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凸显它的价值,它的交叉性学科背景和边界模糊的⼯作性质,让很多⼈不能很明确的说清楚它的具体概念和定位。很多交互设计专业的学习者,或初⼊职场想要提升的⼩伙伴,都很想知道,如果想成为⼀个优秀的交互设计师,到底要构建⼀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呢?
⼀、⾸先,先说有哪些知识体系。
我们可以从“交互设计”这个概念的本质出发,来勾画出它的整体形象,进⽽分析出它的知识体系。 ⽤⼀句话概括交互设计所做的事就是:
舒适”的“使⽤
使⽤”。
⾼效”“舒适
产品”,“⾼效
⽬标⽤户”“典型场景
典型场景”中的“产品
关键词:“⽬标⽤户
1.⽬标⽤户:寻⽬标⽤户的能⼒。
阿比吉尔 布莱斯林相关知识:市场调查、⽤户调研、⽤户画像构建等。
1.1 市场调研。主要指对市场现状、发展趋势、投资风向、社会关注度、政策影响等⼀系列的观察分析能⼒,可多关注⾏业报告,或利⽤PEST、5W2H、SWOT、BCG等市场分析⽅法;
1.2 ⽤户调研:主要指对⽤户的了解与细分。(关于如何进⾏⽤户调研,可参考:⽤户体验之了解⽤户:调研的定量与定性;⽤户体验之定量调研:让问卷⽆可挑剔 ; ⽤户体验之定性调研:让访谈物尽其⽤; )
1.2.1 掌握定量调研和定性调研的⽅法、适⽤情况、异同、注意事项、常见错误等。介休话
1.2.2 ⽤户样本的归类、分析和如何选择。
1.2.3 问卷提纲的撰写、访谈⽅法、隐私伦理问题等实际操作知识。
1.2.4 调研数据回收及分析⽅法、调研总结、分享、汇报的逻辑与要点。
1.3 ⽤户画像构建:主要指对模糊⽤户、⽬标⽤户、临时⽤户的异同与特征的描述。可以涉猎些社会学、⼈类学、⼈⼝统计学甚⾄⽂学的⼀些相关知识,结合⾃⾝经验、调研结果、产品埋点数据等锻炼构建⽤户画像的能⼒。
⼯作运⽤:前期寻市场缺⼝、⽤户需求痛点挖掘。(问题)
2.典型场景:分析市场和构造使⽤场景的能⼒。
相关知识:场景设计与分析、逻辑表达、案例分析、技术实现程度、平台或终端规范及限制等。
2.1 场景设计与分析:指假定⽤户使⽤产品的环境归类、影响因素分析、典型与⾮典型的区分,具备时间 地点 事件等故事脚本特性。
2.1 逻辑表达:是指条理清晰的描述环境或场景,有因果、递进、转折等准确的逻辑关系,能够将环境的影响要素表达清楚。
2.2 案例分析:是指对友商产品或相关领域产品的应⽤场景分析,相关介绍、测评、资讯、应⽤场景的分析等。
2.3 技术实现程度:是指当前已有技术⽔平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不必懂技术,但要知道哪些能够实现、哪些不能实现,能实现的性价⽐是多⼤、不能实现的空间有多⼤等。
2.4 平台或终端规范及限制:各⼤开发平台、接⼝协议、硬件兼容性等的基本要求和禁⽌的条款。(这个有些平台更新较快,也不必所有的都掌握,只要了解你所从业的业务领域内当前的知识内容即可)。
⼯作运⽤:梳理⽤户在环境中的特点,分析使⽤环境对产品定位和功能的影响,推导产品开发价值,建⽴“⽤户-环境-产品”三者的关联性。(问题发⽣的原因)
3.产品:对产品及其功能的定义与规划能⼒。
相关知识:竞品分析、产品定位、功能规划、品牌运营、⽣态链建设、⾏业动态
3.1 竞品分析:竞品的选择;单⼀竞品的纵向发展阶段对⽐分析、不同竞品相同功能的横向优劣分析;竞品定位和商业策略分析等;
3.2 产品定位:学会确⽴和描述产品的市场定位、功能定位、与差异化特⾊定位。
3.3 功能规划:学会确定功能定位、分析功能难易程度和优先级、功能架构的构建⽅法。
3.4 品牌运营:理解设计运营的推动作⽤、交互体验对品牌形象的塑造、
3.5 ⽣态链建设:学习通过交互⽅式带动不同产品间的相互拉动、提⾼线上和线下的转化率增长、引⽤服务设计思维等。
3.6 ⾏业动态:产品所在⾏业发展趋势、内涵和外延的变化、SET因素等。
⼯作运⽤:新产品开发、产品迭代中的设计维护、产品转型中的设计改版。(解决⽅案)
4.⾼效:完成产品/功能可⽤性的能⼒。
相关知识:任务分析、信息架构设计、⼈机⼯程学、⾏为学、图形设计、数据可视化等。
彝药4.1 任务分析:区分⽤户使⽤产品的核⼼任务、辅助任务、⼦任务,在任务流过程中设计最短路径和最流畅体验的⽅法。
