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组织管理本质研究——基于复杂系统演变的分析

阅读: 评论:0

2009年第7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09No 17
u50收稿日期:2008-10-18,修回日期:2009-02-17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复杂系统管理思想与方法论研究”(08C -05)
文章编号:1000-7695(2009)07-0310-04
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组织管理本质研究
———基于复杂系统演变的分析
闫旭晖
(华南师范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在复杂系统演变过程中存在着三种演变规律:一是封闭式系统向无序演进的熵增定律;二是开放式系统向
有序演进的自组织与进化机制;三是混沌系统向不确定演进的规律。通过分析这三种演变规律的作用机理和内在联系,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进一步阐明现代组织管理的本质意义。关键词:复杂系统;演变规律;管理本质中图分类号:N94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网络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组织管理思想正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线性到非线性、由机械还原论到有机整体论的转换过程。著名控制论专家斯塔福德・比尔曾说:“旧世界的特点是需要
管理事物,新世界的特点是需要处理复杂性”。[1]
近几十年来复杂系统理论、非线性理论、突变论和混沌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复杂性科学提供了一种对付复杂不确定问题环境的新方法、新工具和新思维方式,为我们重新认识管理的本质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
1 管理模式变迁与挑战
在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步入后工业经济时代并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的进程当中,传统组织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体现在管理的组织结构由等级科层制向扁平化发展,管理的决策控制由集权向分权转变,管理的手段由单一刚性向多元柔性转变,管理的对象由简单的局部向复杂多元的整体过程转变,管理思想也由线性还原思维向非线性的整体性思维转换。同时,管理的环境也由传统单一、局部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复杂多变、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此可见,现代组织管理的
思想和手段正经历着由简单向复杂的转变,管理的对象和环境经历着由确定向不确定转变。
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环境,现代组织管理者该如何应对呢?现实世界中许多组织战略失败的例子反映出组织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往往并没有很好地看清和把握组织管理的本质意义,急功近利或随波逐流的心态最终使组织陷入被动局面。例如,在2000年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 和时代华纳Ti m e W arner 的商业合并引起全球商界的瞩目,然而时隔八年后在回首审视该项并购时就会发现这起轰动一时的商业并购并没有给新公司带来更多的优势,相反却让公司股东利益蒙受了巨大损失。可见,在企业变革转型的十字路口上,组织管理者必须站在更高的复杂性科学、哲学层面来重新审视组织管理工作的本质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战略抉择。
2 复杂系统的演变规律
在复杂系统管理领域,人们以跨学科的视野从不同学科
旱榆领域探索复杂系统管理的一些共性规律,并根据数学的同构思想建立起系统管理的结构体系,通过研究系统演进的动力学机制来探索组织的行为规律。因此,了解系统演变的规律将有利于管理者认识和管理好组织。在系统管理中系统是由若干个具有相互联系的元素所构成,这些元素在时间、空间和功能的联系和分布反映了系统的某种秩序。系统的秩序是对系统状态的反映,系统的状态的变化是系统演变方向的重要判据,因此研究系统一般演变规律就是要探索系统状态的变化规律。一般系统在演变
过程中存在三种状态:无序、有序和混沌。有序是指系统元素之间在时间、空间、功能的分布和联系上具有规则性,反之则称之为无序。混沌是介于有序和无序之间的一种复杂多变的状态。下面将基于系统状态变化方向从热力学熵增定律、进化与自组织原理、系统在混沌区域的不确定性三方面来探索复杂系统的演变规律。211 从熵增定律看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演进
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封闭孤立系统在与外界没有任何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时,系统总是朝着对称性越来越高、有序程度越来越低的方向的自发演变并最终达到对称性最高的平衡态。在此基础上他进而提出了熵增定律,该定律认为在封闭孤立系统中进行的自发过程总是沿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最终达到熵最大值的状态。1877年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boltz mann )在《论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热平衡定律的概率论计算之间的关系》一文中对熵和系统有序度的关系从微观层面上给出了统计的解释:他认为在由大量粒子(原子、分子等等)构成的系统中,熵表示粒子的无规则的排列程度,系统的紊乱无序的程度或者是能量均匀分布的程度。熵越大,系统的粒子越混乱,越无序,自由能越小;而熵越小,系统越有序,能量分布越不均匀从而可用以做功的能量就越大。由此可见,熵是系统的状态函数,代表系统状态变化的方向。熵增意味着系统混乱无序程度的增加,熵增定律揭示了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从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演变的自然
倾向,并且这种倾向总是不可逆的。[2]
葛树志
212 从进化与自组织机制看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演进
开放式系统与封闭式系统所不同的是系统具有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能力。因此,开放式系统又可看
闫旭晖: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组织管理本质研究———基于复杂系统演变的分析
作是具有生命的活系统。然而,开放式系统要生存就必须与
在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并接受环境的考验。那么开放式系统的演化是如何进行的呢?
