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阿里妈妈 于 2008-11-4 15:19 发表
本人是新手,经常看到坯布面料上有如下表示:
经纬参数上写着:
32×32+10,63'',
7+7×7+7,63‘’
40×40+16,160×80,63‘’
32/2×16 ,96×48, 63‘’
以上四类分别是什么意思?
正确的答案:
32*32+10,63"是指经向是32支的纱 纬向是32支和10支2种粗细的纱 63"是门幅宽度63英寸 这个面料从规格上来看应该是横条布.
7+7*7+7 63"是经\纬2个方向都是7支的重平组织的帆布 门幅室63英寸
40*40+16,160*80,63 经向是40支的纱 纬向是40支和16支2种粗细的纱 每英寸的密度:经向160根/纬向48根 门幅63英寸
32/2*16 96*48,63" 经向是32支的双股线 纬向是16支纱 密度是经向96根/英寸 纬向48根/英寸 门幅是63英寸(这个面料是常规的帆布)
没符号时纱支数字越大越细
纱支 用于表示纱线的粗细。一般由短纤维纺成的纱,用支(S)来表示。纱支数越小,纱线越粗;反之, 越细 。 长丝一般用旦尼尔(D)来表示。旦数越大,越粗,反之, 越细。肖洛霍夫
"D"是代表也是粗细的单位类似支数, 不过专用于尼龙, 氨纶这种人造纤维, 而且支数 "D"前面的数字越大, 纤维刚越粗
英制式的表示符号是英文字母“S”
单根纱的表示方法是:32支单纱-------表示为:32S
股线的表示方法是:32支股线(两亘并捻)既为:32S/2,42支3 根并捻既为:42S/3。
1、英制支数(Ne)——在公定回潮率下,1磅重纱线长度的840码的倍数,也就是说1磅重纱线正好840码长,为1支纱,1磅重纱线长度为21×840码长,纱线的细度为21支,写为21s 。英制支数是定重制,因此支数越大纱线越细。英制支数不是我国当今法定的纱线细度指标,但在企业中仍然被广泛的使用,尤其是棉型纺织行业。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英制支数是定重制,因此支数越大纱线越细。英制支数不是我国当今法定的纱线细度指标,但在企业中仍然被广泛的使用,尤其是棉型纺织行业。
3、特克斯(Tex)数——又称“号数”,是指1000米长纱线在公定回潮率下重量的克数,它是定长制单位,克重越大纱线越粗,常用来表示毛纱。
4、纤度(D)——又称“旦数”或(旦尼尔:denier),是指在公定回潮率下,9000米纱线或纤维所具有重量的克数,如100D.它同样是定长制单位,克重越大纱线或纤维越粗,常用来表示化纤长丝、真丝等。
纱线细度指标计算公式与换算关系:
Ne=纱线长度码数/(840*纱线重量磅数)
Nm=纤维或纱线长度米数/重量克数 涡流管
Ntex=(1000*纤维或纱线重量克数)/长度米数
Nden=(9000*纤维或纱线重量克数)/长度米数
换算关系:Nm=9000/Nden Ntex=1000/Nm Ntex=Nden/9
Ntex=583/Ne(棉型材料);
Ntex=590.5/Ne(化纤) Ne*Nden=5315
1、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
(1)、旦尼尔(D)=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
(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
(3)、分特克斯(dtex): dtex=g/L*1000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
定重制计算公式/strong>
( 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
(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
2、选择换算公式:
(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9000/N
(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5315/S
(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
(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
(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
(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
(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10D/9
(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
