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研究

阅读: 评论:0

资源·环境
-25-
詹姆斯·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研究索尼xperia mt27i
于彦娟,陈 康
侯永庭(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摘要]当代美国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具有代表性和领军性的人物詹姆斯·奥康纳,近年出版了其主要代表作《自然原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詹姆斯·奥康纳在这本书中,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存在为基础,深入挖掘马克思的思想,从生态学的独特视角对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理论性的前瞻性见解,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生态社会主义的研究热潮。从时代背景、理论前提,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双重危机及其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探讨,对奥康纳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其理论有更深刻的把握,更好地指导新时期解决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
[关键词]双重危机;生态社会主义;双重矛盾[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igf-1生态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这一理论一方面是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制度
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的深刻批判,另一方面也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给与了理论性的指导。奥康纳的这一思想不仅反映了其所处时代背景的缩影,而且还与具体的思想有关。其思想主要受到马克思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论述及法兰克福学派的
影响。
1 时代背景
1.1 工业文明引发的全球生态危机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形成了工业文明的鼎盛时期,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文明满足感。生产力的
[收稿日期]2020-11-26
[作者简介]于彦娟(1994—),女,吉林农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实践。
定,从法律上界定清晰排放权的所有权和可交易性质。三是设立生产标准,针对污染企业以及规模畜禽养殖户,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控制整体排污量。市场准入制度是针对防治和减少生活污染的重要
举措,起到了合理优化商品结构的作用。四是加强监管,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覆盖化肥、农药生产、贸易、流通、使用和排放等所有环节的农业投入品台账制度,覆盖农产品生产、贸易、流通、使用和排放等各个环节。五是政府要充当利益调节者,平衡环境治理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间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
4.3 建立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诉讼制度
中国应尽快完善立法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立法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可以保障在当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时,任何公民和组织依据国家法律所授予的权力对其进行诉讼,并由法院进行处理,让公共利益诉讼充当民众对政府外部监督的渠道。同时要动员社会、公民等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对环境保护与治理进行监督,结合互联网的作用,使监督机制更加透明化、公众化,发挥众的主体地位,使其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和治理中。
[参考文献]
[1] 陈芳.农业负外部性问题解决的经济法进路研究[J].农业经济,
2017(06):25-26+108.
[2] 王菁菁.通过科斯定理看我国排污权制度[J].卷宗,2016(07):
1055.
[3] 杜焱强,刘平养,包存宽,等.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农村环境治
理研究——以欠发达地区J 村养殖污染为个案[J].公共管理学报,2016,13(04):101-112+157-158.
[4] 黄强.外部性视角下农村环境污染分析及解决措施[J].现代商贸
工业,2020,41(11):34-37.
[5] 张宇,张沁岚.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减排影
响机理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0(03):531-536.
[6] 彭文静.试论我国环境管理的经济策略选择[J].现代经济信息,
2014(23):63.
[7] 金书秦,韩冬梅.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特征、要素和路径[J].
环境保护,2020,48(08):15-20.
净空
[8] 王碧薇.基于外部性理论对环境治理机制的思考[J].福建质量管
理,2020(16):174.
[9] 张同斌,张琦,范庆泉.政府环境规制下的企业治理动机与公
众参与外部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02):36-43.
[10] 甘雨洋.浅析外部性与政府干预的界定[J].现代经济信息,2018
(08):24-25.
[11] 曹颖.我国环境负外部性的治理方法探究——基于中西环境治
理理论的对比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0):134-135.
