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2,No.3
2010年6月J.of Wuhan Uni.of Sci.&Tech.(Social Science Edition )J un.2010
收稿日期:20102012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9BZX025);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9Y BB020);湖南省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K0904156241);湖南省教育厅课题(编号:07C117);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08Y BB360).
作者简介:易显飞(19742),男,湖南醴陵人,长沙理工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技术与社会、技术哲学研究. 易显飞 黎昔柒
(长沙理工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技术创新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伦理规约技术创新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以及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伦理规约技术创新的途径,是技术创新主体的自身修养、社会力量的制约、政府部门的规约等。关键词:技术创新;伦理;规约机制 中图分类号:B822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3699(2010)0320007203
人类要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伦理和技术创新的协同进化是不可或缺的。伦理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影响着各自的存在状态和变化发展规律。探讨技术创新实践的伦理规约,对于科技发展和社会道德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一、技术创新实践中的伦理
问题及其规制的可能性
技术创新是指人类对技术的扬弃的实践过程。技术创新实践的理论和现实层面都面临着需要解决的伦理问题。
从技术创新理论层面来看,首先,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大多以功利价值实现为其理论前提预设,而忽视人的超越与内在追求,这种预设先天地将技术创新的道德观导向利润与物欲的实现。因此,利用伦理功能规约现代技术创新是其理论研究的逻辑需要。不少学者从以伦理作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论的角度出
发,论证了技术创新伦理规约研究的必要性。例如,有学者认为,与科学相比,“技术具有更直接、更鲜明、更强烈的价值性,鉴于此,应当把技术的价值论作为技术哲学研究的核
心问题”[1]。有学者指出,就当前从哲学的视角研
监察官法最新消息和待遇2021
究技术创新来说,至少可以做如下工作:……从价值论角度研究,侧重于技术创新的价值维度,分析技术创新这一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还可以具体分析创新不同阶段的价值创造特点[2]。近些年,
技术伦理问题是我国技术哲学界研究的重点,但一般性的研究较多,而真正下沉到技术创新层面上的研究较为鲜见[3]。可见对于技术创新伦理规约的研究在逻辑上是必要的。其次,从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现状来看,技术创新传统研究主要局限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工程技术学等多个学科,而对技术创新进行伦理审视与规制的不多。技术创新动机和技术创新产品都渗透着人及人类社会的伦理观念,并且技术创新的结果也产生了诸多伦理问题。因此,从伦理学的视角规约与考察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现实层面,技术创新造成极大的负面价值。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人为性的负价值,是指因对技术使用不当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滥用或误用所导致的不良后果。莱斯认为,“控制自然”的观念导致人们丧失了对自然应有的尊敬和敬畏,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滥用[4]。人类的技术创新追求不同的目标,其规模和水平都是空前的,代表着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最高成就。然而,这些成就既能够以建设
性的方式被应用,也能以破坏性的方式被应用;既可以为创造性的目的服务,也可以为毁灭性的目的服务。另一方面是自发性的负面效应,指技术的正确使用过程中自然引发的一些负价值,它是与技术的正面效应相伴而生的不良后果。“事实上,没有任何一项技术能够在有限
的生物圈内确保经济的无限增长”[5]
。技术创新
是利用自然而使之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显
蜂窝煤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然自然界发生某种变化,就会引起自然界原有的平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种影响在微小和不明显时,人类是不易察觉和忽视的,一旦对自然界的破坏程度增大,大自然就会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报复人类,给人类生活和生存造成威胁。
从以上情况来看,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指向与现实应用后果方面,都面临着亟需解决的伦理问题。
二、技术创新实践伦理控制
的目标与限度
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伦理学深陷于人与人类社会的局部与短期利益而不能自拔,自然界成了被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传统伦理学中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构成了这种伦理学的全部内容,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却基本被排除在伦理之外,它认为人类对待自然的实践行为是天然合理的,是无需进行伦理评价的,这必然引起人对自然的无限扩张和野蛮征服。以自然主义为基础的生态伦理学则把伦理对象扩大到自然界,“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本身就包含了不可怀疑的继续存在的权力”[6]。“它从存在直接推导出价值和伦理,即从‘是’中直接推导出‘应当’”[7]。生态伦理学从维护人类的生存利益出发,强调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弘扬人道主义的发展伦理学既承认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行为的合理性,又坚持必须约束和规范这些行为。发展伦理学把人类整体利益看成评价和规范个人行为的最高尺度,它提倡一种适度的节约型的消费行为,而不是现代社会的“异化消费”[8]。它面向未来,以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为最高目标。例如,有学者认为,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技术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与伦理无涉,技术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涉及人们的选择活动,这种选择活动则无不与人们的价值观相关,有必要用伦理原则来规范和指导技术创新,让技术创新真正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和谐之音的演奏者,不致成为这种和谐之音的破坏者[9]。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技术创新的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看,伦理规约技术创新应达到如下目标:第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技术创新实践中,必须摒弃传统工业文明的精神的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这种精神把人变成绝对主体来取代上帝的地位,把自然界作为猎取的对象。当今人类面临环境污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染、资源匮乏、自然界不时地疯狂报复的情况下,技术创新主体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观,在技术创新实践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利用可再生资源,可循环利用资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资源的利用率。技术创新产品应具有最大限度地可拆卸性,以提高报废后可回收再利用率。第二,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每一个创新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和价值追求,而社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创新主体和社会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统一的。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主体不仅要考虑自身利益和企业利润,而且要考虑社会效益及其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主体要在道德信念方面结合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指向,不能只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承担应尽的社会伦理责任,在创新过程中将创新的生态成本完全推向社会,损害他人的环境利益和长远的、整体的人类利益,同时也失去了自身利益实现的基础。第三,技术创新主体与自我的和谐。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主体要协调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实现创新主体内心的和谐和全面自由的发展。技术创新产品不但要有好的社会价值,而且是技术创新主体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技术创新实践伦理
