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何人可版)总结共4万字

阅读: 评论:0

工业设计史绪论
一、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设计的萌芽阶段
手工艺设计阶段
二、工业设计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1 、第一个时期(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自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这是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
2、第二个时期(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在一战和二战之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的时期。
3、第三个时期(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在二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而取得了重大成就。
工业设计是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与机械化生产密切相关。
三、工业设计发展中的流派和组织
硐室爆破
设计流派或组织
主要活动地区
主要活动时间
代表人物
新古典主义
欧美各国
1760——1880
折衷主义
欧美各国
1820——1900
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
1880——1910
莫里斯,阿什比
新艺术运动
欧洲各国
1890——1910
吉马德,戈地
维也纳分离派
奥地利
1897——1933
霍夫曼
德意志制造联盟
德国
1907——1934
穆特修斯,贝伦斯
风格派
荷兰
1917——1931
里特维尔德
构成派
苏联
1917——1928
马来维奇,塔特林
包豪斯学校
德国
1919——1933
格罗皮乌斯
艺术装饰风格
法国
1925——1935
流线型风格
美国
monster cable1935——1945
罗维,盖茨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
1930——1950
阿尔托
现代主义
欧美各国
1920——1950
米斯,柯布西埃
商业性主义
美国
1945——1960
厄尔
有机现代主义
美国,意大利, 斯堪的纳维亚
1945——1960
沙里宁,尼佐理
理性主义
欧洲,美国,日本
1960——
高技术风格
欧洲,日本
1960——1980
波普风格
英国
1960——1970
后现代主义
欧美各国
1965——1990
文丘里,索特萨斯
绿设计
世界各国
1970——
解构主义
欧美各国
1980——
盖里,屈米
可持续设计
世界各国
1980——
四、工业设计的产生
1、产生: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确立。
2、工业设计产生的条件:现代化大工业的批量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设计对象是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
3、作用:工业设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
4、历史的传承:传统的设计风格被作为某种特定文化的符号,不断影响到工业设计。
五、人类设计活动的三个阶段:
1、设计的萌芽阶段——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时已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
2、手工艺设计阶段——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了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材料特性的创造性活动,也标志着人类手工艺设计阶段的开端。
3、工业设计阶段——工业革命
六、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美国著名设计师拉瑟尔·赖特于1956年应邀去我国台湾省讲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台湾地区的工业设计运动。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工业设计在我国大陆开始受到重视。1987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立,进一步促进了工业设计在我国的发展。
第一章 设计的萌芽阶段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之中。
设计的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其特征是用石、木、骨等自然材料
来加工制作成各种工具。
在设计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最初的工具——天然的石块棍棒;以后渐渐学会了拣选石块、打制石器作为敲、砸、刮、割的工具由于人类能从事有意识、有目的的劳动,因而产生了石器生产的目的性,这种生产的目的性,正是设计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一、旧石器时代
人类早期使用的石器一般是打制成形的,较为粗糙,通常称打制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时代”
二、新石器时代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在劳动中进一步改进了石器的制作,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制成石斧、石刀、石锛、石铲、石凿等各种工具,并加以磨光,使其工整锋利,还要钻孔用以装柄或穿绳,以提高实用价值。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之为“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制作石器时,在石材选料上十分注意硬度、形状、纹理的选择,以符合不同的使用和加工要求实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
磨制石器:石料选定后,先打制成石器的雏形,然后把刃部或整个表面放在砺石上加水和沙子磨光。这就成了磨制石器。
三、生存设计
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全而开始的。在危机条件下,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就会产生出生存设计。这种设计的质量决定了设计者的生与死,因而常常是成功的设计。
1、需求增加: 一旦最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其他的需求也就会不断出现。
2、需求发生变化:原有的需求也会以一种比先前的方式更先进的形式来得到满足。
3、舒适生活欲望的产生:随着温饱的解决和危险的消失,更为舒适的生活欲望就会油然而