于彦娟,等:詹姆斯·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研究
资源·环境-26-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2卷第3期(总第503期)
快速增长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回报,而且还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依
赖和对生态资源的追求将导致人类冲突,成为威胁人类发展的不稳定因素。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生态环境产生的危机,对人类及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制约和影响。一方面,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马克思曾说过“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大量财富的累积,是以破坏生态环境、生态资源为代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了严峻的生态问题,进一步导致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和对垒。另一方面,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不平衡、不同步。发达国家拥有大量的资本和技术,拥有发展的核心资源,并凭借其垄断优势,掠夺世界上许多自然资源,以获取发展红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把危害生态环境的企业生产转嫁到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向其他国家出口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把生态移民送到其他国家,严重损害了其他国家的生态环境。这种自私的行为导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严重侵害了其他国家的生态环境,进而导致了其他国家资源方面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一系列不良影响。
1.2 生态运动和绿政治的兴起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矛盾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亦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尤其以资源、环境、经济和生态方面的危机愈加严峻。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社会主义国家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频发,引起了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极大关注与反思。为了打造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自然空间,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一场轰轰
烈烈的生态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们聚集在街头,以游行、示威和抗议的形式向政府表达不满。公众施压,要求政府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并出台相关的政策使得生态环境得以有效改善。这一运动的目的是要挑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唤起政府对环境的关注,减缓经济发展,平衡发展和生态。这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生态运动。各行各业的人都参加了这个运动,包括名人、著名记者、商业运营商和社会团体。
2 双重危机理论
2.1 生产的社会背景
人类社会的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质一般的飞跃,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伴随社会发展而来的是生态危机,科技的发明和使用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掠夺,同时也加剧了能源、资源的使用和消耗,一方面产生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个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优势,率先把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生产方式转嫁到发展中国家,同时大量夺取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资源。资本主义国家的这种转嫁,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矛盾尖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态问题。这引发人们开始思考生态危机的根源和出路。西方环保人士用自己的行动
回答了这个问题。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逐渐进入的人们的视野,各国有关生态方面的政策、举措也紧锣密鼓的制定出台。生态运动起源于加州,旨在通过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来平衡生态和保护环境,以期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前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世界各国也出现了各种反战运动,结合生态运动,迅速扩展到全世界。
2.2 主要内容
第一,资本主义双重矛盾:通过汲取马尔库塞、本·阿格尔多人的消费异样、变化和生态环境危机的思想,倡导出关于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二者之间关于无限性与有限性的不同点。奥康纳认为,马克思生活在科学技术和工业不发达的时代,生态环境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破坏,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把目光主要聚焦在对经济危机相关问题的阐述,却缺乏对生态危机越演愈烈的有效预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给人类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伤害。但是他们在当时的时代没有深刻把握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资本积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忽视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能源消耗和生态退化的倚赖性。当今时代,生态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成为了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奥康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阐释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指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这三者相互产生的矛盾,这一矛盾关于批判资本主义,有四个要点:①国家、资本、公民相互之间的需求竞争会影响到生产条件的;②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积累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剩余价值的累积,却也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
成为了导致生态问题的深层次性原因;③不均衡的发展给开发中心和边缘地带都带来了不同等程度的生态破坏,致使生态环境问题越演越烈;④技术打压了生产成本,使国家控制工人和维持变成了合法化。生产条件是奥康纳提出的矛盾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在其论述中主要阐述了生产条件主要包括:人力、自然、外部环境等三个面的因素。虽然这些生产条件没有商品性质,但是马克思没有把它归属于资本积累的范畴。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是制约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我们要对生产条件有一个深刻的把握,避免危机的发展。
民粹
第二,资本主义双重危机:在对资本主义双重矛盾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等传统理论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下,奥康纳提出了另一种资本主义危机——生态危机。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中,经济危机的发生主要是由生产供应的不足导致的。资本家生产的主要目的便是获取剩余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本家在生产中大量的剥削了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一方面是资产阶级扩大生产,创造了大量对
