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顺范若兰
=提要>彭树智先生借鉴自然科学家的说法将/科学鉴赏力0概念引入史学领域,并具体阐述了/科学鉴赏力0在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以5东方民族主义思潮6一书为例来分析彭先生的治学方法,认为他凭借/科学鉴赏力0确定了东方民族主义这一具有开拓价值的研究课题,而求实精神则促使该课题形成一系列扎实有据的学术新见解,两者的结合推动着该课题进入了思路开阔、立意高远的研究境界。
=关键词> 彭树智东方民族主义思潮/科学鉴赏力0治学方法
美国史学家汤普森曾将历史学比作/跨越时间洪流、把过去和现在联结起来的一座巨大的桥梁0,史学家和他们的著作将这座克里奥大桥变成了/处处雕栏玉砌的一条康庄大道0。¹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既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也是作者展示自己学术功力和治学方法的窗口。因此,通过仔细研读优秀的史学著作来领会和借鉴作者的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无疑会对青年史学工作者的成长有所裨益。彭树智先生在历史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科学鉴赏力0与求实精神,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彭先生从事亚非史研究的成
熟之作就是5东方民族主义思潮6(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以下简称5思潮6)一书,该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世界史领域涌现出的高质量学术论著之一,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彭先生在此领域学术研究的高度,º曾获国家教委第一届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虽然5思潮6一书问世已近20年,但在许多问题上的论述仍占据着东方民族主义研究的学术前沿。本文尝试通过评述该书谈一谈对彭先生治学方法的粗浅体会。 一
在5思潮6一书中,彭先生借鉴自然科学家的说法将一个很重要的学术概念)))/科学鉴赏力0引入史学领域,并具体阐述了科学鉴赏力在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方面的重要
¹ºJ1W1汤普森:5历史著作史6上卷,著者序言,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i页。
关于彭树智先生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参见孟庆顺、王铁铮:5彭树智与世界近现代史研究6,5世界历史61995年第3期。
马弗罐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第3期
碳酸稀土意义。他认为,/科学鉴赏力0是科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思维技巧,是一种对选择课题的冷静分析与辨别能力,只有爱好科学、以科学研究为乐的人,通过总结本人和他人的经验并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才能
贺兰山的魂具备这种能力。善用这种能力者能/发现具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比别人更有远见,能预见到它可能产生的效果,而不是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已有的知识和眼前的问题0¹。
/科学鉴赏力0所要发现的就是彭先生多次谈到的学术研究的/生长点0。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提出:一个史学工作者应该/自觉地选择有开拓性、上下左右能联系、有发展的0重点、难点和空白点问题,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生长点0。º在近期总结自己的学术生涯时,他再次谈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学者为学,以学术为生命,首先要将自我的生命同研究的对象相结合,并且必须落实到一个有开拓性的科学研究生长点上。0»东方民族主义这一科学研究/生长点0的选择,就是/科学鉴赏力在思想和行为中自觉或不自觉起了作用0的结果。
在彭先生凭借/科学鉴赏力0确定东方民族主义作为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至少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因素,即该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它是否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该课题是否与自己的学术经历、研究兴趣相契合。
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该课题是否有研究价值。课题的研究价值可从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两个方面来衡量,而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东方民族主义都符合科学研究/生长点0的要求。从实际价值来看,彭先生确定将东方民族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时,正值苏军入侵阿富汗、中东作为世界热点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之际,对东方民族主义的研究无疑会满足社会公众对学术研究的期望。从理论价
值来看,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不理解民族主义的发展史,就无法搞清人类社会的近现代历史。因此,研究民族主义问题的著名学者霍布斯鲍姆在5民族与民族主义6一书开篇即指出:/若想一窥近两世纪以降的地球历史,则非从-民族.以及衍生自民族的种种概念入手不可。0¼法国学者吉尔#德拉诺瓦同样认为:/民族与民族主义两百年以来一直占据着政治的中心地位0,/从其广度、韧性、变化来说,民族现象主宰了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的历史0。½民族主义浪潮自西向东,影响范围遍及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亚非国家纷纷摆脱西方国家的控制,实现了民族独立。在1944)1968年之间,亚洲和非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实现独立的国家达63个之多,新兴独立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东方民族主义显然有理论研究的巨大价值。
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该课题是否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尚未研究清楚的重点、难点和空白点问题。再重要的问题,如果学术界已着力甚多,基本问题已经解决,就92
