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基础》期末摸拟试卷 (课程代码 10177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 .德国 1919 年由格罗佩斯创建的________艺术学院,被认为是现代设计运动的重要 象征。 ( A ) A 包豪斯B 乌尔姆 C 芝加哥 D 柏林
2.从 19 世纪末建筑师沙利文明确提出 “形式服从功能”到包豪斯强调技术与艺术的新 统一,再到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流行与整个世界范围内的 “国际式”设计风格,表明( D ) 设计思潮开始具有简洁、明快的现代审美新风格。 A 科技主义 B 形式主义 C 后现代主义 巫咸族D 功能主义
3. 20 世纪上半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籍装祯、商品包装、广告等设计取得好的 业 绩、 ( C )的现象是当时一大特
A 插画家同时也是设计家 B 设计家同时也是商家 沈阳大学李曼C 美术家同时也是设计家
D 美术家同时也是商家
4. ( B )设计北京香山饭店
A 梁思成 B 贝律铭 C 杨廷宝 D 吴良镛
5. 市面上的电脑 3D 动画软件中高档的有( B ) 和 hunidi 等
A 3dsmax B softimage C lightwave D maya
6 .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正确的是( C )
B 以人为本为基本
C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原则
D 室内设计必需结合室外设计
7.家具设计师( A ),1959 年采用玻璃纤维设计出了具有雕塑般美感的蛋形椅和天鹅 椅,成为他的代表作,并且直接引发了 60 年代新风格的出现
A 阿纳·雅各布森 B 马特·斯坦 C 汉斯·魏格纳 D 沃尔特·格洛皮乌斯
8. 从( B )时起,中国就已经开始了自发的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运动
A 五四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建立 D 改革开放
9. 环境设计艺术包括室内设计 ( B )室外设计
A 展台设计 B 展示设计 C 展览设计 D 展现设计
10 .世界上第一部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全书是( C )
A 《淮南子》 B 《园治》 C《天工开物》 D 《管子》
11. ( A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
器和工业化。
A 莫里斯 B 格罗佩斯 C 米斯· 凡德罗 D 贡布里希
12.巴黎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的外形是纵横交错的裸露的钢铁管道, 像一个炼油厂。 设计师如此设计是遵循了美感特征中的美的( B )
A 审视感 B 模糊感 C 材料质感 D 距离感
13. ( A )是将包豪斯精神带到英国又传播到美国的人,同时他也是教育家、设计
师和批评家。
A 格罗佩斯 B 阿什比 C 耐特 D 沙利文
14. 1919 年, ( B )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
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A 聚丙烯管材彼特·贝伦斯 B 格罗佩斯 C 沙利文 D 赫尔佐格·德梅隆
15. 将( C ) 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
个基本特点。
A.形式与功能 B.形式与内容 C.实用与美观 D.技术与美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 内。多选、少选、不选或错选者,该题无分。
1 .以下哪些是设计艺术的特点 ( ACDE )
A 创造性特点 B 审美性特点 C 科技性特点 D 实用经济性特点 E 艺术造型
性特点
2. 以下哪些不是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 ( BC )
A 构成 B 材质 C 市场 D 文字 E 彩
3. 平面设计,其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 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二维的设计,主 要是( ABD )的综合设计 .
A 图形 B 文字 C 印刷 D 结构 E 信息要素
4. 设计( design ) ,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 CE )
A 图案 B山东省技术监督局 构想 C 设想 D 计划 E 规划
5.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设计学科 ,它所关注的是人类( AC ) 的艺术设计 .
A 生活设施 B 施工工艺 C 空间环境 D 构造做法 E 人机工程学
6.4.下面属于平面性广告的是( ABDE 塑料制油)。
A太阳影子定位 杂志广告 B 报纸广告 C 广播广告 D 路牌广告 E 车身广告
7. 招贴用独特的图形化视觉语言展现给观众,以起到( BCDE )的作用
A 舒缓 B 宣传 C 推崇 D 倡议 E 警示
8. 从标志的构成要素来看,标志设计包含( ABC )
A 文字 B 图形 C 文字与图形相结合 D 彩 E 造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也就是感受、鉴识、理解和评判艺术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 情活动一般都从具体设计作品中的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