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对消费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尔库塞将消费异化的根源归结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异化、劳动异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为操控。马尔库塞剖析了消费异化的表现与后果:一是虚假需要的盛行使得人被虚无化并导致大众和社会制度的一体化;二是文化愈加商业化并变得极其媚俗;三是高生产和高消费的出现并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四是“自由”“平等”的消费意识瓦解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马尔库塞将问题的解决寄托于具有“新感性”的主体,认为其能帮助人们摆脱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和操作主义,能正确区分虚假需要和真实需要、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分清社会现实中的真、善、美,正确认识社会革命与人的解放之间的关系,能使人摆脱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控制、文化控制和技术控制,从而获得真正解放。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思想不乏先验的空想主义彩,但它对于正在进入消费社会的我国有着重要启示:使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丰裕与自由背后是资本对人们的规制和压抑;我们应规范技术使用,提升人们自我认识的能力,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关键词:马尔库塞;消费异化;虚假需要;新感性
布鲁姆消费作为生产的一个环节,本应为满足人的真实需要而服务,本应是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活动。然而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并颠覆了其固有定位与内涵,成了人们生活的目的、灵魂的栖居地、存在的碳酸锂缓释片
价值和意义的投射地。对这种消费异化的分析和研究是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诊断,赫伯特・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继承吸收了马克思、弗洛伊德、海德格尔与卢卡奇的相关思想。他对资本主义消费异化的批判蕴含丰富,
对我们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反观我国自身的消费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
马尔库塞将消费异化归结为:一个独立的、大写的自我通过“物”来彰显自身。马尔库塞认为,消费异化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对消费和人的心理进行操控的必然结果。
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异化是消费异化产生的现实原因
新能源主题公园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异化是消费异化产生的现实原因。首先,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大量应用和福特主义的推广,人们走进了大众消费时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效率,创造了丰裕的物质财富,琳琅满目的商品由此从资产阶级和贵族的特权领域进入到普通大众的消费视野。同时,随着“每天工作8小时,收入5美元”的福特主义制度的实施并推广,工人的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基本满足了他们对汽车、房屋等高级商品的购买需求。工人基本工资的增长和标准
渣打小三
化的机器生产开启了大众消费的新纪元。其次,科学技术为商品的宣传提供了平台。为了更好地促进商品的销售,资本家对商品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又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各种电子产品信息的世界中。在这样的氛围里,资本家利用各种电子显示屏幕频繁地展示商品的精美外观和多功能用途,以诱使人们产生难以控制的消费欲望。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而且赋予这些消费者以信用支付、分期付款、电子支付等消费权利,甚至在消费者囊中羞涩的时候温馨地赋予其提前享受商品和服务的特权。最后,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发生异化而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操纵机制,将人们变为单向度的消费者。“政治的意图已经渗透进处于不断进步中的技术,技术的逻各斯被转变成依然存在的奴役状态的逻各斯。” [1]127总的来说,资本主义社会利用先进的科学
技术创造出舒适的生活,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的征服与控制能力,促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在科学技术带来高效率和舒适生活的同时,人们的意识却遭受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在接受既定的消费服务的过程中,如交通、新闻娱乐、旅游、衣食住行等,虚假的社会合理性的意识形态成为人们内心的主宰。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极易使人们形成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使人们无条件地接受并执行现实社会的命令。在消费的过程中,人们将社会解决产品过剩的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死心塌地地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忠实的消费者。
2.劳动异化是消费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首先,随着机器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机器日渐代替人们进行劳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这就使得人们在劳动结束后,仍剩有大量的体力和精力,这就为异化的、无限的消费提供了体力和精力支持。其次,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机械活动和精确化的劳动分工,虽然降低了人们的劳动消耗,却越发将人们束缚在固定的工作岗位上。劳动者由此逐渐沦为机器的负载者,成年累月地处于一种更加疲惫的被奴役状态。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人被其劳动工具所奴役的状态,在一种高度合理化的、效率极高、前途远大的形式中得到继续。”[1]38马克思语境中的劳动异化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变得更加严重,人们在劳动中感到压抑、苦闷和不自由,人们在劳动结束后力图拼命逃离劳动,渴望在消费的天堂中寻一丝安慰、自由和幸福。因而,劳动的异化是导致消费异化的根本原因。对此,本・阿格尔指出,“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2]494。再次,生产中心的转移导致劳动异化转化为消费异化。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生产活动的四个环节。在前技术时代,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生产领域需要依赖劳动力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所以存在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现象。
空调节能改造
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日渐发达,资本主义生产链条的中心环节转移到了消费领域。在此情况下,资本主义社会迫切需要发掘消费领域的潜力,以保证资本主义生产、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对消费的干预,必然导致消费领域的异化。
3.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为操控是消费异化产生的直接原因
主治医师
从经济方面来说,资本主义迫切需要用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这就不可避免地割裂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有机关联,导致商品销售领域产生滞涨,甚至导致经济危机。例如,在消费力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农业资本家不惜将大量牛奶倒入河流,以解决商品相对过剩的问题。因此,资本家亟需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以扩大消费量。“把国家机器的需要强加给广大人民――处理过剩的能力,为必定有利可图的售出商品能被购买创造需要,为生产和推销这些商品创造工作的热情。”[1]32为此,资本主义社会采取了种种措施以刺激消费。例如,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颁发福利政策,以保证人们的基本收入,稳定人们的就业状况,为人们的基本消费活动提供资金保障;为刺激人们不断进行消费,利用广告等大众传播媒介宣扬消费文化,宣扬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极力宣扬消费的生活方式,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并鼓励人们快速更新各种生活用品。消费异化因而成为资本主义多元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希望借此使人们远离政治,进而消除政权颠覆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社会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商品、服务和娱乐,在人们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又将资产阶级的享乐思想灌输给大众。这样一来,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产生“幸福意识”和顺从主义心理,进而使得他们乐于维护这种多元化消费和享受的生活方式。这样,资产阶级便可以利用消费、娱乐、诱惑、
广告而不是暴力和强制性规范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因此,消费及其异化就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统治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消费异化的表现及后果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费异化有着多重表现,它突出地表现为人的虚假需要、文化商业化的流行、高消费与高生产等典型特征,以及消费自由化和平等化的假象。资本主义社会利用消费异化对人们进行多方面的控制,对人的生存造成了种种困境。虚假需要使人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导致人依附于社会体制;盈利的欲望使得文化和艺术屈从于市场,失去了其应有的崇高价值、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成了人们的麻醉剂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维护者;消费时代的贪婪和欲望促使人们想方设法地开发自然、征服自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消费异化的舒适与平等假象使人们远离政治,顺从、接受并维护资本主义社会。这些不仅成功瓦解了人们的革命意识,而且使革命丧失了其阶级基础和。
1.虚假需要的盛行导致人们生存意义的虚无,以及大众和社会制度的一体化
资本主义解决剩余产品,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将其内化于人们的思维意识中,成为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渴求。在马尔库塞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所渴求的消费需要与人类的真实需要相脱离,本质上是一种虚假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1]6就此而言,资本主义社会中现行的大多数需要都是虚假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人之所爱与恨人之所恨,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1]6。这种虚假需要和消费欲望对人的身心造成了极大束缚和禁锢:一方面导致人的生存意
义的虚无,人的主体意识丧失;另一方面,虚假需要的内在化又成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社会水泥”,进一步导致大众和社会制度的一体化,即需要的一体化和利益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