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县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总量的良性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以第一次、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为依据,对秭归重新核算、修订的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数据作简要分析比较。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为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总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依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对第二、三产业汇总后的数据结果进行核算,2008年秭归生产总值达到36.97亿元,比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核算结果20.52亿元增加16.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没参加经济普查)为8.34亿元,比2004年的4.87亿元增加3.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57亿元,比2004年的4.19亿元增加6.3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为8.81亿元,比2004年的3.56亿元增加5.2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06亿元,比2004年的11.46亿元增加6.6亿元。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为秭归经济走在三峡库区同类县的前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工业是经济加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走月亮教案经济发展是总量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虽然是一个总量变化的过程,但经济总量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总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的状态并依赖于结构的转换,通常结构变动率越高总量增长越迅速。
2008年,依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汇总数据核算的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2.56:28.60:48.84,而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时秭归的产业结构为23.72:20.40:55.88,两相比较,5年来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1.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7.04个百分点。可见全县经济总量增长的特点主要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3.83%,比2004年的17.35%提升6.48个百分点,在近几年中工业处于加速发展的态势,是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夯实基础
从产业结构变动角度分析,工业化时期往往是产业结构变动最迅速的时期,其演进阶段也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表现出来。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二元结构”的转化。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一产业比重较高,二产业比重较低,随
着工业化的推进,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二产业和三产业比重都相应有所提高,且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二产业所取代。当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二产业比重上升到高于三产业时,工业化就进入了中期阶段;当一产业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二产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此后二产业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2008年,全县第二产业比重已超过了第一产业比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
三、经济主体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末,全县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和有工商营业执照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为57195人,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增加11603人,增长25.45 %。其中,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6333人,减少674人,下降3.96%;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40864人,增加12279人,增长39.3%。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97人、大学本科3959人、专科5840人、高中20771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11537人,分别占0.23%、9.38%、13.84%、49.22%和27.34%。在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具有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分别占9.79%、53.7%和36.51%。在具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人
员中,具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资格证书的人员分别占4.23%、8.18%、10.63%和28.22%。夏目漱石从此以后从总体上看,从业人员增长较快,各类人才初具规模,文化水平、技术结构基本合理,特别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较快,有利于经济发展。
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第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也应该看到,秭归的产业结构也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数显时间继电器第二产业发展相对不足
官僚政治
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3.1:54.0:32.9,宜昌一产业比重已降至20%以下,接近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在向工业化后期迈进,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2008年,秭归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2.56:28.60:48.84,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是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的1.5倍。从表面上看,秭归的产业结构已达到了现代化的“三二一”型,但第一产业比重尚在20%以上,没有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而且在第
三产业增加中,虚拟的居民自有住房增加值与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之和占24.51%。因此这种结构是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的一种畸形结构,也就是说,目前秭归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虽然都高于第二产业,但并不等于秭归已经完成了产业结构的演变,而是尚未实现工业化的落后的产业结构。与全市产业结构的平均水平相比,秭归第一产业高9.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25.4个百分点,显然,秭归第二产业发展腿短的问题依然严重,这也是地方财力匮乏的根本原因所在。
2、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新型工业化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凡是经济结构调整较好、新型工业发展得快的国家,都是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家,服务业所占GDP的比重都在70%左右。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2008年,秭归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1.7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32个百分点。而现代服务业如电信和其它信息传输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3%,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27个百分点;金融业占8.07%,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43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0.9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36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1.42%,比全
市平均水平低0.88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娱乐业占0.33%,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17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虽然秭归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占GDP比重最大,但多为传统行业,而作为现代经济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产业层次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8年奥运会会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