生,这是一种情感上的需求。这样,人类设计的功能发生变化:由保障生存发展到了使生活更有意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便由设计的萌芽阶段走向了手工艺设计阶段。
第二章 手工艺设计阶段
一、手工艺设计阶段的特点:
1、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设计的产品大都是功能较简单的生活用品,如陶瓷制品、家具以及各种工具,生产方式主要是手工劳动
2、由于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设计者与消费者彼此非常了解,所以设计者和使用者彼此非常信任,设计者对产品和使用者负责,努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因而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
第一节 中国手工艺设计
中国的建筑、园林、陶瓷、家具、染织等设计,不仅对日本、东南亚各国,而且对西方近代设计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陶器——新石器时代
陶器的发明是氏族社会形成后的一项重要成就。制陶,是通过火的应用,使泥土改变其内在性质这是人力改变天然物的开端,是人类发明史上重要的一页。
制陶——般要选取细腻的黄土,淘去杂质,掺入沙子进行高温火烧,以防燥裂。制作陶器最早是用手捏制,对于较大的器物,则搓成泥条,再盘筑成形,后来又逐渐发展成转轮成形。在仰韶文化时期——陶轮出现,其结构简单,转动很慢,一般称为慢轮。当时陶器的成形、修坯甚至某些纹饰的制作,就是慢轮成形。
早期的陶器模仿其他材料做成的器物,如篮子、葫芦和皮袋的形状,在装饰上也留有模仿的痕迹,如席纹、绳纹。陕西半坡遗址——卷唇圜底盆最为典型。通常装饰有鱼形花纹,是半坡彩陶最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陶器表面加工有多种方法:
白彦虎(1)压模,即用平滑的石头在陶坯上压模使之光滑;
(2)施加陶衣,进而加以彩绘;
(3)压印,用特制工具在陶坯上压出绳纹或条纹,既使陶壁坚实,也使压纹成为一种装饰,增加美观。此外还有堆贴刻划等多种加工方式。
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红装饰花纹的红褐或棕黄陶器。彩陶中另一类常见的陶器是用于汲水和存水的小口尖底瓶。
高州市第二中学黑陶文化”:在新石器晚期,我国的彩陶工艺逐渐没落,在黄河下游兴起了另一种文化,它以出现较多的黑陶器为特征,称“黑陶文化”,因它最早出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也称“龙山文化”。因黑含铁,使陶器硬度提高,更坚实耐用。有的陶器器体很薄,只有0.1或0.2cm,内外皆黑,有“蛋壳陶”之称,是黑陶工艺中的精品。
黑陶工艺的特点:1、:乌黑如漆的彩;2、:器壁很薄;3、:具有平滑的光泽;4、:指造型上具有鼻、耳、盖纽及足、把手等适于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等。
二、青铜器
青铜:是指在红铜中加锡、铅等冶炼成的一种合金。天然铜红,称为红铜,加入锡铅后,颜灰青,称为青铜。
是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起先人们炼出的是纯铜,后来用铜和锡制成合金青铜。金属工具和用品的出现,使设计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青铜在我国商代得以广泛应用。早期青铜器大都是直接仿自陶器,体壁较薄,多为平底,足做成锥柱状,以后又逐渐演变。
熔铸法。熔铸法制作青铜器首先要制,有了范,人们便可以铸造出形式和尺寸完全一样的规范化产品,如兵器、铸币等。
早期的制范法为陶范法,根据泥模制成内范,浇注后得到与泥模一样的制品
到了战国时期,失蜡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工艺的一项伟大发明,并至今仍为精密铸造法的一种方式。失蜡法是用蜡制成器形,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再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花纹精细,表面光滑,精度很高。
商、周时代的铜器多为礼器,形制精美,花纹繁密而厚重,多用细密的花纹为底,衬托高浮雕的主要纹饰。最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雷纹、饕(tāo)餮(tìè铁)纹、蝉纹、圆圈纹等。这些精巧的雕饰,给人以富丽严肃的印象,花纹的题材可能与鬼神迷信相联系,也可能是反映民族徽记的残余。
三、漆器(汉代)
汉代漆器的制作,体现了卓越的设计思想。它从实用出发,考虑到了使用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图案多样化的统一,富于装饰性。汉代漆器的设计已有了系列化的概念,如食器、酒器等,很多都是成套设计的。漆器的包装设计也颇具匠心,如多子盒,亦称多件盒,往往有九子、十一子之多,即在一个大圆盒中容纳不同形状的小盒,既节省空间,又美观协调。汉代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的典范,对我们现在的设计有很大启发。
四、瓷器 “宋瓷”
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中国是瓷的故乡,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原始的瓷器,经过长期发展,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人们简称宋瓷
宋代陶瓷工艺还利用釉在烧制过程中窑变冀星高速”现象所产生的不规则彩和裂纹作瓷器的自然装饰,而不附加任何别的装饰,显得朴素大方,很具特。
对宋瓷的评价——从总体上来看,宋瓷造型简洁优美,器皿的比例尺度恰当,使人有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之感,因此设计上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在设计上崇尚自然。宋瓷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在造型和装饰上多采用自然的题材巴彬斯基征。这种师承自然的设计方法与欧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的新艺术运动的设计思想颇有相似之处。
宋瓷在设计上的另一特点是印花工艺的广泛应用。从设计角度上看,这种印花工艺是标准化的萌芽,与现代瓷器生产的印刷贴花工艺类似。印花,是用刻有花纹的陶模,在瓷坯未干时印出花纹,一般多用模压阳文。青花瓷器从17世纪初大批运销海外,因此在欧洲出现了许多仿中国青花的瓷器,同时,为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中国的瓷器中也出现了一些西洋绘画装饰,这是中西方在设计史上的一次重要交流。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20:2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89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设计   工业   人类   装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