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关系视域下浅谈消费异化理论

阅读: 评论:0

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2020年08月(下)
摘 要:异化理论特指主体所创造和改造的客体,反过来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形成对主体的奴役和统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消费异化。而消费异化这一哲学范畴,更是有不同流派的理论对之进行阐述。本文重点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下消费异化产生的根源及其生态破坏性,并以此尝试性探究其和解方式。
关键词:消费异化;人与自然;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
消费活动一直是人类生存、生活所必须的活动,不论是原始社会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衣食所需,还是如今人们通过对自然资源加工来获取商品,人们都离不开消费。更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与自然之间是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关系,[1]人们也同样离不开提供给我们以消费活动、养育我们的大自然。然而随着社会产生力的空前发展,一方面物质财富极大增长,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对无产阶级的劳动者的压迫下,消费被异化了,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本文重点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视野上,探讨异化消费理论的由来、根源以及其生态破坏性,并尝试性提出解决方式。
一、消费异化理论及流派
门槛人口“异化”,特指主体所创造和改造的客体,反过来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形成对主体的奴役和统治。消费异化思想是首先由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他们从消费和人的存在的角度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异化也从生产劳动领域逐渐蔓延到了消费领域。其中本·阿格尔认为,消费异化指的是人们致力于获得商品以弥补他们繁琐、非创造性和经常薪酬过低的劳动的现象[2]。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关系的本质并没有因为科技的进步或福利政策的更加完善而被郭一帆(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  100083)明星代言平面广告
人与自然的关系视域下浅谈消费异化理论
六合然而欲求是无尽的,是永远满足不了的。在人生长河中当我们满足了这一个欲求,总有下一个欲求很快就在等着。如此在追逐欲求而不断消费的道路则是漫长的,且是丧失了人类理性与主体性的,使人也物化到了商品的状态,甚至人成为了人力资源。
因此,消费异化是消费活动、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对商品和物的不断占有、消费的过程中对其本质的背离。消费本该源于需要,消费的形式和内容时由人的需要所决定的,“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需要被消费再生产”。但在消费异化中,物控制了人,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对商品和物占有的这种形式来实现在感性层面上的自我肯定和充实,被想要去不断占有的欲望和短暂的幸福感吞噬。于是,消费形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来操纵和奴役着人自身而成为了消费异化。
二、人与自然关系维度下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产生根源
3g终端
太原大学学报自然界的各种变化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人产生于自然界,通过实践这一过程的联结,人类不断地对自然施加影响,而自然又以其“本能反应”或服务或惩罚的回馈作用于人。在演进发展中实现了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其中,人类出现以前即自在自然阶段,人类出现以后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彼此制约。人为了生存又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人类对自然从被动发展到了主动的过程,从最开始的适应自然以不被淘汰,到能够去以能动性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正是在不断改造、占有和享受自然,获取有效资源的过程中,产生了人与人的新型关系。离开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溯,抛开这一基础,所有社会关系也将失去了源头。
液碱马克思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将整个人类社会划分为以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相对独立性及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独立等三个阶段或三大社会形态[4]。咨政论坛

本文发布于:2023-07-09 01:1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97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消费   异化   人类   关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