(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0/N
纱支是组成成品布的最基本单位,纱支的数字与其粗细成反比,数字越大越细,而相应的对原料(棉花)的品质要求也更高。据介绍,床上用品布的纱支,根据其粗细一般分为21支、30支、40支、60支,另外还有比较罕见的80支。市场常见的床上用品都是40支。有消费者总觉得80支最好,其实这是误区,最适宜床上用品的纱支应该是夏天用细腻的40支的斜纹布,冬天用厚实的平纹21支比较实用。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布,是不同纱支混织,比如有些贡缎,它的经线是60支、纬线是40支,对于这种布可以说是60支亦可以说是40支,如果一块布料都是用同样粗细的棉纱来织的,就可以直接形容它30支纱、40支纱。而经纬密度是指每平方英寸中排列的经纱和纬纱的根数,如通常见到的“40×40/128×68”表示经纱、纬纱分别40支,经纬密度为128×68,这也是床上用品选购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同样支数的床品密度越高的越好,高支才能高密。“羊毛衫为什么暖和?因为它每平方英寸排有250根纱,这样的精细密度当然非常保暖了。” 织物的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织物收缩的百分数。一般来说 ,缩水率最大的织物是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品,其次是毛织品、麻织品,棉织品居中。客观地说,全
棉面料多少都存在着缩水褪的问题,关键是后道整理。所以一般家纺的面料都经过了预缩处理。经过预缩处理不等于不缩水,而是指缩水率控制在国标3%%4%%以内,这样的产品就可放心购买。 床上用品一般采用纯棉、涤棉、织纯棉等作为面料,现在也有了真丝、真丝纯棉混纺、棉麻等高档面料。单一的涤棉已经被淘汰了,真丝纯棉混纺、棉麻正在逐步占领市场,成为年轻人、白领的首选。纯棉手感好,使用舒适,易染,吸湿性强,耐洗,是床上用品广泛采用的材质,但是容易起皱,易缩水;织纯棉为纯棉面料的一种,是用不同颜的经、纬纱织成,由于先染后织,染料渗透性强,织牢度较好,立体感强;真丝外观华丽、富贵,有天然柔光及闪烁效果,感觉舒适,弹性和吸湿性比棉好,但易勾丝、对强烈日光的耐热性比棉差。所以现在又有了‘棉+真丝’的混纺,比例为70%%棉、30%%真丝,这样的面料对生产厂家技术要求高,因为两种面料的缩水率不同,事先一定要处理好。此外,还有一种“混搭”,就是面子为真丝、被里是全棉的,这样被套看起来漂亮华贵,盖着也舒服。由于真丝枕套可以减缓脸上的皱纹,特别受到中年女性的欢迎,但是价格也不菲,真丝四件套售价约4000元/套,是普通全棉的2倍多,一般也只有白领才消费得起。在织物单位长度中排列的经纬纱根数,称为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织物密度的计算单位以公制计,是指10cm内经纬纱排列的根数。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厚度,强力,抗折性,透气性,耐磨性和保暖性能等物理机械指标,同时他也关系到产品的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大小。
经,纬密度的测定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直接测数法
直接测数法是凭借照布镜或织物密度分析镜来完成。织物密度分析镜的刻度尺长度为5cm,在分析镜头下面,一块长条形玻璃片上刻有一条红线,在分析织物密度时,移动镜头,将玻璃片上红线和刻度尺上红线同时对准某两根纱线之间,以此为起点,边移动镜头边数纱线根数,直到5cm刻度线为此。输出之纱线根数乘以2,即为10cm织物的密度值。
在点数纱线根数时,要以两根纱线之间的中央为起点,若数到终点时,超过0.5根,而不足一根时,应按0.75根算;若不足0.5根时,则按0.25根算。织物密度一般应测得3-4个数据,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二)间接测试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密度大的,纱线特数小的规则组织的织物。首
先经过分析织物组织及其组织循环经纱数(组织循环纬纱数),然后乘以10cm中组织循环个数,所得的乘积即为经(纬)纱密度。
五:测定经纬纱缩率
经,纬纱缩率是织物结构参数的一项内容。测定经纬纱缩率的目的是为了计算纱线的特数和织物用纱量等。由于纱线在形成织物后,经(纬)纱在织物中交错屈曲,因此织造时所用之纱线长度大于所形成织物的长度。因而我们把其差值与原长之比值称为缩率。以a(%)表示。
缩率=100%*(伸直长度-试样中长度)/伸直长度
