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异化之消解路径探析

阅读: 评论:0

宏观经济
消费异化之消解路径探析
修成子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生产领域的异化称为劳动异化,在消费领域演变为消费异化,探索消解消费异化途径,从马克思劳动异化,到法兰克福学派“虚假需要”导致消费异化,分析其内涵。马克思把异化发展为劳动异化;法兰克福学派深化马克思观点正式提出“消费异化”,从“虚假
需要”分析消费异化产生。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有合理因素,但消解途径有乌托邦彩,需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构建生态消费观提供
指导。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消费异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1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6-0015-02
一、劳动异化:消费异化根源
在这个有机体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相互作用和联系,共同作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消费与生产相互依存,具有同一性,表现为: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产品种类和数量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消费水平也节节高升;消费性质由生产性质所决定,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据有,工人阶级创造的劳动产品被资本家无条件占有;无产阶级的个人消费为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继续为资本家提供剩余价值。
第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首先,商品只有被消费才能成为真正的消费品,其生产过程才算完成。生产的食物,如果没有人去消费去吃,只在可能性上是食物;生产的汽车,如果没有人去使用,不是现实汽车。其次,消费为生产创造出动力。生产规模随着消费需求增加而扩大。
北京新钢联马克思一直以来的观点都认为人类社会的形成是通过活劳动进行自我创造和生成的过程。资本主义从来都是私有制社会,生产商品的资本由资本家所占据。劳动者劳心劳力生产的产品完全为资本家所生产。劳动者生产过程不是幸福,而是不幸;不是自由,而是感到受奴役和压制。劳动反过来成为人奴役人的工具。资本家可以看作是人格化的资本,他们想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压榨工人的相对剩余价值,而实现这种愿景的方法只有提高科技生产力。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分工将工人异化为大机器生产附属物丧失其劳动主体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一个环节。马克思把发生在社会生产领域的异化现象定义为“劳动异化”,并对“异化劳动”做出了四个方面规定:第一,劳动者同他的产品相异化;在改良蒸汽机
红隆隆作响的社会中,作为一名工人,其劳动产品与他自己丝毫没有关系。就算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大量商品,也只是为资本家创造财富,不是给工人自己。
第二,劳动者同自身生产行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之所以劳动者同他的产品相异化,其逻辑原因是劳动本身的异化。由于生产领域的异化,无产阶级的劳动不属于自身,而属于拥有生产资本的资本家。劳动变成了外在于劳动者的力量,使其不能在劳动中感到自由。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断地否定和怀疑自己,不能自由地进行劳动。
第三,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作为存在于由劳动创造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类本质上是劳动,在劳动中本来可以收获自由和幸福,而不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但劳动者同其生产活动已经异化,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断否定和怀疑自己。
诺和灵
第四,人与人关系相异化。劳动者同劳动产物、生产行为,类
本质相异化并最终导致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相异化。由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属于这个工人,并且使得工人拜倒在这件商品之下,即商品与工人本身成对立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件商品从一开始就不属于工人,而是属于掌握着生产资本的资本家。同样,他们也是导致劳动异化的资本家。
二、马克思:“人自身再生产”
1t1t
马克思明确区分过消费的不同规定即经济学意义上消费和一般意义上消费。一般意义上的消费指“人自身再生产”。马克思及其前人生活的时代,正进行资本积累。同时,受到重商主义学派的影响,“消费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这种共识持续很久。
马克思认为消费与生产同时进行,马克思为了印证这一说法,在书中举例进行了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植物来说是一种生产型活动,是为了产生其所需要的物质;但同时,植物光合作用还需要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机物。因此,一株绿植在生产有用物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自然界中的物质。人自身再生产是物的人化过程。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又将消费一般规定解释为“物的人化”。“物的人化”是指人通过消费活动,将生产物及生活资料内化于人自身,从而实现自身生产和新一轮再生产。
消费异化首先在于生活资料异化为资本导致人与物对立。人与物、人与生活资料本是统一的,由于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形成,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异化为资本及物的资本化。生活和生产资料作为一种维持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资料,是通过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异化为资本,成为资本存在形式。它们是物化了的资本,由此产生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生活资料资本化。
生活资料资本化意味着物由“为我的存在”异化为“为他的存在”。物的资本化必然带来新的人与人、人与资本关系即消费异化现象。
三、卢卡奇物化理论:人的主体价值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先驱之一的卢卡奇,运用物化理论阐述资本主义带来的非正常现象,这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提出的商品拜物教思想不谋而合。他认为伴随着生产机械化规模的推广,流水线作业推动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每个劳动者作为独立个体被限定在一个范围内,被当成生产的一个环节,越来越碎片化,最后导致人与人关系物化以及人的意识物化。
四、法兰克福学派:“虚假需要”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汲取马克思异化观点,他们认为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已从生产领域蔓延到消费领域,从满足人生存手段变为人们补偿劳动一种方式,成为“人们回避现实的艰辛和