达尔文进化论运用变异与继承、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观点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变做出了宏观层面的解释。自然界中生物系统要生存就必须适应环境变化,为此,生物体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出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趋势。例如一个受精细胞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细胞的复制分裂是对称
戏中的二维元胞等例子都说明自组织机制的存在。对于自组织过程的理解,我国清华大学吴彤教授把自组织过程分为三类:第一,由非组织到组织的过程演化;第二,由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的过程演化;第三,在相同组织层次上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演化。这三个过程中,第一过程是从非组织到组
织、从混乱的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演化,它意味着组织的起源。第二过程是一个组织层次跃升的过程,第三过程标志着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在相同组织层次上从简单到复杂的
水平增长的过程。[6]
由此可见,进化与自组织机制揭示了开放式系统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其自身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种由无序向有序演进的主动倾向。213 从混沌动力学看系统向不确定性演进
混沌是系统在向有序状态演变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为复杂的状态,当系统发展到混沌状态区域时系统就会呈现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交互演变的特征。但混沌不等同于混乱无序,美国著名气象学家洛仑兹把混沌界定为:“貌似随机但实际
上系统行为却由精确的法则所规定的系统状态”。[7]
系统混沌在现实生活中导致了许多复杂性现象的产生,例如天气的变化、经济的变化、金融市场的波动等。在混沌研究中,人们用离散动力学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机对简单数学模型进行叠代运算来模拟现实世界,从中窥探出系统演变中的混沌现象及其规律。美国新泽西州爱迪生学院J 1D 1琼斯教授通过对具有模拟广泛自然系统的逻辑斯蒂方程y =gx (1-x )进行叠代分析发现:随着g 值增加,系统吸引子会出现分叉层叠,由单一的吸引子出现分叉形成2个吸引子,每个吸引子然后再继续分叉下去直到
进入一个具有多个吸引子的混沌区域(见图1)。而这些混沌区域却不是完全随机的,在混沌区域中还存在一些有序之窗,每个有序之窗存在着相似的吸引子的分叉层叠现象,并且这些层叠分叉是有规律的:分叉层叠的间隔的比率将收敛于同一个数值,这就是费根鲍姆常
数。[8]混沌动力学研究表明了一个结构稳定的非线性系统在
不受外界影响下,系统内部反复受同一种规则的支配,即使
这种规则是十分简单,但经过多次叠代后系统的状态将趋向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体现在混沌状态下的系统状态呈现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交替出现、系统分叉对初始条件敏感性(例如蝴蝶效应)、混沌吸引子的区域性和历遍性等特征。
0—11次叠代的相控图叠加效果
现代组织是一个生存于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并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的活系统。组织管理者要想使系统存活,首要任务就是要理解系统的演变规律,并把这种演变规律应用于现实世界的组织管理,指导组织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活动。311 熵增定律为组织管理带来的启示
热力学熵增定律揭示了系统在不受外界作用下系统所固有的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变的自然倾向。熵增定律虽然起源于热力学,但经过玻尔兹曼的统计解释,在一定条件下同样也适用于宏观现实世界,例如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很好的制度和理念加以组织,它就会走向混乱。因此,组织管理的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想避免组织走向无序混乱的状态,也就是说要努力克服熵增的自然倾向。那么组织管理者该如何去克服熵增现象呢?如果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系统,那么系统的熵的变化dS 将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系统内部产生的熵,记作diS,另一个部分是从外界环境中输入的熵,记作deS 。于是开放系统的熵为dS =diS +deS 。由熵增定律可知内部熵总是在增大的,导致dS 也在增大。dS 增大则意味着组织向无序发展。要避免这种倾向,组织管理者因此需要努力从外界向系统内输入一个足够大的负熵deS 来抵消diS 的不断增大,只有当|deS|>diS 才能保证系统的克服系统熵增的自然倾向。
由此可见,要想使系统保持有序,系统的管理者就必须从外部向系统内输入外来的能量、物质或信息来抵消系统内自然存在的熵增倾向,即向系统输入负熵来克服熵增倾向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当代管理领域一些学者根据熵增定律提出了管理熵的概念,即指任何一种管理的组织、制度、政策、方法等,在相对封闭的组织运动过程中,总呈现出有效能量逐渐减少,而无效能量不断增加的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这也意味着组织结构中的管理效率递减规律。[9]
可见,在现代企业中,组织管理者要想保障企业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上
1
13
闫旭晖: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组织管理本质研究———基于复杂系统演变的分析
就必须向企业输入人财物、技术知识、制度方法等资源来确保企业能够战胜熵增现象。
312 进化与自组织机制为组织管理带来的启示
进化与自组织机制说明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开放式系统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其自身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从无序向有序演变的倾向。这种演变过程中,复杂系统利用系统内部的盲目多样性变异机制和选择保存机制来对抗外部环境的多样性,这种演变倾向可以看作是复杂系统主动学习的自适应过程。在现代组织管理中,这种主动有序的演变将更有积极意义,它给现代组织管理者带来另一重要的启发:即组织管理工作就是要确保组织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朝着有利于组织长期生存发展的方向有序地演进。其中,组织中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发挥重要作用。
