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平台使用情况及创新途径探析作者:樊筠怡来源:《今传媒》2021年第11期 摘 要:本文運用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结合团队设计的线上、线下调查问卷,对大学生使用知识分享平台的基本情况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以传播学研究方法作为理论基础,以所得数据作为内容支撑,将问卷信息和数据细化整理成图表,以此深入研究知识分享平台发展现状、现存问题、用户使用意愿及可行性改进措施。 关键词:知识分享平台;知识付费;用户使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1-0030-04
一、调查背景
现阶段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不断提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也导致知识分散且呈现碎片化的特征。在此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获取知识的需求,知识分享平台应运而生。知识分享平台将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梳理,以系统的方式呈现,
协助人们精准定位想获取的知识内容。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平台便捷的传播方式,大量不同类型的知识分享平台进入人们的视野(如知网、知乎、豆瓣、谷歌学术等)。其中大学生作为知识分享平台的主要受众体,因学业、生活和个人能力提升的需要,使用知识分享平台普遍性高且基数大,根据个人需要进行知识检索和梳理,此体具有调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二、调查目的
大数据时代信息分散且冗杂,知识分享平台极大程度地把知识体系整合并重新梳理排序,再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二次分类,以方便用户体搜寻同类型知识内容。不同类型知识分享平台侧重内容大相径庭,因此各平台界面设置、检索方式、用户体同样具有差异,且在商业化运作模式下出现了知识付费、付费阅读等现象。此调查通过收集用户使用情况,意在了解各知识分享平台的用户黏性和用户体验,通过调查大学生对知识分享平台的使用情况,进一步了解知识分享平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从受众角度增进对平台的市场功能、定位及运营方法的了解,以更好地发挥知识分享平台的服务性和功能性。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三、 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此体对知识需求量大且使用知识分享平台频率相对较高,具有针对性和调研参考价值。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报告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包含文献分析法、抽样(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
四、 具体调查方法及数据分析
(一) 文献分析法
1.现有“知识分享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多集中于经管类学科和文学教育类学科
为了解现阶段知识分享平台已有研究成果,检索中国知网“知识分享平台”关键词,总库共包含文献151篇,中文文献124篇,外文文献30篇,核心期刊15篇。在现有研究成果中学术期刊(70%)所提及的知识分享平台相关内容占比最大(如图1所示)。
分析知识分享平台现有文献主要分布学科,查阅资料时发现同一文献包含多个学科分支,如《知识付费类音频分享平台经营特分析——以喜马拉雅FM为例》,包含新闻传媒、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两个学科。整理汇总文献数量前十的学科,经管类学科文献数量占比量最大,其次是文学教育类学科(如表1所示)。
2.“知识分享平台”相关文献主题和内容主要围绕知识分享和知识付费展开
现有研究知识分享平台的文献,其主题和观点内容各不相同,包含知识分享、知识服务平台、共享经济等多种研究视角和观点。整理数量占比较大的主题,其中知识分享(17%)、知识付费(6%)、知识管理(5%)、Knowledge sharing platform(5%)、分享经济(4%),多数文献围绕知识分享和付费进行研究分析(如图2所示)。
3.现阶段“知识分享平台”研究成果及现存问题
从关键词检索、学科分布、主题分布三个方面整理相关数据,发现当前阶段学者的研究成果普遍涉及用户体验、商业价值、运作模式、改进措施等。其中包含的内容和观点主
红围脖客户端要有:知识付费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情况;知识平台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发展进程和提升建议;各不同类型知识分享平台盈利模式差异;知识分享平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功能价值;知识分享平台使用原因及现存问题分析等。其现存问题包含知识平台用户体验感不足、商业化运行模式下的内容生产同质化、运营模式缺乏创新等,通过分析现阶段研究成果和问题,以寻求解决路径和方法。
(二) 抽样(问卷)调查法
邵力子
抽样(问卷)调查法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线下运用偶遇抽样方法向校内大学生发放问卷,线上运用问卷星向各类新媒体平台发放问卷(如、微博、贴吧等)。问卷问题设置包含基础问题、态度问题、行为问题等,内容涉及知识付费、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内容选择倾向等。
线上问卷共回收201份,有效问卷数量179份(89%);线下调查问卷共回收62份,有效问卷数量61份(98%)。其中男女比例较为平均,男生84人,占比46.93%,女生95人,占比53.07%;年级分化研究生占比高,大一共15人(8.38%)、大二共20人(11.17%)、大三共22人(12.29%)、大四共43人(24.02%)、研究生共79人(44.13
%)。
1.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学术型知识分享平台
大学生对知识分享平台的了解程度主要有4个影响因素:口碑评价、使用范围、知识质量、宣传模式等。大学生多运用知识分享平台查文献、期刊、论文等内容,因此更倾向于选择知识集中、内容质量高、具有权威性的知识平台。在大学生使用较多的知识分享平台中,知乎占比41.34%,知网占比36.87%,大学生使用得到(0.56%)的人数较少,占比人数最低仅1人(如图3所示)。
2.大学生普遍接受较低价格的知识付费
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费用多来自家庭给予,对于额外的费用支出具有不确定性。根据付费价格划分,多数大学生能够接受知识付费。调查数据显示70.39%的大学生接受每月20元以下的知识付费,极少数能接受每月100元以上的知识付费。多数大学生有为知识进行消费的意向,同时能够接受费用较低的知识付费(如图4所示)品控第三方检测机构
。
宵禁令是什么意思
3.大学生多注重知识分享平台的内容质量
>结构体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