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

阅读: 评论:0

首先,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是指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不但不属于劳动者自己,而且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存在的力量统治支配着劳动者,因此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越多,反而自己越贫困,自己就越受资本家的剥削和统治,这是因为生产资料只能归资本家占有,工人只能从资本家的巨额利润中得到一小部分来维持自己生活的工资。在消费异化活动中,人们被消费所控制着,人消费的越多,精神越是匮乏,越是对现有的消费不能满足,从而迫使人们追求更新、更高的消费。然而,人们无止境的物质消费欲望是从何而来的呢?在笔者看来,这和马克思所认为的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有着一定的内在关系。消费异化一词是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提出的,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福利待遇比以前工人的待遇好了很多,然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没有改变,工人仅仅拥有的只是除了一些生产资料以外的虚假自由,因此劳动者生产的劳动产品仍然不归工人所有,只是与以前的工人相比生活条件是好了一些,可是和资本家相比,劳动者依然为自己生产出了极度贫困,而为资本家生产出了巨大财富,并且他们之间的贫富差距在一直扩大,导致劳动者还是极度的贫困,正是因为劳动者没有拥有所以他们才想拥有得更多,用不断的消费来弥补自己的空虚感,并且劳动者想证明自己不是一无所有,他们通过消费还想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因此,在笔者看来,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是造成消费异化的直接现实原因。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
其次,在马克思看来,区分人和动物的根本标志就是劳动,人们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劳动体验劳动带来的幸福,然而在异化劳动中,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体验不到幸福和快乐,体验到的只是痛苦,这正就是劳动者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因为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只能为了维持生存而被迫劳动,他们的劳动并非自己心甘情愿,同时劳动者的劳动还是一种机械的、单调的重复,缺乏创造性,人在劳动的过程中不能证明自己是作为人的能够发挥创造性本质力量,就如同一部机器,人们就根本体会不到成就感。在这种劳动中,劳动者不得不去逃避劳动所带来的痛苦,从而使得劳动者只能不断地从消费中解脱自己,去麻痹这种机械重复的劳动所带来的痛苦,从而造成了人们把这种消费和他们的愉快幸福等同了起来,导致人们产生了一种虚假需求,人们不是因为想要得到满足而消费,而是为了想要消费而去消费。所以,笔者认为,劳动者和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是造成消费异化的重要关键原因。
再次,马克思对劳动者与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的异化作了规定性之后,得出了异化劳动的第三个规定性,那就是劳动者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本身应该是属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和动物的那种本能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但是,因为劳动者失去了生产资料而不得不为了生活所迫去劳动,这时人自由自觉活动的类本质就贬低成了人生存的手段。
正如马克思在文中说的“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所以人的生活不只是为了生存,还应该实现其人生价值。人们在异化消费中,正如前面所分析到的,人们为了消除痛苦和填补精神空虚,把消费看成是唯一的目的,不是为了需要而消费而是为了消费而消费,被消费所控制和支配,因此人的消费活动就不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了,而是一种被资本家所掌控的活动,所以在笔者看来,消费异化也就等同于异化劳动,还是和人自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
因此,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消费异化的实质就是劳动的异化,消费异化产生的根源依然是资本主义的财产私有制,这种私有制一开始就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分离开了其结果必然导致劳动的异化。
1. 劳动异化存在的虚假补偿
在社会机械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社会分工变的越来越精细,在生产的过程中工人的劳动被分工在了某个细小、固定的环节上,他们的作用如同一个机器的零件。工人只能在自己固定的工作岗位上每天机械地重复着同一动作,并且这一反复的动作根本就不需要工人发挥佐藤荣作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自己的创造力。因此,正如上文所分析道的,异化劳动的四个内在规定性在所谓的后工业社会任然存在,劳动任然不是劳动者自由自觉的活动,只是与以前相比人们的劳动报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因此人们消费异化的活动也有了现实可能性。假如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劳动是属于人的本质力量能够区别于其它动物行为的活动,并且是自由自在的使人感到快乐的活动,人们在自己的劳动中充分发挥了潜能和创造力,当然,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就会体会到幸福与快乐,根本就没必要在消费异化中去获得补偿。时至今日,劳动依然是人们主要的一种谋生手段,人们为了生活只能去参加和适应各种劳动,但是人们所从事的劳动并不一定是自己真正喜欢和热爱的,人们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劳动目的只是为了得到比较理想的报酬,只要他们拥有了足够的金钱,那么他们就不会在为生活困窘发愁,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从被控制和被操作的固定劳动中脱离出来。在异化劳动的过程中,人们感到生活枯燥乏味,痛苦不堪,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是被束缚、被管理的物,而不是有情感、有尊严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只有在停止劳动时才会感到自己是个自由人,才能体会到快乐。劳动的异化导致了劳动者只有在劳动之外体验幸福和寻自我。在现实生活中,消费领域只是表面自由的一个领域。当人们进行消费行为时,商品的销售者会想方设法的让消费者去购买商品,他们根本不会去辨别消费者在劳动中的等级差别,他们只关心