¹º»¼½彭树智:5东方民族主义思潮6,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彭树智:5漫谈当前世界现代史研究与教学6,5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通讯6第3期,1986年11月。彭树智:53中东史4的书前书后6,5西北大学学报62009年第4期。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恐龙埃里克#霍布斯鲍姆:5民族与民族主义6,李金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吉尔#德拉诺瓦:5民族与民族主义6,郑文彬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4页。
历史研究中的科学鉴赏力与求实精神
不适宜作为自己的科研生长点。东方政治文化恰恰是亟须研究而又研究不足的领域。彭先生发现了一系列有开拓价值、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如青年阿富汗派及其代表人物塔尔奇的思想,就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空白点;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和印度的甘地主义长期受到批判,但缺乏真正的科学研究;阿拉伯民族主义、伊斯兰改革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问题,都尚待探讨。与之相联系,苏加诺的印尼民族主义和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也同样是需要大力加强研究的课题。由此看来,东方民族主义是一个能够不断生发出新的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的/富矿0。
第三个要考虑的因素是,该课题是否与研究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历、研究兴趣相契合,研究者是否有兴趣将该课题进行到底,是否有愿望和能力交出一份优秀的研究成果。如果并不具备从事该课题研究的能力和兴趣,即使偶然发现了值得下工夫研究的课题,也只能半途而废,不了了之。彭先生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对东方政治文化的研究既具有浓厚兴趣,也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工作。他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攻读的就是亚洲史专业,随后长期从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史的研究,在世界近现代史,特别是南亚史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将研究领域从南亚扩大到亚非各主要地区,是一个相对容易适应的过程。即便如此,彭先生对东方政治文化的研究仍采用了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的研究步骤。他先是在1987年完成了5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6一书,从民族独立斗争和现代化改革的角度全面描绘了现代民族主义运动的广阔图景;继而深入民族主义思潮的层面。从运动到思潮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民族运动只是民族主义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思潮则是民族主义的指导思想。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极为重视思想的作用,他甚至断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史学要发现的对象,并不是单纯事件,而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发现了那种思想也就是理解了那种思想0;/当史家知道了什么事的时候,他已经知道它何以会发生了0,因为他已掌握了其中的思想。¹要探索东方民族主义的深层动因和多重影响,就必须从表面现象深入内部根源,从行动发掘其思想,透过各种形式的民族运动揭示东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共性与差异。因此,5思潮6一开始就建立在较高的研究起点上。
值得注意的是,彭先生在确定研究课题时关注社会现实的需要,但不受社会潮流的左右和流行风气的影响,因为学术研究课题需要相对的稳定性,需要较长时间的刻苦研究才会拿出高质量的成果,时刻追随所谓的热点问题只会产出一些理论准备不足、学术质量不高的/次品0。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主义影响的兴盛期相比,民族主义在七八十年代处在一个相对的沉寂期,有人甚至认为作为民族主义具体体现的民族国家的命运也出现了问题。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80年代就断言:民族国家/正受到像钳子一样上下压力的夹攻0,老国家正/处于分崩离析的危险之中0。他指出:/对于国家规模的经济来说,民族国家曾是必要的政治容器。今天这些容器不仅已经有了漏洞,而且被它自身的成就摆弄得过时了。0º霍布斯鲍姆在1991年出版的著作中也认为民族主义在经历17世纪的童年期、18世纪的青年期、19和20世纪的壮年期后,正进入其失去活力的老年期:/虽
93
¹º柯林伍德:5历史的观念6,何兆武、张文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4页。
阿尔温#托夫勒:5第三次浪潮6,朱志焱、潘琪、张焱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409、425页。
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第3期
然民族主义是一种不可能避得掉的历史力量,但它的确不复具有全盛时期那种呼风唤雨的神效0。¹不管民族主义的现实影响力如何,彭先生一旦确定自己的选题,就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下去。当他的研究成果问世时,由苏东剧变引发的新一波民族主义浪潮波及全球,民族主义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由此也可看出,彭先生自觉或不自觉的/科学鉴赏力0具有深远的历史洞察力。
二
/科学鉴赏力0引导下选定的课题,需要坚韧不拔的求实精神来完成。在学术研究中,彭先生特别重视学风的重要性。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总结30多年求学治学生涯,我认为最根本的是学风问题。我把正确的学风概括为八个字:勤奋、严谨、求实、创新0。º我们认为,在这四项内容中,求实是核心,只要具有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就会形成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会力争达到创新的治学目标。彭先生特别推崇范文澜先生的一副名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0,认为充分体现了求实的
