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前7章题库

阅读: 评论:0

经济地理学前7章题库
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
第⼀章
1.《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
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2.《商业地理⼿册》由1889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G.Chisholm)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
为纲,介绍世界的⽣产与贸易,并以⽓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产分布的形成原因;
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3.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思维⽅法有规范性分析、实证分析、⾏为主义分析、
结构主义分析、⽂化转向的变化。
4.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是【ABC 】
A 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B 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C 研究思维⽅法的变化
D 研究空间发展格局的变化
5.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可概括为【ABCD 】
A 经济活动的内容
春藕斋B 经济活动区位
C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D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6.经济地理学内部的分⽀系统是【ABCD 】
A 通论经济地理学
B 区域经济地理学
C 部门经济地理学
D 公司地理学
7.简述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答:
1)⼈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2)全球与地⽅关系的理论研究
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章
8.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的意义。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类为⽣存和发展⽽进⾏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类活动(⼈类⾏为)所占有的场
所。
9.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
间内⼈类活动的组合,探索⼈类活动的⼀般空间法则。
10.区位条件是指⼈类进⾏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区位因⼦是指影响区位主
体分布的原因。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在某特定地点⽽不是发⽣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那⾥⽐别的场所⽤较少的费⽤⽣产的可能性。
11.交通⽹的结构是衡量交通便捷度的指标,其主要指标有【ACD 】
A 通达指数
B ⽹络指数
C 贝塔指数
D 分散指数
12.⼟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CD 】
A 外部场所
B 累积空间
C 劳动对象
D 作业空间
13.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材料的【ABCD 】
A 可运性
B 运费
C 可替代性
D ⾃⾝价值
14.能源是经济活动的基础,稳定的能源供给是⼀区位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量消耗
能源的产业活动的区位选择是【D 】
A 接近能源富集地
B 接近能源需求地
C 接近能源稀疏地
D 接近能源供给地
15.资本的空间差异对经济活动区位有影响,振兴东北⽼⼯业基地的可⾏性原因之⼀是
【C 】
A 风险资本多
B 物⼒资本多
C 固定资本多
PINGCOD ⾦融资本多
16.伴随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显⽰出强劲的活⼒,地区经济发展依赖于【AD 】
A 劳动者的技能⽔平
B 劳动者的数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C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D 劳动者的素质
17.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论述】。
答:
⑴⾃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然环境是影响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之⼀,其影响活动有制约作⽤。优美的环境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产要素之⼀。另⼀⽅⾯,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有不同的区位选择。基于对⽣存环境的考虑,现代社会制定了各种形式的规范来限制⼀些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在现实条件下,为了逃避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满⾜经济利润的需求,⼀些传统污染型企业出现了从⾼标准地区向低标准地区集中的趋势。
⑵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普朗克常数
①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任何经济活动
都必须达到⼀定规模的需求才能⽀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过程中,市场规模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所考察区位的影响⼒范围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市场地域范围⼤的城市具有较全⾯的商业活动;反之,商业活动则较为单⼀。
②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特性⼀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
管理秩序等。市场意识的差异往往来于不同地区⼈们的传统意识的差异;具有经商传统的地区,有利于裴峪创业者和企业家阶层;消费者市场意识强的地区,容易形成挑剔性需求,也有利于激励相关新产品的出现。市场需求的特点往往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偏好。不同区域不同的消费习惯和其它的
不同因素,带来区域间需求结构的不同。市场竞争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产⽣激励。⾼效、优质的政府服务往往构成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砝码。
⑶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构成产业环境的要素很多,包括产业集聚、基础设施业集聚,特别是供货和相关⾏业的发展⽔平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
