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芳香胺类药物主要包括:
芳胺类
芳烃胺类
(苯乙胺类)
第1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一、结构与性质
流行病学调查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酰胺类
(一)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为常用局麻药:
抗心律失常药 酯键→酰胺键
盐酸普鲁卡因胺虽不属于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但结构及化学性质很相似
本类药物主要性质:
1. 芳伯氨基的特性
(2)与芳醛缩合为Schiff碱
(3)易氧化变
注: 盐酸丁卡因无此性质
酯键或酰胺键容易水解,光、热或碱有促进作用,可利用水解产物进行鉴别
3. 弱碱性(脂烃胺侧链)
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含量
4. 光吸收特性
5. 有机碱的溶解特性
游离碱——油状液体或低熔点固体,溶于有机溶剂(苯佐卡因为白结晶性粉末)
其盐酸盐——白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有机溶剂
白结晶性粉末
(二)酰胺类
醋氨苯砜
主要性质:
1. 水解后显芳伯胺特性
酸性下水解,水解产物醋酸
水解速度与药物结构有关,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由于空间位阻难水解
2.弱碱性
脂烃胺侧链有叔胺氮原子,呈碱性,可与酸成盐,或与生物碱沉淀剂反应
3. 酚羟基——与FeCl3呈(对乙酰氨基酚)
4. 与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
铜离子、钴离子
5. 光吸收特性
二、鉴别试验
(一)芳香第一胺反应
又称重氮化-偶合反应
原理:
1.直接反应
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氯普鲁卡因、盐酸普鲁卡因胺、对氨基水杨酸钠
2.酸水解后起反应
贝诺酯、对乙酰氨基酚、醋氨苯砜
3.盐酸丁卡因无芳伯氨基,在酸性下与亚硝酸钠不起重氮化反应,但反应生成N-亚硝基化合物呈乳白沉淀。
盐酸普鲁卡因 Ch.P.(2010)
[鉴别] (1)本品显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取供试品约50mg,加稀盐酸1m1,必要时缓缓煮沸使溶解,放冷,加0.1mo1/L亚硝
酸钠溶液数滴,滴加碱性β-萘酚试液数滴,视供试品不同,生成由橙黄到猩红沉淀。
对乙酰氨基酚 Ch.P.(2010)
[鉴别] (2)取本品约0.1g,加稀盐酸5m1,置水浴中加热40分钟,放冷;取0.5m1,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用水3ml稀释后,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1,振摇,即显红。
亚硝基化反应:
(二)三氯化铁反应
原理:
酚羟基+FeCl3 →蓝紫
H无穷控制LMI 潜在酚羟基,经水解后与FeCl3反应
如:对乙酰氨基酚
(三)水解产物的反应
酯键+水→酸+醇
例子:
1. 盐酸普鲁卡因
2. 苯佐卡因psmplay
盐酸普鲁卡因
△
例 盐酸普鲁卡因 Ch.P.(2010)
【鉴别】(1)取本品约0.1g,加水2ml溶解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1ml,即生成白沉淀;加热,变为油状物;继续加热,产生的蒸气能使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变为蓝;热至油状物消失后,放冷,加盐酸酸化,即析出白沉淀。
2. 苯佐卡因(碘仿反应)
黄沉淀、臭气
例 苯佐卡因 Ch.P.(2010)
【鉴别】(2)取本品约0.1g,加氢氧化钠试液5ml,煮沸,即有乙醇生成;加碘试液,加热,即生成黄沉淀,并发生碘仿的臭气。
(四)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1.与铜(钴)离子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
盐酸利多卡因
+ CuSO4
Na2CO3
蓝紫
黄
其他药物在此条件下不反应
与钴离子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
+ CoCl2
酸性
亮绿
2. 羟肟酸铁反应 盐酸普鲁卡因胺
2
例 盐酸普鲁卡因胺 Ch.P.(2010)
【鉴别】(1)取本品0.1g,加水5ml,加三氯化铁试液与浓过氧化氢溶液各1滴,缓缓加热至沸,溶液显紫红,随即变为暗棕至棕黑。
