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面)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人物是圣雄——莫汉达斯·甘地。画面左边是一部关于他的电影的海报。(按)(第二面)(按)甘地于1869年出生于印度波尔班达的一个贵族家庭,年轻时留学英国,攻读法律。在取得律师资格后,甘地前往南非担任一家公司的法律顾问,随后他为了争取印度人在南非的权益开展了一系列抵抗运动,并由此孕育了“非暴力抵抗”的哲学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回到印度,受到了印度人民的欢迎,诗人泰戈尔称甘地为“圣雄”。为了团结印度的不同教派、争取印度民族独立,把英国殖民者驱逐出去,甘地组织了坚持真理运动。他还发起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鼓励人民用手纺车自制土布,以此抵制英国商品和英国统治。他的一生致力于以非暴力的形式推动印度的民族团结与民族解放,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巴布”,也就是父亲的意思。 (按)在1999年《时代》评选的20世纪风云人物中,甘地位列第三,排在前两名的分别是爱因斯坦和罗斯福。爱因斯坦这样评论甘地:“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世上竟然真地活生生出现过这样的人。”(按)
乌氏粘度计原理
(第三面)甘地是一个具有极坚强意志力的伟人。(按)他过着苦行僧式的个人生活,是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他每周有一天不说话,他相信沉默带给他内心的平静。他放弃了穿西式衣服,只用一块印度传统土布裹住身体;每天早晨他都起得很早,然后就坐在纺车旁
纺织棉线。他认为从领袖到最穷的农民人人都应该准备干重活。这些高度克己的生活习惯成为了他在非暴力抵抗运动中的精神力量。(按)1947年,印度迎来了独立,但英国人在撤离印度的同时也把印度的政治经济搞得一团糟:印巴分治卷起了一股狂热的宗教仇恨浪潮,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不断发生流血冲突,首都新德里不断,新总理尼赫鲁甚至不得不亲自挥舞棍棒,驱散分子。为了平息全国各地的,使得信仰不一的人们恢复友好相处的局面,78岁高龄的甘地在短短5个月内进行了2次绝食。最后一次绝食持续了5天,几乎夺去了他的性命。当听到圣雄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的消息后,印度全国的气氛发生巨大变化,各个城市内,人们纷纷涌向广场,高呼“亲善”、“团结”和“拯救甘地”的口号。尽管医生和身边工作人员百般劝止甘地绝食,但执着的老人仍然坚持,除非各派代表在他制定的各项条约上签字,维护并保证印度全国各地的,否则他将绝食致死。最终各派代表都一一答应了他的条件并立下了誓言,甘地获得了这场绝食的全部胜利。
正如他所说过的:(按)“不使用暴力,是谦逊的极限。”(按)“如果我们能发展意志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再需要武装力量了。”在此我提出我的第一个观点:(按)柔能克刚。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可以凭借他的精神力量与无畏的勇气征服世界。(按)
检阅教学设计
(第四面)下面来看甘地的第二则故事。甘地青年时期在南非当律师的时候,居住在南非的印度人受到南非白人的歧视。甘地在旅行时,由于坚持要坐在白人专坐的头等舱里,曾经先后两次被人从一瘘口
列火车和一辆邮车上扔了下去。这件不平等、不公正的事情使他大为震惊,于是他成立了一个组织,领导印度人为争取平等权利而进行斗争。很快地,他就成了这个组织的领袖者,开始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从这里我提出我的第二个观点:(按)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别人的尊重。面对不公正的对待,如果只是一味地妥协、退缩,将会永无翻身之日。(按)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
(第五面)最后介绍两句他的脍炙人口的名言:(发挥)
>潘生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