娟(1970–),女,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41105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123

本文发布于:2023-07-11 06:5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2001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校园   信息化   建设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