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家 庄 铁 道 大 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答题纸
培养单位 石家庄铁道大学思政部 catia逆向设计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吡啶甲酸 课程名称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任课教师 王宏斌
学生姓名 柴昭元
学 号 120122701
研究生学院
摘要:异化消费是与可持续消费理论完全相悖的一种消费现象,它往往表现为奢侈消费、过度消费、无度消费等变态消费方式。消费之所以被异化,是由劳动的异化以及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盛行所导致的。异化消费会加重自然的负担,进一步加剧生态危机。而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我们必须反思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树立"可持续消费"的新型消费观。
关键词:异化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在尽情地享受工业化创造的物质丰富与经济充裕的消费盛宴的同时,同样也苦涩的饱受着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的苦果。对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怎样克服异化消费理论,认清异化消费的实质危害,进一步抵制异化消费观念与现象。与此同时,面对可持续消费理念进一步普及,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真正的做到可持续消费,让可持续消费真正的深入人心。可持续消费这个概念是联合国环境署在2008年6月10-12日《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中提出来的,意指"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需求",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异化消费的内涵及其具体体现
(一)、异化消费的内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并系统论述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四种规定:劳动者同他的产品相异化,同他的生产活动相异化,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异化。
异化消费理论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所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威廉·莱斯最早提出了异化消费的概念。在其著作《自然的控制》和《满足的极限》中,他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马尔库塞关于"虚假的需求"和"异化消费"等概念,并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构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消费理论。他总结出异化消费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广大无产阶级在异化劳动过程中饱受痛苦和煎熬 ,试图通过对商品及奢侈品的消费来得到满足和补偿,追求表面、短暂、虚假意义上的自由和幸福;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希望通过对消费领域的操控来延缓和掩盖资本主义的危机,但事实上在资产阶级操控无产阶级消费行为的整个过程中,自身也被异化消费所控制,由此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被异化了。[1]1
本·阿格尔是莱斯学说的追随者,他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等代表性著作中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莱斯的学说和主要观点,丰富了异化消费。本·阿格尔得出了最早的异化消费的基本定义:"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这种获得商品的过程并不是直接需求与商品的通常外观对上号。这一过程要复杂的多,它使需求适应某种商标名称的产品,而不是适应'纯'产品本身。虽然一切消费都涉及使需求与商品一致的过程,但发达工业社会及其高集约度的市场布局的特征在于:(1)需求与商品之间的关系由于以广告为媒介而变得十分复杂;(2)人们把贯注于消费当作满足需要的唯一源泉"。 [2]2 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进入了消费社会,但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所满足的需要并不是人们真正的需要,而是被异化的需要。也就是说市场上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不都是满足于人们的需要,而是为了消费而消费,满足了一个虚荣消费的心理。对于异化消费和虚假需求之间的关系,马尔库塞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消费大量的商品基础上的,而为了促进商品的消费,它通过制造"虚假的需要"来实现强迫性的消费。所谓"虚假的需要",是指"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种需要,是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当社会把追求"虚假
的需要"强加于人后,个人就把社会的需要变成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个人把自己的利益同整个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沦为所谓的"房奴、卡奴",为了物质生活拼尽一生的心血。
针对异化消费问题,弗洛姆试图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过程和生产过程一样被异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方式必然导致需求的永无止境,人们被那所谓的更好和更新的物品外观所迷惑,并对消费如饥似渴。大量的消费,从而促进大量的生产,又促进大量的浪费,一直反复。人们现在的消费欲望已经脱离了人的真正需要,因为资本家抓住了人们欲望无止境的心理,从而极大的激起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消费的本意只是为了达到满足人们的需要的目的,但在消费活动中,人们被各种广告媒介牵着鼻子走,现在的消费不再是为了使用和享受物品,而是为了消费而消费,所以,购买和消费的行为成了强迫性的和非理性的目的。
总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异化消费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真正需求,而是作为人们补偿异化劳动的一种手段。人们忽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人们真正的需要,只专注于去满足自身的无限欲望。正如弗洛姆所说的,"人本身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的,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 [3]3