广义进化论从宏观层面揭示了开放式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总是不断地以试错的方式来探索适应环境的最佳解决路径。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1波普尔在他的《客观的知识》(1972)和《进化认识论》(1973)的著作中总结了知识的增长总是通过不断循环地试错、检验、证伪而累积前进的。这种思想同样也适合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的发展与科学理论发展是有所不同的,企业在不断探索试错
的道路上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有时甚至面临倒闭破产的结局。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确意识到组织就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在转型改革时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是以确保组织有序性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为前提条件的。
自组织机制从微观层面揭示了开放系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机理条件。在自组织研究方面,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利高津通过对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一个原来有序的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和非线性作用的条件下,系统内微小变化将导致系统发生自下而上的变革并形成新的有序结构。[10]德国物理学家H1哈肯的协同学理论归纳性地指出在整个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过程都存在一种协同作用,即一种自组织的过程,其中序参量是影响系统演变的关键因素。[11]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哈肯的协同学等理论成果为现代组织管理的自组织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现代组织管理者拓展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手段。例如,在经济管理领域,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机制也为政府管理层有效调控市场经济提供有益的启发:作为管理层如何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来确保市场能按照自身的规律有序运作,一旦市场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变,管理层该如何出手调控以及调控哪些关键指标来有效维护市场的正常运作。
313 混沌系统为组织管理带来的启示
混沌动力学研究表明系统在简单规则的反复作用下系统会进入混沌区域并呈现出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存
的不确定现象:当系统状态演化趋向某个吸引子时,系统状态具有必然性,此时系统在宏观层面则呈现出自组织特征;当系统受涨落影响而远离平衡状态并产生分岔时,吸引子分岔的方向将敏感地受制于当时的系统的初始条件,这时系统状态具有偶然性,此时系统则表现出的盲目的多样性特征。系统管理者对于必然性可以用决定论的思想来干预系统的行为,但对于偶然性,管理者只能猜测系统可能运行的区域。
从复杂性科学的视野看,现代企业是一个由功能结构稳定、价值观和行为规则趋同的部门单元所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组织外部是具有多种价值观和行为规则的多元子系统所构成的混沌环境。企业系统在与外界发生物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企业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在各自价值观和行为规则的相互作用下并经过多次反复作用,必然会产生复杂多样的不确定性。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地球村”中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是潜在利益相关者,面对突发事件每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有可能牵涉其中。例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给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组织和个人造成意想不到损失,这足以唤起组织管理者对不确定性管理的重视。
不确定性对于组织管理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组织管理思想一直把不确定性看作是组织管理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在管理理念上总是试图用线性还原的控制论思想来减少不确定性产生。然而,实践效果却与此相反:管理者们越是想控制不确定性但却越变得无法控制,造成这种结果主要原因是过度地用控制论的思想来干预组织活动会带来许多消极因素,例如,扼杀了组
织中有关人的潜在多样性和创造性,降低组织对环境的适应力等。为此,管理者需要对管理不确定性有更积极的认识。著名控制论学者阿什比曾提出必要的多样性法则,即管理者需要增强组织自身的多样性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多样性。[12]这给传统单一的控制论管理思想带来很有益的补充。英国著名系统学家切克兰德教授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就大胆鲜明地指出以控制论为主导的硬系统方法论是无法成功解决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环境的,组织管理者还需要考虑采用以诠释主义为基础的软系统方法论来循环地学习和改善现实问题情境。[13]复杂性科学研究表明发生在混沌边缘的不确定性是组织实现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源泉,是组织可持续发展演变的重要推动因素。社会发展演变历史表明,在组织战略转型的十字路口,能善于利用这种不确定性并进行创造性地发挥是组织打破组织原有落后的体制结构进而转向新的更具竞争优势的有序功能结构的重要手段。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尽管面临着国内外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然而中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精神走出困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也充分说明管理者在组织战略转型的进程中创造性地利用不确定性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314 从复杂性科学视野诠释组织管理本质
系统熵增定律表明封闭式系统总存在从有序向无序状态演变的自然倾向;进化与自组织机制表明开放式系统要生存于复杂多变的环境当中其内在的功能结构存在着向有利于生存环境的方向有序演进的主动倾向;混沌动力学研究表明一个结构稳定的非线性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下,系统内部简单的规则经
