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全)

阅读: 评论:0

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
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
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
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
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
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
自然增长率
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
些国家的人口
数量还会逐渐
减少
俄罗斯、德国、
日本
发展
中国家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
快,世界新增
人口中,发展
中国家占到
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
经济的发展,医疗卫
生事业的进步,人口
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
趋于缓慢,很
多国家实施人
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
巴基斯坦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三低”模式
特点
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
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
生产力水平
不断增长
分布热带原始森
林等地区的较落后的发
展中国家或
亚、非、拉等洲的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
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
落后民族地区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
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girp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唐山pm2.5
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
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
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
国光初级中学
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
开发地区
1.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
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
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
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
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
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工业加热
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
1.内地到沿海
2.山区到平原
3.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5、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
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
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
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
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
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2009年nba全明星赛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
(1)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
第三节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
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马车夫之歌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土地的城市化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4、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16:0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80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口   城市   增长   服务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