4.2 信息架构设计:界⾯与界⾯之间、单界⾯元素之间,互相的层级关系、逻辑关系、信息传达的先后关系等设计。
4.3 ⼈机⼯程学:指掌握“⼈-机器-环境”如何协调、合理分配⼈与机器的职能的⽅法。
4.4 ⾏为学:学习⼈、⾏为、动机、⽬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如何设计交互⽅式让产品更符合⽤户⾏为预期。
4.5 图形设计:图形的语义化特征、象征与类⽐、创造性思维等。
4.6 数据可视化:将庞杂的⽂字信息或数字信息,以图形化的形式表现的⽅法。
⼯作运⽤:建⽴产品功能架构、设计基础交互流程。(设计解决⽅案)
5.舒适:提⾼产品/功能易⽤性的能⼒。
相关知识:设计⼼理学、认知⼼理学、⾊彩构成、设计规范、设计原则
5.1 设计⼼理学:指不同的设计⽅式对⼈⼼理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理学为⽤户提供更好的设计
5.2 认知⼼理学:理解⼈的“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语⾔、思维等”的特性,如何利⽤这些因素提升⽤户使⽤产品的⼼理体验
5.3 ⾊彩构成:⾊彩的构成原理、特定⾊彩的不同语义、⾊彩的协调性与环境适应性,不必完全学会
⾊彩搭配和视觉设计,但要了解⾊彩的基础原理和适应场景。
5.4 设计规范:平台对设计控件的规范性(你的产品可能是软件、穿戴设备、公共电⼦设施等,都有不同的平台规范),产品本⾝每个模块和界⾯设计控件的⼀致性、规范性如何设计。
5.5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分类、市场主流设计原则、业务⽅或从业领域内成⽂或不成⽂的相关设计原则。
⼯作运⽤:完善交互原型、输出整体设计⽅案、设计⾛查或迭代时的体验提升。(优化解决⽅案)
6.使⽤:设计评估与⽤户跟踪测试能⼒。
相关知识:启发式评估、可⽤性测试、数据分析等。
6.1 启发式评估:评估⼈员的选择、评估⽅法、评估原则。
6.2 可⽤性测试:发声式测试、观察式测试、AB测试、眼动仪测试等。舆情
6.3 数据分析:运营⽤户数据收集、测试数据分析、埋点数据分析、SPASS分析等。
⼯作运⽤: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体验提升幅度。(验证解决⽅案)
⼆、然后,再看如何构建这些知识
所谓构建,⼀是如何获取知识;⼆是如何把他们关联到⼀起来运⽤。
1.获取知识
1.1 读书,相关书单我会另有⽂章阐述;
1.2 公开课,线上有各⼤在线教育平台、线下有各⾏会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或⼤学⾥的讲座;
1.3 资讯,各种科技媒体、新闻头条、只要你愿意总会有听不完的消息;
上海天平厂1.4 ⽂献,期刊论⽂等,也会有很多精品,不过这个在校⽣或科研机构更容易获得⼀些;
1.5 师长,多跟⽐⾃⼰知识储备多的⼈聊聊天;
2.将获取的知识关联起来
2.1 ⼯作总结,定期总结⾃⼰在⼯作中的新收获,当输出的内容增多时,你会发现你的知识已经逐渐成体系;
2.2 做完整的项⽬,最好争取到从业务先开始到结束的项⽬,这些交互知识的先后关系能在实操中⾃然融合;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3 以点带⾯,到⾃⼰各种知识技能中的最强项,在发挥这项最强能⼒时,会发现与之相关的知识缺⼝,及时补⾜,这样⼀点点连接,可以慢慢形成知识⽹络;
2.4 关注交互输出物质量,主动提升原型绘制效果、学习输出规范、严谨、可读性强的交互⽂档,这将很好的提⾼你的知识整合能⼒;
2.5 维护⼀份作品集,除了能为随时寻得更好的机会做准备,还可以此培养⾃⼰梳理知识沉淀的能⼒。
以上适合有⼯作经验,想要在交互领域进阶的童鞋参考,希望对⼤家有⽤。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交互设计师-专业设计能⼒”这⼆者⽽⾔的知识体系;还有另⼀部分知识体系,是“交互设计师-团队协作能⼒”相关的,是另外的话题了。
UE参考书单
交互全流程设计参考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