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纱的⽣产
我国是世界上最⼤的棉纺⽣产基地,截⾄2016年,中国拥有环锭纺能⼒1.2亿锭,按照当年全球2.54亿锭的产能计算,我国棉纺产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47%,接近全球棉纺总规模的⼀半。
我国棉纺⾏业⼤发展始于本世纪初,⾃2000年的3443万锭,于2005年后呈爆发式增长,并于2011年发展⾄12890万锭,达到⿍盛时期。此后,我国棉纺⾏业产能增长放缓,2016年环锭纺能⼒回落⾄12000万锭,较2011年减少890万锭。
表5 2008-2016年我国棉纺⾏业主要产能情况
年份细纱环锭(万锭)
2008年10442
2009年11100
2010年12000
2011年12890
2012年11500
2013年11000
2014年10000
2015年12000
2016年12000
2016年以来,受我国储备棉轮出销售底价采⽤内外棉花价格指数动态定价机制影响,我国棉纺⾏业对外竞争⼒提升,开
2016年以来,受我国储备棉轮出销售底价采⽤内外棉花价格指数动态定价机制影响,我国棉纺⾏业对外竞争⼒提升,开机率提⾼,内地产能有所恢复,新疆棉纺产能扩张明显,截⽌2016底,新疆纺纱产能1360万锭。但同时,我国棉纺⾏业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艺相对落后的棉纺产能在纱线总产能占有⼀定⽐例。总体⽽⾔,我国棉纺⾏业仍处于产能相对过剩的状态。电催化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棉纺能⼒的快速增加,我国纱产量呈持续增长态势。中国棉纺织⾏业协会数据显⽰,2010年我国纱产量为2097万吨(纱包括纯棉纱、混纺纱和化纤纱等),达历史最⾼值。此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上游棉花价格的波动、下游市场需求的萎缩、⽣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及东南亚国家纺织⼯业的兴起等,我国纱产量⼩幅回落,⾄2016年为1884万吨。 表6 2011年-2016年我国纱产量及同⽐增速
产量(万吨)同⽐增速
2010年2097----
2011年2067-1.4%
2012年1952-5.6%氨基酸态氮
2013年1943-0.5%
2014年1848-4.9%
2015年18430.0%
2016年1884 2.2%
近年来,随着化学纤维功能开发,其纺织替代效应逐渐增强;加之,在内外棉价差⾼企的环境下,我国棉纺⾏业利润空间不断缩窄。中国棉纺织信息⽹数据显⽰,2011年⾄2016年间,我国棉纱产量整体呈⼩幅下降态势;2016年,棉纱产量为577.1万吨(不含再⽣棉纱),同⽐增长7.7%。
表7 2011年-2016年我国棉纱产量及同⽐增速
产量(万吨)同⽐增速
2011年600----
2012年620 3.3%
2013年590-4.8%
2014年550-6.8%
2015年537-2.4%
广州视窗2016年5777.7%
2016年5777.7%
(三)棉纱产品结构
中国棉纺织信息⽹数据显⽰,2016年,32⽀及40⽀棉纱合计产量约40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为棉纱市场主流规格品种。
表8 2016年我国棉纱产量及产量占⽐(分规格)
32⽀棉纱40⽀棉纱
32⽀普梳32⽀精梳40⽀普梳40⽀精梳
产量(万吨)116.384.38113.7594.4
产量占⽐18.6%13.5%18.2 %15.1%
为应对国内外棉纺织市场的变化,政府⼤⼒推动并加快纺织⼯业转型升级,棉纺织产业产品结构逐步由低端产品向中⾼端产品转移。同时,进⼝纱冲击我国中低⽀棉纱市场,以中⾼⽀棉纱为主的纺企成
为⾏业发展的主要⼒量。中国棉纺织⾏业协会数据显⽰,⽬前我国棉纱⽣产的平均纱⽀已从2004年的32⽀调升⾄34⽀,棉纱产品规格正由中低⽀向中⾼⽀靠拢。雅安市委书记徐孟加
(四)棉纱⽣产分布
1.⽣产地区分布
我国纱⽣产区域分布⼴泛,以华东、华中及华北地区相对集中为特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16年,华东地区纱产量占我国纱总产量的58.5%,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产量占⽐分别为27%和5.8%,三者合计占⽐⾼达91%以上。
华东地区的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9%,纺织⼯业产值约占全国的50%。区域内的⼭东邹平县、⾼青县、⼴饶县和临清市,以及江苏张家港塘桥镇均为我国主要的棉纱线产业集。
华中地区的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3%。区域内的湖北襄樊、汉川及枣阳分别是我国主要的织造、制线和纺织产业集。
2008欧洲杯主题曲华北地区的纺织⼯业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其棉纱产量占该地区总产量的95%。海尔w36
2.⽣产省份分布
我国纱⽣产主要集中在⼭东、河南和江苏省,其合计产量占纱总产量的50%左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2016年,⼭东纱产量占我国纱总产量的21.5%,河南和江苏纱产量占⽐分别为15.6%和13.3%,三者合计占⽐⾼达50.4%。
产品结构⽅⾯,河南棉纱占⽐最⾼,约为85%;其次为⼭东,棉纱占⽐约60%;江苏棉纱占⽐最⼩,约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