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党员朱晦生领导的“团结湖三中两支队伍”
作者:郭晓平
来源:《百年潮》2017年第10期
克格勃绝密档案
朱晦生是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陕西省朝邑县(已并入大荔县)国民党、共产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朱晦生离开家乡,到山东的国民党第三路军当兵。第三路军是韩复榘的队伍,抗战初期改编为第三集团军。朱晦生从士兵做起,而后是司务长、司书、军需主任。韩复榘被蒋介石处死后,孙桐萱任总司令。1938年秋季,第三集团军总部进驻郑州,朱晦生升任总司令机要秘书。朱晦生的顺利升职,在于他写得一手好文章,写得一手好字,更得益于他团结了身边的进步力量。朱晦生潜伏国民党军队近布老虎丛书
20年,始终领导着“两支队伍”,一支是掌握部队的青年军官,一支是热衷创作的青年作家。 从“志宏坚拔”到知行学会
戴维宁定理
1929年秋,朱晦生进入第三路军驻滕县的二十师六十旅。身边没有自己的同志,他只有通过报纸了解国内的形势,从中寻觅党的信息。除去应付日常无聊的差事,朱晦生靠读书学习和练习书法度过难捱的时光。 烟酒伴侣 朱晦生读书的面很广,内容既有社会主义的,也有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既有政治经济,也有文学艺术。介绍社会主义的书是公开发行的,而且和各种书放在一起,不至引人怀疑。对于当时人们关注的甘地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朱晦生也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丰
体育的力量富的知识和与人交往时的热情,拉近了朱晦生同青年军官的距离。这是一批有文化的军人,其中不少出身于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军官子弟学校,也就是后来的北京育德中学。他们在学校读书时,就曾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或者直接参加了爱国民主运动,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些年轻军官看不惯旧军队的陈腐习气,没有那么多的等级观念。朱晦生在滕县旅部只是一个准尉司书,按民国旧制还算不上军官。而他的寝室中满屋的书,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校尉官佐,兖州师部和济南总指挥部也时有人来,与他交流读书心得。朱晦生发起成立了一个读书组织,名曰勤业减费会,倡导爱国侠义,学习进步,戒除恶习。他以读书交友的方式,把这些青年军官团结到自己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