资源·环境
-27-
商品的剩余价值形式;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率的攀升和底层阶级被夺取多余的自身劳动,他们失去了购买的基本能力。这种缺乏购买力意味着工人阶级不能继续工作,生产链在这里被中断,导致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但是,根据奥康纳的说法,资本主义全球化之后,资产阶级采取了许多方法提高供给用来继续常态化的生产。他们的生产和消费以资本需求为主,附加商品保持一定数量,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供需矛盾更加严重,这又造成了许多的的债务危机,金融投机等体制危机,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资本主义生产大于需求的危机演变成生产不能满足需求的危机。针对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科学技术导致的生态危机以及本·阿格等阐述的消费异化理论后,奥康纳对其表达了新的见解,他认为这种生态危机可以归纳为两类。资本家追求的资本的无限积累导致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归因分析中,奥康纳指出,资本运行的节奏和自然运行的节奏有着质的区别。资本运行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他的观点是资本主义不同于过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过渡,相对剩余价值取代绝对剩余价值成为了资本积累的新有效手段。资本家采取控制生产输出手段,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获得更多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通过降低原材料的价格、工人劳动的成本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生产收益率。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本积累,就需要控制原材料的价格,原材料的价格低,资本家就会进一步扩大对自然资源、能源的开发。为了资本家的利益,如果原材料价格下降,就会开发大量的自然资源来扩大生产;如果成本价格不断攀升,他们千方百计的压缩本金和加大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在这个循环中,资源和能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危机也越来越严重,由这俩种方式引起的生态危机是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就会采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企业之间竞争的愈演愈烈,导致资本家们尽可能地削减成本,这助长了对工人的进一步挤压和对自然资源的更无情的剥削。另一方面
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济危机加剧了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也不同程度地引发了经济危机。不受限制地开采自然资源将导致原材料短缺,这将影响利润,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生态问题,生态运动的不断发展也对限制资本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奥康纳指出,经济和生态危机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跨越的鸿沟。
3 双重危机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3.1 双重危机理论的合理性
时代问题呼唤新的理论产生,奥康纳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基本的理论框架,并结合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思想,在对社会实践进行分析与解构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它的双重危机理论。奥康纳在其理论中指出,马克思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个严重矛盾,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的不足所造成的需求水平只是资本主义二元危机的一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建。奥康纳的第二个矛盾中,引入了关于自然的生产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危机比生产条件不足导致的危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为沉重的观点。这两个危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社会生产中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共存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体系中。为了有效应对危机,奥康纳进一步对双重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并对其进行了批判,主张采用生态社会主义来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大战役取代资本主义。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只有把社会主义与生态问题相结合的生态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本身所固有的弊端,从而有效避免双重危机的发生。3.2 双重危机理论的局限性
奥康纳的生态社会主义为研究社会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与传统的社会主义相比,其进步之处便是强调生产的目的和人与自然的协和发展,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
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亦有其局限性。例如,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有一定的偏差。反对生产条件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缺乏具体的描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乌托邦。虽然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仍面临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但奥康纳的理论在生态马克思主义中地位举足轻重,在生态问题的研究上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这对当代中国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侯子峰.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38-142.[2] 郭威宏.奥康纳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启示[D].长春:长春理工
大学,2017.
[3] 张风帆.詹姆斯·奥康纳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
义思想比较研究[J].兰州学刊,2019(11):20-31.
[4] 侯子峰.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38-142.[5] 于开红,赵磊.现代社会的双重困惑: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詹姆
斯·奥康纳“双重危机理论”之评析[J].财经科学,2013(06):80-88.
[6] 魏明超.奥康纳生态社会主义可行性理论探析[J].理论与改革,
2013(02):46-50.
[7] 唐正东.生产条件的政治化与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詹姆斯·奥康
纳的资本主义危机论探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52(01):5-11+158.
[8] 冯颜利,周文,孟献丽.生态学社会主义核心命题的局限—评詹姆
斯·奥康纳“生产性正义”思想[J].中国社会科学,2011(05):114-120.
于彦娟,等:詹姆斯·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研究

本文发布于:2023-07-09 01:22: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97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态   资本主义   生产   发展   危机   理论   问题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