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季九年级期中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1.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C)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电磁学的应用.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D) google 学术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3.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A.壮大抗日力量 B.打倒北洋军阀 C.改善农民生活 D.消灭地主阶级
4.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决定解决千百年来劳苦大众最期盼的土地问题,在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从而颁布了哪一纲领性文件(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幵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D)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6.“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A)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7.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下列观点符合史实的是(C)
A.尼罗河定期泛滥,土地肥沃,使得古埃及的畜牧业发达
B.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阴历
C.计算尼罗河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土地,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
D.古埃及人用生长在尼罗河两岸的芦苇削成尖头的芦秆做笔写字
8.《神曲》这部文学作品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该作品的作者是(A)
A.但丁 B.拉斐尔 C.达.粘着语芬奇 D.莎士比亚
9.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会像佛陀和耶稣
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B) ①多次组织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领导印度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A)
A.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危机 B.用改良的办法而不是扩张的方法克服危机
C.采用国有化形式来消除危机 D.卫星加密兴建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
11.据估计,1500年最终被纳入西班牙帝国的美洲各地人口大约为5000万,到1650年,下降为大约4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包括了西班牙的移民。导致西属美洲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是(C)
A.奴隶贸易导致人口大量流失 B.殖民侵略导致拉美对外移民
C.奴役屠杀和外来病菌的传播 D.在抵抗西欧殖民入侵中战死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解题思路】根据材料“1500年最终被纳入西班牙帝国的美洲各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早期殖民扩张中西班牙殖民地人口减少的现象。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人口流失,而并非西属拉美人口减少,故A错误。BD与史实不符,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残酷的奴役、屠杀和外来疾病、细菌的传播使美洲本地人濒临灭绝,故C正确。 12.“自今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横班,其位先异位,宜合而为一。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D)
A.实现权力制衡 B.提高行政效率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A.实行权力的制衡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B.提高行政效率是产生的客观效果,并不是最根本的目的;C.减少决策失误,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也不是这一做法的最根本目的;D.结合宋朝建国初期的政治形势,我们可知当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制约宰相权力,加强君主专制。故选D.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思潮】14 世纪,意大利学者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他们通过欣赏、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
【新政体】14 世纪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展到欧洲其它地区,为民主法治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到17 世纪,英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限制王权的原则。
【新动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广阔的海外市场等因素推动英国于18 世纪中期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的工厂纷纷建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也催生了新型交通工具。
【新理论】19 世纪以来,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面临新的挑战,20 世纪初,一位物理学家提出的理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新模式】进入垄断阶段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仍不断发生,在经历了1929--1933 年的“大萧条”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说说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二说说英国在哪年通过什么法律文件确立了“限制王权”的原则?英国建立的“新政体”是什么?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政权
(3)根据材料三说说当时工厂普遍采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写出利用这种动力机器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一例。
改良蒸汽机;火车
(4)材料四中这位物理学家是谁?他提出的这一理论是什么?
爱因斯坦;相对论
(5)根据材料五说说美国通过哪一改革开创了这种“新模式”。写出这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
罗斯福新政;财政方面——政府出面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工业方面——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农业方面——政府出面缩减农业产量以稳定农产品价格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答】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是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故排除A。B.“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故排除B。C.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朝,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汉朝继之而起后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故 C正确。D.“国家的产生于发展”是夏商西周时期的特征,故排除D。故选C。2.【答案】D
姚俐竹【解析】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重文轻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故选:D。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措施与影响。
3.【答案】A
【解析】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主要是由于要团结地主,共同抗日,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以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抗日战争的有关内容。
4.【答案】B
【解析】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决定解决千百年来劳苦大众最期盼的土地问题,在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从而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运动,经过,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故选:B。本题以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决定解决千百年来劳苦大众最期盼的土地问题,在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为依托,考查《中国土地法大纲》。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相关史实。
5.【答案】D
【解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荣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故选:D。本题考查了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荣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深圳经济特区的奇迹.
富露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