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 莹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第5期
新一轮课改中,言必谈核心素养,其中学科核心素养是广大一线教师所关注的,教师们也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这些研究固然能够体现出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但往往因为是教师角度,实际效果和主观愿望之间会有距离感。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我意识到课改是一个整体,不能单从学科角度认识核心素养,还必须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入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我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促进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养成的角度做了一些尝试,以期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所启发。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历史解释素养内涵及相互关系落雪专杀
电磁搅拌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 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情怀、理性思维、勤于反思等18 个基本要点。
毒牙
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能力,它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的阐释和评判,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等,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而已。
就历史解释素养而言,不少教师从史料、设问、史学范式、教学立意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教改实验,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改之中,这其实也是我们在备课中需要考虑的,因为教学应当回应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诉求。因而从学生核心素养入手落实历史解释素养,力求在教学方式、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精神和人文情怀,进而从学生主体角度提升历史学科的历史解释素养。
梅山七圣>北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