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顶推法与逐孔施工法 第一节沙甸事件 概 述 顶推法与逐孔施工法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常用的施工方法,适应于中等跨径、等截面的直线或曲线桥梁。从总体上说,这两种施工方法快速便捷,施工无噪声,使用一套设备可以从桥梁一岸向另一岸分段或逐孔施工。在我国,?o年代以后,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得到广泛应用,而顶推法及遂孔施工法由此获得了推广和发展。 顶推法施工是沿桥轴方向,在台后开辟预制场地,分节段预制梁身并用纵向预应力筋将各节段连成整体,然后通过水平液压千斤顶施力,借助不锈钢板与聚四氟乙烯模压板组成的滑动装置,将梁段向对岸推进。这样分段预制,逐段顶推,待全部顶推就位后,落粱、更换正式支座,完成桥梁施工。因此,在水深、桥高以及高架道路等情况下,可省去大量施工脚手架,不中断桥下现有交通,可集中管理和指挥,高空作业少,施工安全可靠,同时可以使用简单的设备建造多跨长桥。 逐孔施工法是从桥梁一端开始,采用一套施工设备或一、二孔施工支架逐孔施工,周期循环,直到全部完成。逐孔施工法常用在对桥梁跨径无特殊要求的中小跨桥的长桥,如高架道路、跨越海湾和跨越湖泊的桥梁等。有的桥梁总长达数十公里。逐孔施工法体现了造桥施工的省和快,可使施工单一标准化,工作周期化,最大程度地减少工费比例,降低造价。 一、顶推法施工 医用灯泡顶推法施工的构思来源于钢桥的纵向拖拉施工法。顶推法用水平千斤顶取代了卷扬机和滑车,用板式滑动支座取代了滚筒。这些取代使施工方法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从而改善于由于卷扬机和滑车组在启动时造成的冲击和滚筒的线支承作用引起的应力集中。 前联邦德国的莱昂哈特博士和鲍尔教授首先将顶推法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那是1959年在奥地利建造的阿格尔桥。该桥全长280m,为四跨一联的连续梁结构,最大跨径85m,施工时在一侧的桥台后设置预制场,分节段预制,节段长8.5m,段间有o.5m长的现浇混凝土接缝,当全桥预制组拼完成后,一次进行顶推施工。用同样的方法,又于1963年在委内瑞拉建成卡罗尼河桥,将中孔桥梁跨径发展到96m,全长施图伦500m的六跨一联的连续梁桥,并首先使用了钢导梁(鼻粱)和在中孔大跨的桥墩间设置了一个辅助的临时支墩。1964年,顶推法施工得到了进一步改进,采用厂分段预制,逐段顶推、逐段接长、连续施工的工艺。梁段顶推后,在固定的预制场上继续预制,梁段与梁段采用纵向力筋结合,直至全桥完成。此后,前苏联,意大利、法国、奥地利和日本等国相继采用了顶推法施工,建造了多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5q地带 我国于1974年首先在狄家河铁路桥上采用顶推法施工,该桥为4X40m预应力混凝土连 |
续粱桥。之后,公路部门在1977年建造了广东东莞的40m十54m+40m三跨一联的万江桥和湖南望城沩水河桥,为我国采用顶椎法施工创造了成功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近年来又有多座连续梁桥采用顶推法施工完成,如1988年建成的广东九江大桥引桥、内蒙乌海市黄河大桥以及1996年开工的岳阳洞庭湖大桥引桥等工程。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采用顶推法施工的大桥有300余座(1978年底统计有150座),不设临时支墩也无其他辅助设施的最大顶推跨径达63m。用顶推法施工的最大跨径是德国的弗尔特(worth)桥,该桥为三跨连续梁桥,最大跨径168m,其间采用两个临时支墩,顶推跨径为56m。目前世界上采用顶推施工最长的桥为1264m,最大顶推重量达4万吨。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使用顶推法施工的示例见表9—1内阁制所示。 连续梁桥的主梁采用顶推法施工的概貌见图9—1。顶推施工的程序由图9—2示出,这一施工框图反映了我国的连续梁桥采用顶推法施工的主要工序。 顶推法施工不仅用于连续梁桥(包括钢桥),同时也可用于其它桥型,如结合梁桥。其预制桥面板可在钢梁架设后,采用纵向顶推就位,在1969年此法首先在瑞士使用,至今有十余座桥施工完成。此外如简支梁桥,也可先连续顶推施工,就位后解除梁跨间的连接;拱桥的拱上纵粱,可在立柱间顶推施工;斜拉桥的主梁采用顶推施工等。顶推法还可在立交箱涵、地道桥和房屋建筑中使用。 二、逐孔施工法 逐孔施工法从50年代末期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首先在欧洲国家大量采用,尤其是前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土和法国使用最多。先进的施工方法也促进了桥梁结构的发展,使用新技术、改进桥梁结构,带来了节省材料用量的好处。如科威特的巴比延(Bubiyan)桥,为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组合空间桁架式连续粱桥,采用逐孔施工法完成,该桥上部结构的混凝土用量为0.45ms/m2,普通钢筋27.56kg/m2,预应力钢绞线为,2kg/m2,比常用的箱形截面节省30021导弹艇%左右的材料费用,同时还减轻了上部结构的重量。 |
本文发布于:2023-07-09 01:3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98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