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选择题:
1、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 两个政权并存 )。
2、1917年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 罗曼诺夫 )王朝倾覆。
3、塑化1918年4月17日,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作了报告。4月20日,《真理报》发表了列宁的报告提纲.题为(yig滤波器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
4、1917年12月20日,成立了( 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 ),简称“契卡”,第一任主席是捷尔任斯基。它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直接领导下,揭露和摧毁了大量反革命阴谋案件,但也不时发生滥用职权之事。
5、1919年4月28口,巴黎和会通过了国联盟约,并把它列为( 对徳和约 )和对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各国和约的第一部分内容。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国际联
盟正式成立、当时的会员围是44个,战败国和苏俄暂被排除在外,以后发展到63个,( 美国 )则始终未加入国联。国联盟约共26条.主要内容包括国联的组织机构和职能,建立国联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以及管理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国联盟约宜称,国联成立的宗旨在于:( 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
6、1921年11月,在罗马( 法西斯战斗团 )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确定了以古罗马的“棒束”为标志的党微.选举墨索里尼为党的领袖。1922年10月29日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授权墨索里尼担任首相组阁。31日墨索里尼组成第一届法西斯政府,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初步确立。 7、1924年1月28日,埃及国王福阿德任命大选获胜的( 华夫脱党 )领袖扎格鲁尔组阁。在新宪法颁布后的第一届华夫脱党民族内阁政府中,扎格鲁尔任首相。
8、1934年7月,墨西哥国民革命党人( 卡德纳斯 )当选为墨西哥总统,在总统任期内(1934-1940),推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担当者
9、1921年3月,俄共(布)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大会根据列宁在会上做的报告通过决议,
决定(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从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10、1936年12月5日,第八次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了苏联宪法草案。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个体制的基本特点是( 高度集中,高度集权 )。
11、1924年日本举行议会选举,由宪政会、政友会、革新俱乐部联合组成 “护宪三派”提出打倒特权贵族内阁,实行普选权,改造贵族院、改革财政和行政等政策,得到广泛的支持,在选举中获胜。由宪政会总裁加藤高明组成了“护宪三派”联合内阁,这标志着( 日本政党政治时代 )的正式开始。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始于( 斯大林格勒会战 )。
13、1923年1月11日,法国不顾英美的反对,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约10万法、比军队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从而酿成了当时欧洲最严重的国际事件,即( 鲁尔危机 )。
14、凡尔赛体系中唯一比较平等的条约是( 《洛桑条约》 )。
15、.“文化形态史学”的代表作《西方的没落》的作者是( 奥斯瓦尔徳·斯宾格勒 )。
16、1924年初,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组成了( 麦克唐纳 )为首的工党政府。
17、 取代佛尔条约的是( 《洛桑条约》 ) 。
18、白里安—凯洛格公约又名( 非战公约 )。
19、.“凡尔赛体系”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 欧洲、西亚和非洲 )建立起来的新秩序。
20、希特勒不费一一弹,吞并了( 奥地利 ) ,迈出了征服欧洲的第一步。
21、二战中,法国败降后组成的傀儡政府的所在地是( 维希 ) 。
22、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后形成的文件是( 《联合国家宣言》 ) 。
24、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期间,英法推行( 不干涉政策 ) 。
25、30年代西班牙的法西斯政党是( 长党 )。
26、1936年8月,广田内阁通过的( 基本国策纲要 ) ,暴露了日本对外侵略、 南北并进的狂妄野心。
27、诺曼底登陆发生在( 1944 )年。
28、日本( 近卫文磨 )内阁时期,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29、1932年( 兴登堡 )执政时期,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3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标志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的战役是( 中途岛战役 ) 。
31、1931年西班牙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是( 尼塞托·阿尔卡拉—萨莫拉 )。
关元3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破坏性强 )。
33、.《华格纳法》的全称是( 《国家劳工关系法》 )。
34、属于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颁布的法律是( 国家劳工关系法 )。
35、1925年,( 国王伊曼纽尔三世 )授予墨索里尼独裁权。
36、使希特勒得以把总统和总理权力集于一身的是( 《元首法》 )。
3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认奥匈帝国解体的条约是( 《圣日耳曼条约》 )。
38、下列国家最晚陷入三十年代大危机的是( 法国 )。
39、1939年8月23日,里宾特洛甫抵达莫斯科,随即与斯大林、莫洛托夫举行会谈。当晚,
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格甫代表两国政府签订了为期10年的(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将不给予该第三国任何支持;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附有( 《秘密附属协议书》 ),它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40、1940年6月22日,( 《法德停战条款》 )签字。根据协定,德国占领法国国土面积3/5的北部和西部工业发达地区;南部和东南部为非占领区,由贝当政府统治,政府所在地设在维希。维希政权实际上是德国的附庸。
41、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开罗会议举行.讨论三国对日作战问题。会议通过了( 《开罗宣言》 ),12月1日正式发表,《宣言》庄严声明: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岛等,归还中国。《宣言》明确承认了中国收复失地的神圣权利,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四月提纲
龙牙星 1917年4月列宁从国外回国,(1分)4月20日在《真理报》发表了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四月提纲。(2分)四月提纲阐明了俄国当时国内形势的特点和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任务,(1分)为俄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分)洛杉矶地震
布列斯特条约
苏俄建立初期为了摆脱战争,(1分)1918年3月3号苏俄与德奥集团在布列斯特签订和约。(2分)在和约中,苏俄失去了大片领土。(1分)但和约的签订使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宝贵时间。(1分)
魏玛共和国
1919年建立的德意志共和国。(1分)因采用《魏马宪法》,故名。(1分)是资产阶级-容克地主专政的国家。(1分)最初由社会民主党右翼执政,1925年后政权逐渐落入军国主义分子手中。(1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魏马宪法》实际上被废弃,共和国结束。(1分)
慕尼黑协定
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1分)1938年9月,(1分)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是签署。(1分)英法企图以出卖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促使法西斯德国侵略苏联。(1分)这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1分)
雅尔塔会议:
在德国败局已定,指日可待的情形下,(1分)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2分)会议主要讨论德国问题、波兰的疆界和政府组成、联合国的建立以及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等问题。(1分)这次会议的召开对加速法西斯国家的溃败,早日结束战争以及联合国的建立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会议带有大国主宰国际事务、划分势力范围和争利争霸的倾向。
甘地主义
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1分)它包括四个基本内容:(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1分)(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
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1分)(3)以经济主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1分)(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1分)
凯末尔主义
凯末尔主义被概括为六项原则。这六项原则是;(1)共和主义或民主共和主义,它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原则;(1分)(2)民族主义,它体现 保卫土耳其的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国际上应有的地位原则;(1分)(3)平民主义,它体现公民主权,及国家权利属于全体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分)(4)国家主义,它体现以国营经济为基础、同时鼓励私人工商业和坚持经济独立自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则;(1分)(5)世俗主义或反对教权主义,它体现反对伊斯兰教封建神权势力干预国家政权、法律、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原则;(6)改革主义,他体现反对满足现状、盲目保守和听天由命的思想,体现坚持不懈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原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