过多次叠代后会导致系统的状态将趋向不确定性。
在这三组演变规律中,熵增定律启发了系统管理者管理系统的基本思想:即要避免系统走向无序分散就必须从外界向系统输入具有负熵的能量、信息、物资来保持系统的有序状态。进化与自组织原理从物种演化的视角来阐明物质系统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演变,其实质也是开放式系统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宏观表象。系统在混沌区域演变的不确定性说明物质系统在向有序演变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必然性(确定性)和偶然性(不确定性)。可见,现代企业组织是一个生存于复杂多变竞争环境中的活系统,这个活系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系统内部既存在以熵增为代表的向无序发展的自然倾向,又存在以进化与自组织为代表的向有序发展的主动倾向,其中,必然性与偶然性总是纠缠地共存于系统地演化进程中。
根据以上系统三个演变规律,笔者认为现代组织管理的
213
闫旭晖: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组织管理本质研究———基于复杂系统演变的分析
本质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克服系统熵增的自然倾向保证组织的存活;二是不断调控系统自身的有序性使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三是积极应对组织内外的不确定性,努力在管理不
确定性当中缔造出有利于组织生存发展的契机。其中克服熵增是组织管理的基础,调整自身有序性保持可持续发展是组织管理工作的战略核心,正确处理不确定性是组织管理的难点。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所讨论的内容是从组织演化的战略层面来分析的,在组织管理的细节上,管理者须对组织中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它们是复杂系统演变的重要推动因素。
4 结语
在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时期,现代组织管理在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环境和管理思想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正是组织系统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在不确定性问题环境中逐步演变而成的一个新的有序结果。然而,这个新的有序结果只是组织演变进程中的一个暂时的映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现有组织管理的手段方法仍将面临新的考验。
舰船科学技术参考文献:
[1]哈拉尔E.新资本主义[M].冯韵文,黄育馥,译.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119.
[2][5]颜泽贤,范冬萍,张华夏.系统科学导论[M].北京:人
民出版社,2006:127,331.wdb620
[3]D T CAMP BELL.Evolnti onary Ep iste mol ogy[M].I n P A
SCH I L PP.(ed.)The Phil os ophy of Karl Popper.The L ibrary of L iving Phil os ophers,1974:421.
[4]斯图亚特・考夫曼.宇宙为家[M].李绍明,徐彬,译.长
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57.大象洗完澡为什么要往身上弄泥巴
[6]吴彤.自组织方法论论纲[J].系统辩证学报,2001,(02).
[7]E N LORENZ.混沌的本质[M].刘式达,严中伟,译.北京:
气象出版社,1997:  3.
[8]J D JONES.O rder:A Cl oser Look at Chaos[EB/OL].(run-ti m e
book),2005,htt p://asco/phase.ht m l.
[9]任佩瑜,张莉,宋勇.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
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
(06).
[10]沈小峰,胡岗,姜璐.耗散结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7:90.
[11]哈肯H.高等协同学[M].郭治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187.
[12]W R ASHBY.An I ntr oducti on t o Cybernetics[M].Chap r man
Hall L td.,1957:207.
[13]PETER.Checkland,Soft Syste m s Methodol ogy:A30-year retr o2
s pective[M].John W iley&Sons,L td.,1999:10.
作者简介:闫旭晖(1972-),男,汉,北京人,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系统管理、战略管理。
(本文责编:廖政权)
(上接第325页)
  促进中心,(CSI P)中国行业协会软件出口促进工作委员会.
2007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及人才调研报告[R].
北京,2007,  6.
[2]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07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R].北
京: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08.
[3]广州市软件生产行业协会.2006年广州市软件产业研究报告
[R]广州:广州市软件生产行业协会,2007.
[4]广州市软件生产行业协会.2007年广州市软件产业研究报告
[R].广州:广州市软件生产行业协会,2008.
[5]广州天河软件园管委会.广州天河软件园“十一五”发展规划
纲要[Z].广州:广州天河软件园,2006.
[6]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2007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
包企业及人才调研报告[R].北京,2008.
作者简介:方(1956-),男,广东惠来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广州天河软件园调研员,硕士,高级实验师,广州市软件(动漫)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本文责编:陈 夏)
313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21:05: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90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组织   系统   管理   演变   有序   状态   管理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