现代经济信息
不幸的避难所”,消费成为消费的目的,且劳动者作为消费主体成为大众媒介创造的虚假需要的奴隶。人的社会价值、社会地位及生活意义只能在消费中得以凸显。
马尔库塞和费洛姆正式提出“虚假需要”等概念,为本 阿格尔等人提出消费异化概念奠定理论基础。
他认为产生消费异化直接原因是“虚假需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发达工业社会阶段,资本家为
维持社会经济持续性发展巩固其统治地位,利用大众传媒宣传消费,制造脱离真实需要的“虚假需要”,促使人们坚信自己需要大众传媒所宣传商品。人们需要趋于一致,不再有阶级差别,工人阶级被表面“平等”所迷惑,不知不觉异化为商品奴隶,为了消费而消费,丧失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动力和斗志。
他还认为科学技术催生了消费异化。科技使人异化为单向度的人,工人日复一日地在工厂重复着机械化工作。马尔库塞中第一次对虚假需要给了合理的解释。是一种强加给工人阶级的,掩盖资本家与工人剥削待遇的遮羞布。费洛姆认为财富变成人们能否购买商品唯一标准,没有相应能力的人也能拥有很多劳动产品,并以此来彰显其社会价值。毫无艺术修养的人也能购买最好画作,购买最好艺术品,有相应能力的人由于缺少财富,尽管他很需要这个商品,也与其失之交臂。为了凸显社会地位进行炫耀,不考虑是否真正需要,背离消费本质。劳动者丧失在消费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越来越贪婪,越来越追求新鲜刺激的物品。费洛姆从心理学视角寻消费异化产生的根源:人与自然系统、人与人关系越来越疏远,人们从心里上感到孤独。为寻求认同感,驱散疏离感,进行盲目消费,在消费中寻归属感。但这种方法不能让人摆脱心理孤独,人类创造的文明异化为压抑人性的枷锁。
与马克思所不同的是,法兰克福学派更倾向于研究异化产生的影响,即异化对人精神发展的摧毁。垄断资本主义下,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都源于利益,人丧失主体性异化为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一个齿轮。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具有批判性和时代性缺乏建构性,即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发达工业社会阶段,社
会消费领域的异化最为严重,劳动者主体性丧失。
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与生态危机
不知疲倦的机器昼夜不舍生产更多的商品,资本主义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生态危机悄悄跟着工业革命降临。本安格尔和威廉莱斯站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肩膀上,汲取他们的养分,正式提出了消费异化概念。
莱斯指出人们盲目地生活,且盲目地认为生命中遇到的挫折仅仅通过消疯狂消费才能弥补。单调乏味的劳动使得人们通过消费来补偿自己生理和心理的挫败感。幸福的路径只有一个:消费。
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席卷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领域的生产集中化和消费领域的异化。消解由消费异化带来的生态危机,必须要抛弃原有的控制自然的观念,只有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催生易于生存且没有异化和危机的社会。
阿格尔继承并推广威廉 莱斯的理论,他对于异化消费第一次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在书中界定了异化消费基本定义,异化消费是一种人们通过购买商品补偿自己枯燥劳动的现象。信息社会中,大众传媒强加给人们新的需求,并告诉他们,获得幸福的唯一方式就是消费。生产者通过广告媒体对商品性能和优点进行大肆渲染,使得奢侈品异化为消费者必需品,从消费者心理和欲望来界定“虚假需要”,
对于消费者生理和商品功能来说不是所必需的。幸福被资本家定义为无止境消费,只有无止境消费才能得到身心满足。消费者企图通过扩大消费满足自身幸福感,但这种幸福是表面、虚假的,满足感也是暂时的。
与莱斯观点一样,阿格尔也认为是劳动异化催生了消费异化。工人阶级在异化劳动状态下,心理和生理受到双重折磨,在资本家制造“虚假需要”条件下,通过无止境消费进行宣泄和满足弥补异化劳动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痛苦。爬虫技术
资产阶级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通过广告等大众传媒强加劳动者不需要的需求,通过他们的消费来刺激资本的再生产;同时,让人们认为消费是能够获得幸福的唯一方式。人们沉溺于工作和消费中,丧失阶级革命的斗志和动力。资本家用广告来控制工人阶级消费意向,商品广告宣传成了工人阶级消费风向标,“虚假需要”进一步恶化。消费不断扩大生产,加剧生产领域进一步异化,从而陷入异化劳动到异化消费再到异化生产(劳动)恶性循环。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合理之处,但片面认为生态危机是社会面临的最严重考验且忽视消费主体——人的主体性,是其不合理之处。
颅内高压
六、马克思消费异化理论当代价值
1.为引导合理消费提供理论指南
消费异化理论能够引导人们进行合理、健康、绿消费。吃穿住行都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人在满足最基本物质生活外,还要满足其精神需求。同时,一个人的消费行为还受到从众、攀比等心理影响,例如星巴克的猫爪杯,和优衣库的芝麻街联名T恤。我们消费时应保持头脑清醒,避免情绪化消费。注重精神力量,选择有利于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消费。
2.为预防消费危机提供警示
麦肯锡前段时间发布的《China Luxury Report 2019》中开篇得到一个结论:得中国者,得奢侈品天下。在全球个人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到2020年能达到世界市场的35%,市场总额达到921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到世界市场40%,市场总额达到1227亿美元。与此同时,网贷消费,落袋消费这些负面消费现象也层出不穷。个人精神面貌影响着一个民族坚定气节,决定这个民族是否可以继续发扬传统美德。
决战东北3.为抵制西方消费主义提供武器
中国加入WTO后,消费主义盛行,商品在市场上受欢迎,卖得出去,不仅要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更要具有符号价值。商品被披上了符号价值的神秘外衣,一个人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的彰显体现在一个人的消费水平上。一个开奥拓车的人的社会价值不比奥迪车的社会价值高。可是我们应该铭记,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一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而不是其消费水平。
改革开放四十年,消费水平变化显著。面对繁多的诱惑,我们应该抵制消费主义,抵制住诱惑。
基金项目:北京高校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17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北京地区高校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036000546617516);北京科技社会组织发展研究(S0027005201501);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研究(JE027*********);首都高校学术生态建设研究(JE014014200801);2017年北京地区科技统计与分析(40036005201801)。

本文发布于:2023-07-09 01:26: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97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消费   异化   生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