的是消费者的购买力。只要拥有足够的金钱,消费者就可以在消费购物的地方随心所欲地进行消费,同时消费者会体验到上帝般待遇的感觉。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越多,商品的档次越高,销售员的笑容就越甜美、越灿烂,并且消费者还能够得到别人的羡慕。在现代社会里,商品已经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符号意义,奢侈品的符号区分意义更加突出,因此,正如阿格尔所说:“在劳动中缺乏自我表达的自由和意图,就会使人逐渐变得越来越柔弱并依附于消费行为。”大庆油田公司主页
第一章 我国消费异化存在的特殊性及其表现形式
一、 我国消费异化存在的特殊性
(一) 当前我国消费异化存在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在消费领域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改变了传统的节约型消费理念追求物质性消费,随之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正如美国学者Deborah Davis所说,在中国发生了“第二次革命”,那就是消费革命,人们实现了从为了满足生理需要所进行的必需品消费逐渐过度到对消费品消费的时代,与改革开放前
相比较,由于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空前提高,人们对商品的种类和质量更加重视,同时消费者对消费活动中的精神追求和满足也同样注重,消费的种类和消费的档次也日趋跟国轨,奢侈消费、浪费消费和高消费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上升到2007年的13785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由1978311元上升到2007年的9998元,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也有大幅提升”2004年,日本奢侈品消费额约占全球销售额的41%,美国为17%,欧洲各国共占1%6,中国则占12%,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至2015年,中国大陆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年销售额将达115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量的29%2005年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在其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新的奢华风潮》中指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的年增长率为10%,届时,销售额将超过115亿美元,到秩序作文2015年,中国消费者将像日本消费者一样具有影响力,奢侈品消费总量将占全球的29%,有专家预测,到时候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我国城乡人均收入稳步提高,在收入大幅度增加的带动下,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连年增加。我国居民的消费从刚开始的匮乏和稀少的购物境况转变为如今的多种类、高价格、多选择和奢侈浪费性的现状;从过去的凭票购买转变
到对当今世界豪华奢侈品的过度消费,购买对象就是那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以及所谓的都市白领,还包括城镇、乡村的一些富裕体。消费者以往长期压抑的消费禁锢被解脱出来并且释放和迸发了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情节和消费欲望,同时国家积极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我国银行信用体系也逐步完善,在这样的国情下导致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出现了普遍的超前消费、透支消费,消费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正在盲目享受消费经济带来“幸福”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新的价值观念——201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质主义的产生。“物质主义(materialism)是指以物质生活为生活的第一和中心要义,强调物质利益的极端重要性,主张致力于物质享受,物质主义与唯经济主义、享乐主义关系最为密切对于现如今的中国来讲,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不断迅速上升的时期,而我国的制度建设和法规建设还得进一步完善,人们所处的市场和消费环境都具有不稳定性变幻莫测,尤其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于是我国的很多消费者都会产生一种恐慌和不安全感,正是因为消费者内心产生的恐慌和不安全,造成了人们进行疯狂地追求物质财富,人们集中精力的获取物质财富目的是消除这种不安全和恐慌感,人们用获取来的物质财富进行过度的、奢侈性的和浪费性的消费并且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了一种吧物质主义看成是高于一切的歪曲理念,于是就出现了人们对奢侈品的无限追求、对资源肆无忌惮的浪费,通过挥霍消
费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荣誉,、、、、、、等消费异化现象,因此在我国消费异化现象比比皆是。

本文发布于:2023-07-09 00:58: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97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消费   劳动   异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