经纬纱缩率的大小,是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他对纱线的用量,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织物的外观均有很大的影响。
影响缩率的因素很多,织物组织,经纬纱原料及特数,经纬纱密度及在织造过程中纱线的张力等的不同,都会引起缩率的变化。
分析织物时,测定缩率的方法,一般在试样边缘沿经(纬)向量取10cm的织物长度。并记上记号(试样小时,可量取5cm的长度),将边部的纱缨剪短(这样可以减少纱线从织物中拔出来时产生以外伸长),然后轻轻将经(纬)纱从试样中拔出,用手指压住纱线的一端,用另一只手轻轻的将纱线拉直(张力要恰当,不可有伸长现象)。用尺量出记号之间的经(纬)纱长度这样连续作出十个数后,取其平均值,带入上述公式中,即可求出经或纬纱的缩率值。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确程度较差,测定纱线缩率的目的是为了计算纱线特数和织物用纱量等。在测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拔出和拉直纱线时,不能使纱线发生退捻或加捻。对某些捻度较小或强力很差的纱线,应经量避免发生意外伸长。
2.分析刮绒和缩绒织物时,应先用剪刀或火柴除去表面的绒毛,然后再仔细的将纱线从织物中拔出。
3.粘胶纤维在潮湿状态下极易伸长,故在操作时避免手汗沾湿纱线。
六:测算经纬纱特数
纱线是用特数来表示其细度的。纱线特数是1000m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计算公式如下: tex=1000G/L
tex表示经或纬纱特数;G表示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L表示长度(m)。
纱线特数的测定一般有两种方法。
1.比较测定法:此方法是将纱线放在放大镜下,仔细的与已知特数的纱线进行比较,然后决定经纬纱的特数。此方法测定的准确程度与试验人员的经验有关。由于做法简单迅速,工厂的试验人员往往乐于采用。
2.称重法:在测定前必须先检验样品的经纱是否上浆,若经纱是上浆的,则应对式样进行退浆处理。
测定时从10cm*10cm织物中,取出10根经纱
和10根纬纱,分别称其重量。测出织物的实际回潮率,在经纬纱缩率已知的条件下,经纬纱特数可用下式求出:
tex=G(1-a)(1+W~)/(1+W)
G表示10根经纱或纬纱实际重量;a表示经或纬纱缩率;W表示织物的实际回潮率;W~表示该种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以下为各种纱线的公定回潮率(%):棉 8.5 ;粘胶 13 ;精梳毛纱 16 ;粗梳毛纱 15 ;晴纶 2 ;醋脂 7 ;绢丝 11 ;涤纶 0.4 ;锦纶 4.5 ;维纶 5 ;丙纶 0 ;
面料检查
下面几点是指导性的原则,以便在检查布的过程中得到应用。
1.有下列现象就的返工
1).差超过允许范围
2).连续性的起球,或明显的折痕或修补痕迹
不锈钢t型条 3).规格误差+-超过5%印花疵点(指的规律性或成批性)成品规格不符合
4).长度少于25码打结纱超过1处,在大批时允许多个打结纱但其间距不得少于25码不熟棉或坏棉影响成品的外观。
5).结纱距少于25码有明显的差,
寻梦奇地
例①.边到边
②.边到中心
③.头到头在长度方向同幅内不得超过下面的标准,以免导致面料结构的扭曲。
A. 45英寸<1 1/2英寸;
B. 60英寸<2英寸;
C. 70英寸<3英寸;
D. 120英寸<4英寸;
E.不允许有下列现象:松布或波纹状、皱纹单边或两边布边紧、折痕布波纹状;
中耳炎散
F.由于布身的皱纹,导致拉布不平和裁剪的疵点。
#: 在查布时,在布边内超1/2“连续3码疵点,不必打分 视做返工,连续的疵点须剪掉。
2.物理结构检查
1).重量检查
重量(规格)允许+-5%,重要可以用单位长度(码),盎司或单位面积码平方(同样可用公制表示),由于是平幅布,
平方面积规格是全幅基础上,并非可裁部分(即包括无用边布)面积,长度也同样。按面积计算重量,以单位长度为准,
指一定长度下的重量,例一批/一匹为基础按面积计算,保留两位小数,例8.65盎司每码平方,每磅1.85英尺长度以机器
的计数器记录为准,桌上测量的数字不接受,长度可以接受,+-15%,罗纹和弹力组织+-3%允许。重量(磅,盎司)在
综合 的订单中不超过(单个颜)10%,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捡查人员可以利用电子磅来检定布料的重量,利用圆形切样器,在每匹布料不同部位,切出一百平方厘米的标准面积,然后放在测量布重电子磅上,屏幕便立即准确地显示该块布料的重量。
2).缩率检查
布样长度 1米 X 1米 ,80C 洗2小时, 拿出放 , 再洗2次, 测量缩后,长度 X 宽度 = ?
3).幅宽检查
在查验过程中,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