(五)制备衍生物测熔点
常见的生物碱沉淀剂:
宝黛体
K2HgI4 KBiI4 AuCl3 I2-KI
CuSO4 HgCl2 K3Fe(CN)6
() 硅钨酸 磷钼酸
四苯硼钠 雷氏盐(硫氰酸铬铵) 鞣酸
H+
(六)UV
苯环的紫外吸收特性
(七)IR
1. 栓剂的前处理
2. 有机碱盐酸盐不能用溴化钾压片
例:盐酸普鲁卡因采用氯化钾压片
(八)HPLC法
三、特殊杂质检查
(一)盐酸普鲁卡因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
杂质来源: 制备或贮藏过程中水解
盐酸普鲁卡因
水解
对氨基苯甲酸
脱羧
苯胺
(有、毒性增加)
HPLC法
离子对谱法
外标法
(二)盐酸丁卡因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以对丁氨基苯甲酸为对照品,TLC法检查
(三)对乙酰氨基酚中对氨基酚及有关物质的检查
对氨基酚的来源:
乙酰化不完全或贮藏不当发生水解
检查方法:
HPLC法
Ar—NH2 Ar—N ≡N+Cl-
HCl
NaNO2
1. 原理
(一)亚硝酸钠滴定法
适用范围:
具有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的药物
四、含量测定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可还原后进行测定:氯霉素
(1)加入适量的溴化钾
溴化钾起催化剂的作用
2. 测定条件
第一步是控制步骤
Ar-NH2 浓度↑ NOCl ↑ 反应加快
Ar-NH2+HCl → Ar-NH2·HCl 成盐反应慢
K1 > K2 300倍
HBr较贵
(2)酸的种类及浓度
一般采用盐酸酸性,反应mol比1:2,但实际用过量为1:2.5~6
最常用
反应速度随酸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νHBr > νHCl > νH2SO4 ,HNO3
价贵
过量盐酸 加快重氮化反应速度
重氮盐在酸性溶液中稳定
防止生成偶氮氨基化合物
酸度过大 阻碍芳伯氨基的游离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亚硝酸易分解
实际用量为1:2.5~6
T , V
T , 亚硝酸逸失,重氮盐分解
(3)温度
在室温下(10℃~30℃)进行滴定
(4)滴定方式与速度控制
为了避免滴定过程中HNO2 的分解逸失,滴定速度先快后慢。
过快 : 指示剂变,终点提前
过慢 : HNO2 的分解逸失
滴定方式:
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2/3处,在搅拌下一次性放下大部分滴定液,近终点前才提出滴定管,冲洗管尖,再缓缓滴定至终点。
3. 终点指示
永停滴定法(Ch.P.)
外指示剂法(KI-淀粉)
电位法
内指示剂法(中性红)
终点指示方法
永停滴定法
原理:
在被测溶液中插入两个相同铂电极,在两个电极间加50mV电压,并且在回路中串联一个灵敏的检流计。
当用NaNO2滴定时,在终点前回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计指针指零。
当到达滴定终点时,由于溶液中有微过量的NaNO2,使得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导致在两电极间有电子流动,从而回路中有电流产生,使得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并且不再返回零点。
阳 极:
阴 极:
盐酸普鲁卡因 Ch.P.(2010)
取本品约0.6g,精密称定,照永停滴定法(附录ⅦA),在15~25℃,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7.28mg 的C13H20N2O2·HCl。
永停滴定法(附录ⅦA)
用作重氮化法的终点指示时,调节R1使加于电极上的电压约为50mV。取供试品适量,精密称定,置烧杯中,除另有规定外,可加水40ml与盐酸溶液(1→2)15ml,而后置电磁搅拌器上,搅拌使溶解,再加溴化钾2g,插入铂—铂电极后,将滴定管的尖端插入液面下约
2/3处,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或0.05mol/L)迅速滴定,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管的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淋洗尖端,洗液并入溶液中,继续缓缓滴定,至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并不再回复,即为滴定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