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复习资料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参政消息报 科学技术概论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 什么是科学
(一) 科学的含义辞海解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看成是知识、知识发展和知识运用过程的统一。
(二) 科学的特征 1 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理论、概念或原理、学说。 2 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和可比性的特点(检验科学的三性的基本原则,符合三性――真科学、否则假科学)。3 它具有连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的特点。4 它的发展变化没有止境。
哈尔滨铁路局局长二、 什么是技术
(一) 技术的含义愿意:是指个人所掌握的技巧、手艺等技能或本领。表现形式: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方面。根本目的:在于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价值标准:在于是否实用和带来何种经济效益。
(二) 技术的特征 1 综合性与集成性 2 通用性与适用性 3 依存性和连锁性 4 先进性与经济性 5 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6 个性化
(三) 技术的本质为实现预期结果而重复进行的优化操作。
三、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一) 两者的区别 1、职能性质上的区别科学的根本职能是认识世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保护,着重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科学――精神财富,技术――物质财富。成果表现:科学――新现象、新规律、新法则的发现,技术――新工具、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的发明。2、发生地的区别科学以大学为中心,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技术发明与技术开发的主体)
(二) 两者的联系相辅相成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在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技术是中间环节,技术是科学原理的物化和应用,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三) 两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科学的技术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技术的科学化是现代技术生命力所在。
第二节 科学技术系统
现代自然科学的分类与结构
晒黑族(一)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科学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开发性研究。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应用科学
(二)现代自然科学的四大门类——理、工、农、医四大门类(理-基础科学、工-工程科学、农-农业科学、医-医学科学)
(三)现代科学的网状结构 1、边缘科学,2、横断科学,3、综合科学
(四)关于软科学人们把研究解决如何管理科技、经济与其他社会课题的学科,如科学学、管理学、决策科学、领导科学、系统科学、技术经济学、人才学以及各种政策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等,统称为软科学。研究自然科学某一领域的各个学科,如基础科学各学科及工、农、医等应用科学,统称为硬科学。
亚硝酸盐氮
现代技术分类三大类:实验技术、基本技术、产业技术
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状态,科学的发展按指数级增长。
2、科学技术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学成采商品化周期大大缩短。
3、科学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科学交叉点往往是发展前沿。
4、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密切结合。  5、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
6、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7、大科学时代,科技研究方式和组织方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8、原始性创新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
1、科学与技术结构中心发生转化。 2、高度数学科学化。  3、跨门类科学与技术整合化。
4、科学与技术一体化      5、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社会高度科学技术化。
6、向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方向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
1、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含义
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自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特别是精神文化属性进行探研的学问。
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它以人的共同体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人文社会科学的分类五类:基本社会科学、应用社会科学、规范性的社会科学(法律学)分析性的社会科学(统计学)及记在行的社会科学(历史学)。
3、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联系(二者共同点)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一切科学所具有有的基本图特性,是人类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是推动力是发展的实践性力量。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形成或者运用,都不能与A特定时代的背景性因素向分离。这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个性特征,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社会科学主要区分点。B民族性、C某种阶级倾向性。
4、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思想、文化、政治建设功能)、调控管理功能(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等。
5、科学与人文分离的几个方面。
①自然科学与技术愈演愈烈的学科分化和扩张,使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②学问普遍的科学化和功力化。③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疏远与隔绝。④自然科学自许的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们发现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
6、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①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②人文社会科学社会自身已经形成了一个开
放的有机统一体。③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7、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社会的发展趋势
①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名,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②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③思维方式上,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由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④应用性研究比重加大。⑤从具体研究方法和手段看,出现了高技术化的趋势。
第三节 科学思想、科学与人文精神
一、 甲玛矿区现代科学思想:系统、发展、生态化
① 古代、近代科学思想古代――古希腊人的自然哲学观念。近代――机械论世界观。
② 生态有机论与系统整体观是现代科学思想的基本理念。
二、 科学与人文精神:求真求善的理性精神
徐灵胎
1、 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含义,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事实”和“真”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应当怎样的问题。
2、科学精神的内涵和特征。①客观的依据,求实的精神。②实践的检验,实证的精神。③批判地前进,探索的精神。④思想的导航、理性的精神。⑤多元的思考,创新的精神。⑥理性的追问,怀疑的精神。⑦独立的精神,执着的坚持。⑧品等的真论,宽容的激励。
第四节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
一、 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1、 科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 科技促进文化思想进步。
3、 科技改变着社会生活。    4、 科学技术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 科学技术的双重性
1、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问题
①、环境公害问题。②、生态失衡问题。③、资源危机问题。-水危机。④、伦理道德问题。⑤、个体发展问题。⑥、高新技术为害问题。⑦、复杂技术脆弱性的问题。
2、 几种流行的反科学技术思潮。
三、 科技与知识经济。
1、“知识经济”的含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2、知识经济中“知识”的含义,包括科学、技术、技能、技巧和管理知识等,科学知识又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等。3、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创新。4、知识经济的三大矛盾:知识内涵的丰富性与生产和利用知识能力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作为交易客体的知识,买卖双方不对等的矛盾: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侵权的矛盾。5、知识经济的社会效应——“双刃剑”正效应4:①创造高增长的经济。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③优化高创新的产业。④促进可持续的发展。负效应3:①加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产生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③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6、知识经济的核心――信息技术。7、知识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差距
第二章, 基础科学门类及前缘领域
现代自然科学是有基础科学、技术阿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部分组成的科学体系。
判断一门科学是否基础科学的定性标准:首先,j基础科学实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其次,基础科学是人类新观念产生的源泉之一。再次,基础科学是潜在的巨大生产力。
第一节 数学进入科学殿堂的金钥匙
数学是围绕数和形这两个基本问题不断演化、展开、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的学问。分为两大类: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纯粹数学研究数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它是数学的核心,是最抽象、最基础的部分。又叫基础数学,分为三大类:代数类、几何类、分析类。应用数学主要包括:概率数理统计、计算数学和运筹学等重要分支学科。发展趋势及前沿领域是:
① 高度的抽象性。  ② 应用的广泛性。  ③ 计算机与数学科学的相互作用。  ④ 纯粹数学。
⑤ 应用数学。  ⑥ 计算科学。  ⑦ 统筹学与运筹学。  ⑧ 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 物理学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当前物理正向微观。宏观和复杂体系这三个基本方向上迅速发展。
第三节 化学神奇的魔术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即从一种物质变成其他物资过程的科学。
21世纪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重大区是有:①更加重视国家目标,更加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②理论和实验更加密切结合。③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更加重视尺度效应。④合成化学的新方法层出不穷。⑤造成污染的传统化学向绿化学转变。⑥分析化学已发展成分析科学。合成、分离、分析方法的三连用已成为必然。
第四节 天文学宇宙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之一,他说研究的对象涉及宇宙空间的各种星体和物体。区别天象-天文学家-研究地球大气层以外各类天体的性质和天体上发生的各种现象。气象-气象学家研究地球大气层以内发生地各种现象。
21世纪天文学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将是研究宇宙中的基本粒子的性状、相互作用和起源。最近,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用立体银河系图首次测量出宇宙最轻的粒子――中微子的重量。

本文发布于:2023-07-11 06:33: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2000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科学   发展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