笔者认为异化消费使人把满足、快乐等同于消费,把消费当成满足自身需要唯一的源泉,这是对异化劳动的一种不恰当的补偿。异化消费的前提是异化劳动,反过来又刺激异化劳动,人们对异化劳动的不满,消费就成为了人们发泄的一种宣泄方式,消费成为了一种自我满足的手段,被人们当成人生的唯一乐趣。
(二)异化消费的具体体现
1.消费的内容
首先,异化消费体现在侧重物质方面的消费,物质消费的比例远远大于精神消费。异化消费是在物质方面的极度消费,消费者以"多买多用多扔"作为自己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在数量上多多益善,过分注重对物的占有和支配。他们认为,自己占有的物质消费品越多,这些消费品更新就越快,它就越容易使自己达到自我满足,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达到自我的自由与幸福。其次,异化消费在精神消费领域表现为颓废性消费。也就是说人们对特定精神产品、服务的消费,不利于发展人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不利于人的休闲与自由的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媒体网络所宣扬的情、反动宣传等等,这些内容对青少年等缺乏辨别能力的人造成了极大毒害,它腐蚀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也给国家安全和
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现在的大学生每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情,虚度生活腐蚀了大学生的心理,极大的浪费了青春。
2.消费的形式
异化消费具体体现为奢侈性消费、跟风式消费、攀比式消费等。奢侈性消费,就是摆阔式消费,它通过提高消费的档次,比如说在豪华酒店和夜总会、高级度假村等地方消费,来满足消费者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我们办婚宴就要在豪华酒店去办,我们这个层次的必须要配得起这些酒店的档次等等,都体现了奢侈性消费。跟风式消费是一种跟着感觉走,以时代和社会节奏的变化来决定自己的消费,它缺乏对消费的理性思考能力,不考虑社会、国家和个体的实际需要,不讲求实际效益,在从众心理支配下,一味追求风潮、追赶时髦,以个人的情感、欲望来决定消费的异化形式。当下流行个什么新鲜事物,一窝蜂大街上都出现了此新鲜事物,比如现在iphone4已经成为街机,也就是大街上随便抓10个人,最少有6个人在用。攀比式消费,就是说消费者从不考虑自身的具体实际(包括自己的收入、支付能力等),不考虑自身的消费需要,在生产和生活消费当中盲目同他人攀比,以追求"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为特征,来满足自我虚荣心
的消费方式。上述三种消费形式尽管在消费的目的、特征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却是一致的,它们都给社会、国家和个人带来了负面影响,既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它们都是异化消费的具体体现,都是国家反对和禁止的。
3.突出地表现为符号化消费。
符号化消费,就是人的自然属性由对消费品使用价值的需求和占有转化为对消费品符号价值的欲求和占有的消费方式。人们买什么,用什么与"身份"密切相关,开什么牌子的车,穿什么品牌的衣服,住什么规格的房子,甚至喝什么酒都与自己的形象有关。对这些消费品的消费的目的不是满足人的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占有这些消费品,从而拥有这些消费品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符号价值,正如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所说的,"对许多物品,我们根本没有使用它们的要求。我们获得物品就是为了占有它们。我们满足于无使用价值的占有。因为怕摔坏贵重的餐具和水晶玻璃的花瓶,我们就从来不使用它们。人们买下一栋房子而占据着许多无用的空间,并且给房子配有多余的汽车和仆人,这栋房子就像小中产阶级家庭里摆设的老古董一样。"[4]4 三诺h222
对路网
百科影音二、异化消费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立足于我国国情分析异化消费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
异化消费无疑对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现在社会的生态危机主要是由消费的异化现象造成的。虚假的需要就是异化消费的一个重要表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弗洛姆认为现代人的消费需要往往是被鼓吹起来的,鼓吹的手段是通过现代化的媒介,比如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期刊、书籍等等,商家通过疯狂的广告效应来鼓吹人们的消费欲望,不断地扩大人们的"基本需要",不断地将奢侈品变为人们的"必需品",我们购买商品不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对我们是否有用,而是因为购买了它我们的消费欲望就能够得到满足,我们的地位和身份就能得到承认,我们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需要不再是源于人的内心,而是变成完全是由外部制造出来的东西,消费成了满足需要的唯一方式。人的需要是无止境的,但是无止境的物质王国是不可能实现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自然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也是有限的,当人类被鼓吹的虚假需要不断膨胀的时候,必然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无法承受,进而出现生态危机。
例如我们吃普通的家禽就可以满足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但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山珍海味,
为了显示自己的富裕,显示自己的地位与品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人们相信了商家的鼓吹,购买鲍鱼、燕窝、人参、鹿茸。根据调查,鲍鱼的营养成分和猪肉的营养价值其实相差无几。我们购买的貂皮大衣、貂绒是因为有年轻漂亮的明星在做代言,穿上它就能和明星一样漂亮,彰显富贵大气。我们的消费根本不考虑我们自己的身体和口味,只是为了消费而消费,我们没有看到制作这些燕窝需要破坏多少个燕子的巢穴,我们的生态环境受到多大程度的破坏。2003年我国的非典疫情可以看做是生态环境对人类的一次大的报复,我们不顾及自然的生态链条,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大量的猎食野生动物,造成了生态失衡,最终也得到了相应的惩罚。人们相信开发商的话语,不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和需求,成为所谓的房奴,为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而奴役,与之相伴的是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大量的矿产被无尽的开发,葱葱的绿地被钢筋混凝土所覆盖,生态系统呗极大的破坏。走在现代化的任何一座城市,到处是高楼林立,现代化的娱乐消费设施,现代化的工业企业,没有了森林草原、田园河流,人类社会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