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

阅读: 评论:0

GSM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
一. 数字蜂窝陆地移动通信系统概论
1. 移动通信系统的进展历程
1.1. 大区制移动电话系统
• 单站覆盖整个区域 、
景双彬
• 高功率发信设备
• 优点:组网简单,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区域大。
• 缺点:容量不足、服务质量差、频谱利用率低
1.2.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接近正六边形的小区联网
• 小区覆盖变小,具有下列特点:
1.频谱利用率提高
2.组网灵活
3.系统发信功率降低
4.设备增多,结构复杂
2.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与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不一致之处
· 数字调制对载干比(C/I)的要求低得多
· 时分多址更能提供设计上的灵活性
· 数字系统中需增加信道编码
· 需使用自习惯均衡技术
· 需使用回波操纵技术
· 实施保密相当简单
3.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比较
· 世界上最具代表性与比较成熟的制式有:
• 欧洲的 GSM
• 美国的 ADC(也常称 D-AMPS)
• 日本的 JDC(现改称之 PDC)
· GSM的要紧目标是与ISDN兼用;优点是各类接口规定明确,网路适合未来数字化要求;缺点是数模不兼容。
· 美国数字系统D-AMPS的目标是扩大容量与数模兼容;优点是充分利用现有模拟系统;缺点是不能与ISDN兼容,接口实现较困难。
人类基因组研究· 日本PDC的情况类似美国,但数模不兼容。
4.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进展历程
·
 1982年:设立“移动通信特别小组”,即GSM。
· 1986年:进行现场试验
· 1987年:作出技术选择 北洋海军兴亡史
· 1988年:十八个欧洲国家达成GSM谅解备忘录
· 1989年:GSM标准生效
· 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路开通运行。从此,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
二. GSM的基本特点
· 可与各类公用通信网互连互通,明确了接口规范。
· 能提供穿越国界的自动漫游功能
· 支持多种业务
· 具有很好的网络安全性
· 组网结构灵活方便,频率复用率高,话务承担能力强。
· 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质量高。
· 用户终端更小、更轻便、功能更强。
三. GSM中使用的基本技术
1. 数字信号调制与解调
安泽秀将需要远距离传输的低频信号加载到高频振荡的射频信号上,使这些射频信号的幅度、频率或者相位受这些低频信号的操纵,这个处理过程称之调制。相反的过程称之解调。这里的低频信号称之调制信号,射频信号称之载波。
2. 时分多址技术
· 多址技术
郑曼青· 实现方法:
• 频分多址(FDMA)
• 时分多址(TDMA)
• 码分多址(CDMA)
· TDMA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 每载频多路
石墨冷铁
• 突发脉冲序列传输
• 时间散,需自习惯均衡
• 传输开销大
• 对新技术开放
• 共用设备的成本低
• 移动台较复杂
3. 时间散与均衡
· 起源于反射,但与多径衰落不一致,其反射信号来自远离接收天线的物体。
· GSM系统中1比特对应约 1.1公里。
· 使用自习惯均衡技术来缓解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 GSM规范要求均衡器应能处理时延高达15μs左右(约对应4比特的时间)的反射信号。
4. 频率复用
· 频率复用是指在不一致的地理区域上用相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覆盖,这些区域务必隔开足够的距离,以致所产生的同频及邻频干扰能够忽略不计。
· 频率复用方式就是指将可用频道分成若干组。
5.话音编码
· 马上话音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 PCM编码分为三步:采样、量化、编码。
· GSM使用:线性预测编码—长期预测编码—规则脉冲激励编码器(LPC—LTP—RPE编码器)。
· GSM每话音信道的编码速率为13kbit/s。
6.信道编码
· 使用数字传输时,所传信号的质量常常用“接收比特中有多少是错误的”来表示。
· 为了能检出与校正接收比特流中的差错,在原信息上加入了一些多余的比特帮助检错。
· 为此加大了传输的开销。
7.交织技术

本文发布于:2023-07-09 02:37: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99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系统   信号   移动   技术   编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