科学精神。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求实精神发挥作用的过程。彭先生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描绘:/方向和课题一经确定,便要持之以恒、甘于清苦、不畏困难,勇于攀登,扎扎实实地做,而不能朝秦暮楚,畏难而退。课题要一个一个地做;坚持质量第一;做深入具体研究,在占有大量材料基础上进行科学概括;先个别研究,后分析综合。0»在求实精神的指导下,5思潮6基于丰富的历史材料和严密的论证,得出了不少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首先,5思潮6采用了点、线、面结合的分析框架,而将重心放在点上,保证了研究的深度。5思潮6以东方政治文化作为研究主题,涉及内容极广,如处置不当,很有可能出现大而泛的弊病。彭先生以地域作为基本框架,以民族主义作为主导线索,以具有时代性的代表人物作为研究重点,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彭先生一贯主张,学术研究应该注重点面结合,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他在谈到科研生长点时说:/选择好了生长点,还要坚守生长点,与研究对象熔于一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学术生命的持续活动中,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表现出生机和实力。0¼沿着这一思路,5思潮6选择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中东以及阿拉伯东方的十几个主要代表人物,通过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潮两者的结合,分析了东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复杂面貌。关于主要人物的历史作用,恩格斯曾有这样的看法:/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0。½因此,通过主要代表人物研究东方民族主义思潮既可以清晰把握时代的潮流,又可聚焦重点,深化研究课题。
94
¹º»¼½埃里克#霍布斯鲍姆:5民族与民族主义6,第202、223页。
彭树智:5勤奋、严谨、求实、创新6,5育才报61987年1月21日。
彭树智:5东方民族主义思潮6,第2页。
彭树智:53中东史4的书前书后6,5西北大学学报62009年第4期,第169)170页。
恩格斯:5致拉萨尔6(1859年5月18日),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3)344页。
历史研究中的科学鉴赏力与求实精神
其次,5思潮6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探讨了东方民族主义思潮在现代化实践中的成败。西方历史经验表明,民族主义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动因。美国学者格林菲尔德认为, /民族主义是导致经济活动一再趋向于发展的决定因素0,因为/现代经济的持续增长特性并非自我维持的,它需要民族主义的激励和支撑0,/民族主义是现代经济发展背后的伦理动力。0¹东方民族主义同样具有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它不仅是东方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东方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向导。东方民族主
义思潮的代表人物看到了西方文化的长处,但大都反对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萨提#胡斯里认为,主张全盘西化很像流行故事所说的那位愚蠢的裁缝一样,按一个旧裤子式样为一个英国士兵做新裤子时,竟连旧裤子上的补丁再照做在新裤子上。在他看来,接受西方文化应是主动融合各种不同学说。º孙中山认为,西方/霸道文化0的优点是物质文明发达,东方/王道文化0具有比西方优越的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中国应在恢复固有文明的基础上,/学欧美之所长0,达到/和欧美并驾齐驱0的目的。东方国家独立后,民族主义思想家描绘的美好蓝图得到实践的检验,其成败得失为后来者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凯末尔主义是继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后,在东方出现的又一个自成体系的民族主义理论。在它的指导下,一个宗教气氛浓厚的国家成功地进行了一场现代化的、世俗化的和民族化的改革。凯末尔改革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充分认识到面临的种种困难,采取了正确的改革方针。他并不企图同时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谨慎地把它们一个个分开,在实行每一项改革时,他争取不同阶层人们的支持或默许,把反对势力减少到最低程度。这种/费边主义0策略,再加上有军队和土耳其共和人民党作坚强后盾,凯末尔主义的实践开创了现代东方第一次成功的现代化改革。»青年阿富汗派仿效凯末尔在社会经济极端落后的阿富汗进行改革。但改革者急于求成,不切实际,生搬硬套凯末尔的经验和西方的一些做法,没有总体设想和方案,也缺乏具体执行的步骤和要达到的目标,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苏加诺一味强调革命和运动,完全忽视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越严重,他越是醉心于政治上的浮夸,热衷于长篇大论的激情演说和国际活动,把自己淹没在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中,这是他的悲剧所在。¼5思潮6的分析表明,东方国家要进行成功的改革,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众的支持,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这些经验无疑具有借鉴价值,并赋与5思潮6一书以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次,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5思潮6对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前人们只把凯末尔革命视为民族革命,5思潮6认为,凯末尔主义包含着大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神权主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主主义内容。无论是战争或者是作为其延续的现代化改革,凯末尔革命的民主性在东方民族主义思潮史上都很突出。甘地反对发展西方式的大工业,主张恢复以手纺车、犁等为代表的传统文明。这种经济思想到底是出于空想还是有一定的实际可行性,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5思潮6认为,甘地主
95
¹
º»¼里亚#格林菲尔德:5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6,张京生、刘新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73页。
彭树智:5东方民族主义思潮6,第391页。
彭树智:5东方民族主义思潮6,第278页。
吴忠将军简历霍纳彭树智:5东方民族主义思潮6,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