规约机制的建构
从技术的内在价值与现实价值的矛盾统一性来看,技术终究是价值负荷的[10]。技术创新作为技术的展现[11],是在一定的伦理观指引和规约下进行的。对于技术创新的伦理规约,人们只能依靠伦理来
规约技术创新主体,进而达到对整个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的伦理控制。伦理规约技术创新主体首先是依靠技术创新主体的自身道德修养,其次是社会力量的制约,最后是政府部门的规约。
分量接口技术创新带来的多重价值危机首先体现为人与自然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所以人们必须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不同层次的组织、集团或国家间的人共同存在,以及不同代际间的人历时存在关系。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的核心在于规范人、改造人,使人的生存和发展接受必要的伦理约束[12]。从技术创新主体本身来讲,技术创新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的人”,他自身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因而在技术创新中,创新主体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伦理观念的制约,也就是人们通常讲的“良心”的制约[13],并在技术创新中将其体现至善之性的设想、方案落实到技术创新的成果中。技术创新主体还要把责任看作更为重要的伦理精神,需要确立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意识[14]。
8
2010年第3期易显飞,等:论技术创新实践的伦理规约
社会力量是规约技术创新的非常重要的力量。人们可以建立民间技术创新评估机构,让更多“外围”的人员参与技术创新,以便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评价,让不同的观点融入技术创新。民间的技术创新评估机构使用户、消费者有更多的发言权,使技术创新的成果更贴近生活。这使人们有更多机会张扬“被抑止的知识”。这是一种从下面来揭示现实各个方面的知识,而这种现实现在只是朦胧地受到
那些处于权力地位的人的关注[15]。社会可以成立技术创新伦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公众和其他相关机构参与技术创新评估,甚至参与技术创新的设计、技术创新的预测等。“所有的社会建构论者都认为技术发展是一个偶然过程,包含诸多异质因素,因此技术变迁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单向发展过程,更不是单纯经济规律或技术内在‘逻辑’决定的开发过程,技术变迁只有依据大量的技术争论才能得到最佳的解释”[16]。这样技术创新活动体现出对“他者”的关注,对“次要”、
“弱小”、
“偶然”以及“边缘”的关注,使技术创新具有开放性。
各国政府应借助技术创新立法和执法来规范技术创新主体,促使他们承担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也可在财政和法律意义上,以技术设计和发展在安全、卫生、环境和可持续利用资源方面的严格赔偿责任为基础,推动工程师和企业等同可持续发展和技术风险责任管理相一致的技术创新行动。技术创新也可采用道德示范的措施来促进伦理对于技术创新的规约,政府部门可推介技术创新活动中关心自然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对于生产绿环保产品的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或从各方面支持鼓励这类企业发展。在教育方面,应普及和加强技术创新的伦理教育,使更多未来的科技人员和公众更深刻地认识到技术创新实践的责任与目标。
参考文献
促销品管理[1] 陈昌曙,远德玉.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J].自然
辩证法研究,2001(7):42.
[2] 李兆友.技术创新论: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15.
[3] 夏保华.技术创新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4:52.
[4] 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岭,译.重庆:重
庆出版社,1993:35.
[5]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
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4.
花糖纸
[6] 戴维・埃伦费尔德.人道主义的僭妄[M].李云龙,
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176.
[7] 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
中国社会科学,1997(3):45253.
[8]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译.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94.
[9] 张黎夫.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中的伦理分析[J].江
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3):22224.
[10]郭冲辰,陈凡.论技术的价值形态与价值负荷[J].自
然辩证法研究,2002(5):37.
[11]陈凡,傅畅梅.现象学技术哲学:从本体走向经验
[J].哲学研究,2008(11):102.
[12]刘啸霆.生态伦理学的逻辑反思与发展伦理学[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5):8.
[13]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下[M].北京:人
民出版社,2004:1372138.
[14]刘大椿,段伟文.科技时代伦理问题的新向度[J].新
视野,2000(1):34238.
[15]安德鲁・芬伯格.可选择的现代性[M].陆俊,严耕,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32.
[16]李三虎,赵万里.社会建构论与技术科学[J].自然辩
证法研究,2000(9):27.
Ethical regul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Yi X i an f ei L i X iqi
(Institute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al Development,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410004,China)
Abstract:Et hical issue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bot h t heoretical and practical.The goal of et hi2 cal regul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o achieve harmony of man and nat ure,man and society, man and it self,and realize t he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of human race.Et hical regulation of techno2 logical innovation can be realized by self2cultivation of t he subj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ndi2 tioning f rom social power,and regulation of governmental depart ment s.
K ey w 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t hics;regulatio n mechanism
[责任编辑 李丹葵]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