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
⾏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⑷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政策环境直接影响到⼀个区域发展某种⾏业的条件和约束,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从⽽成为吸引经济活动集聚的因素之⼀。政策⼀般反映政府对地域发展的基本导向。政府通过规划和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以及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经济政策的实施,引导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在这些拥有特殊政策环境的区域对企业具有明显的吸引⼒,容易成为企业集聚的核⼼区域。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常关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因此,政府也会制定⼀些相应政策,控制经济发展速度或者限制经济活动类型。
18. 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C 】
A 交通运输⽅式
B 运费成本
C 交通便捷程度
D 运输距离
第三章
19. 地租曲线是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数
值的连接曲线。
20. 读下⾯两幅图,⽐较它们的差别,并说出杜能圈的形成机制和现实局限性。上⾯⼀幅图
为杜能圈,下边⼀幅为逆杜能圈。
ⅠⅡⅢⅣⅤⅥ
放牧区或家畜饲养区三圃式农业区⾕草式农业区轮作式农业区林业区⾃由农作区
⽟⽶种植或家畜饲养区奶酪和⾕物区兼业农区和较⾼住宅区撂荒地或暂时农业区半⼯业化农业⽣产区
答:
形成机制: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数值连接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条地租曲线,其斜率⼤⼩有运费率决定,杜能对所有农业⽣产⽅式的⼟地利⽤进⾏计算,得出各种⽅式的地租曲线的⾼度以及斜率,由于农产品的⽣产活
动以追求地租收⼊为最⼤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市场必然会选择地租收⼊最⼤的农作物进⾏⽣产,从⽽形成了农业⼟地利⽤的杜能圈结构。
现实局限性:⾸先某些⾃然条件的现实与理论差异很⼤,如河流⼲扰因素,⾕物价格变动和⼟质存在差异时等等,另外杜能圈建⽴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农场以追求最⼤地租收⼊为前提,⽽现实中,农业⽣产中相当⼤的部分并⾮商品性经营,⽽是⾃给经营这种⾃给型经营以产量为⽬标⽽并⾮利润,并且不强调单⼀品种专业化⽣产⽽强调多品种多样化⽣产。另外,技术发展与交通⼿段的发达也使得杜能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的距离因素的制约趋于变⼩。另外,现代城市周边⼟地利⽤⽅式的多样性也是造成杜能区位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偏离的重要因素。在孤⽴国中,杜能只是考虑了农业的⼟地利⽤,⽽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其他利⽤⽅式。
21.评价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
答:
(⼀)农业经济地理学上的意义
1即使在同样的⾃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2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的的绝对优越的农业⽣产⽅式;3在距市场越近的地⽅,布局单位⾯积收益越⾼的农业⽣产⽅式越合理,因为由之形成的农业⽣产⽅式布局总体上受益最⼤。
(⼆)经济学上的意义
1杜能在研究过程中采⽤了科学抽象法,并且⾸次将数学⽅法引⼊经济研究;2关于合理性⽣产布局的设定,对韦伯以及克⾥斯泰勒等后来的区位理论产⽣了很⼤影响和启发;
3杜能第⼀次从理论上系统的阐明了空间摩擦对⼈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其原理不仅可⽤来说明农业⼟地的利⽤⽅式,对于解释其他⼟地的利⽤问题同样有效,可以说是⼟地利⽤的普遍性理论基础。
22.韦伯⼯业区位理论的提出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有【ABCD 】
A 区位因⼦
B ⼀般因⼦
C 特殊因⼦
D 集聚因⼦与分散因⼦
23.区位因⼦即经济活动发⽣在某特定地点⽽不是发⽣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般因⼦
是与所有⼯业有关的因⼦,如运费、劳动⼒等;特殊因⼦是与特定⼯业有关的因⼦,如空⽓湿度等;
集聚因⼦是促使企业为降低⽣产或销售成本⽽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分散因⼦是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带来的不利⽽分散布局的因⼦;
24.韦伯的区位理论的基本假设是【ABD 】
A 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B 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C 已知能源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D 劳动⼒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且不能移动
25.全部费⽤(包括运输原料和成品费⽤)相等地点连线【B 】
A 等费⽤线
B 综合等费⽤线
C 临界等费⽤线
D 整体等费⽤线
26.当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区位在【B 】
A 原料地
B 消费地
C 市场地
D ⾃由区位
27.简评韦伯⼯业区位理论的意义
答:
①韦伯⾸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法运⽤于⼯业区位研究中,建⽴了完善的⼯业区位理论体系,为他之后的区位论学者提供了研究⼯业区位的⽅法论和理论基础。无瑕号
献文帝②韦伯区位论的最⼤特点或贡献之⼀是最⼩费⽤区位原则,即费⽤最⼩点就是最佳区位点。他之后的许多学者的理论仍然脱离不开这⼀经典法则的左右,仅仅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补⽽已。
③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业布局,对其它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他的指向理论已超越了原
有仅仅论及⼯业区位的范围,⽽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般理论。
28.在区位论分析中,引⼊“不完全竞争”的概念是【D 】
A 杜能的区位理论
B 胡佛的区位理论
C 韦伯的区位理论
D 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29.在运费计算中,将其分为场站作业费和线路费的学者是【C 】
A 杜能
B 韦伯
C 胡佛
D 帕兰德
30.依据胡佛的区位理论研究,最⼩运费点在区位三⾓形的【B 】
A 内部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16:13: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81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古典区位理论
标签:经济   活动   区位   发展   影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