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螺旋藻
《伊丽莎⽩·盖齐审判案》反转背后的⾟辣嘲讽,眼见未必是真相《伊丽莎⽩.盖兹的审判》是《9号秘事》第⼆季中的第三个故事,《9号秘事》⼀共有五季,每季的⾖瓣评分都9分以上。《9号秘事》是由⼤卫.科尔和吉列尔莫·莫拉莱斯导演,《绅⼠联盟》和《疯城记》中的成员史蒂夫·佩姆伯顿和⾥斯·谢尔史密斯⾃编⾃演,并联合BBC推出的⼀部英国⿊暗喜剧。
每季都会讲述六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独⽴存在的,有着各⾃的主⼈公,讲述的是风格迥异的故事,共同点就是在最后⼀分钟将发⽣出⼈意料的反转,故事在观众震撼和感慨中戛然⽽⽌,它们背后反映的都是⼈性,⼈性中的虚伪、⾃私和狂妄,⾃以为是。
《伊丽莎⽩.盖兹的审判》讲述了在中世纪的⼀个少事村中,⼀对夫妇举报其母亲为“⼥巫”,两名⼥巫捕⼿前来对此事进⾏审判和裁决,在镇长的委托下,两个捕⼿不仅赚了个瓢盆锅满,顺便还得到村民们的拥护,可是世事难料,谁才是那个最后的赢家呢? 影⽚仅仅29分钟,但是却给观众⽆⽐震撼的效果,其内核发⼈深省,尤其是看完结果之后,不禁陷⼊了久久的沉思中,也许电影不仅嘲笑了剧中⼈,更是嘲笑了我们这些观影⼈,最后不是被出其不意的反转狠狠地嘲讽了⼀番,看着⼥巫乘着扫帚飞⾛之时,留给我们那⼀个意味深长和诡异的笑容,好像在问:你上当了吗?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先烈路
今天我将从⼩说中反映出来的关于⼈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深刻社会现实,来谈谈这部作品的独特艺术魅⼒。
01、在利益⾯前,亲情和真相不堪⼀击
这个故事的开端是因为伊丽莎⽩的⼥⼉和⼥婿状告她是⼀个⼥巫,于是村长请来了颇有威望的⼥巫捕⼿:沃伦和克拉克。
审判会上,作为证⼈的都是和伊丽莎⽩朝⼣相处的家⼈,以及平时⼀直和睦相处的村民,为了⾃⼰的利益,站出来义正⾔辞地控诉着⼥巫的种种恶⾏,所有⼈的⽬的都是为了从中获利。
伊丽莎⽩的⼥⼉和⼥婿,他们希望将母亲置于死地的原因为了得到母亲宽敞的阁楼,好让他们的孩⼦有地⽅安居。
看守⼈在村⼦⾥公认的“⽼好⼈”,在台下背着妻⼦和伊丽莎⽩发⽣过性交易,他为了保全⾃⼰的⾯⼦,也希望尽快处死这个妇⼈。他的⾏为和“⽼好⼈”的称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有⼀种戏剧性的讽刺效果,⽽此外他名字叫“双鞋”,其实也是⼀种隐喻和暗讽。
法官其实内⼼也有着⾃⼰的⼩算盘,他应和着众⼈的话,话语中穿插着调侃与⿎动,但⼜带着⼀种虚假的正直,他⼀再宣称伊丽莎⽩定罪之前不能被称为“⼥巫”。
其实他的内⼼早已在盘算将伊丽莎⽩定为⼥巫之后,会带给⾃⼰的利益:⽆数的外乡⼈来到这⾥,可以给村⼦的旅馆创收,所以他竭尽全⼒促使焚烧仪式的形成,这样还可以增加卖观看票的收⼊,⼀个活脱脱的政客商⼈的形象,然⽽他却被冠名为法官,多么讽刺。
更多的是不明真相的村民,也许常年呆在这个闭塞偏僻的少事村,他们对这种⼀成不变的⽣活厌倦了,如今的“⼥巫”事件正好可以刺激⼀下他们⿇⽊的神经,村民们变得亢奋起来。
⾄于伊丽莎⽩是否是真的⼥巫,没有⼈关⼼,他们希望的是看到⼀幕幕精彩刺激的剧⽬,说穿了就是乌合之众⼀样的娱乐⼼态。
于是,因为各⾃的利益,或者是看热闹的⼼态,共同促成了⼀桩震惊的“⼥巫”案,⼥巫定罪被烧,他们欢呼狂欢,因为他们都从中得到了⾃⼰想要的利益,亲情和真相在此⾯前变得不堪⼀击。
02、荒诞剧情的背后,深刻反映了真实的⼈性
影⽚从头⾄尾都充满了荒诞和戏剧性的效果,闹哄哄的审判现场,每个⼈都各怀⿁胎,其实在⼤多数⼈眼⾥,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关键的是要⽤到证据将这名妇⼈冠冕堂皇定罪。
⽽且审判的地点是在⼀个简陋⽽且四处漏光的⽊棚⼦中进⾏,影⽚借此来讽刺这件审判案本来就是⼀场漏洞百出的闹剧。⽊棚内隐隐绰绰,除了⼀扇门外,没有任何的窗户,让⼈感到⼀种压抑的⽓氛,
仿佛这就是⼀桩在阳光底下的暗箱操作。
在审判过程中出现了⽆数次笑场,让⼀场严肃和缜密的审判变得⼀个荒唐可笑。法官假装⼀本正经的严肃,那种伪善的道貌岸然与村民的嬉戏笑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影⽚有意通过这种喜剧效果,展现了⼀场荒诞的审判案,背后却透露出⼈性丑陋的⼀⾯。
这样的表现⼿法更具震撼⼒,让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感同⾝受,产⽣更深远的思考和感悟。我的兵之初
⼈们为了⼀些蝇头⼩利出卖感情,视道义和真相于不顾,泯灭了⾃⼰的良⼼。
为了占有阁楼出卖母亲的⼉⼥婿、为了掩饰⾃⼰过错的⽼好⼈,为了赚钱⽽罔顾⼈民的法官、为了得到⼀时娱乐⽽冷漠的看客,那两个⼥巫捕⼿,他们似乎也有着不光彩的历史,在上⼀个镇上割了⽆辜的铸铁⼯⾆头,导致其死亡,其中的克拉克似乎有点悔过之意,⽽另⼀个叫沃伦却毫⽆悔意,⼈命对他来说不值⼀提。
影⽚⽤⼀个荒诞夸张的⼿法描述了⼀个严谨的审判过程,⼈⼼丑陋的⼀⾯都暴露⽆遗,通过⼀系列夸张、反讽的⼿法揭⽰社会和⼈⽣荒诞乖谬的本质,并且给予了⽆情的鞭策。
03、通过反转推出深刻的主题:你眼中的真相未必是真相
影⽚末尾的两次反转将剧情推向了⾼潮,第⼀次反转:⼥巫捕⼿中的克拉克认为这场审判就是⼀个闹剧,他杀死了⾃私⽽贪婪的沃伦,将伊丽莎⽩解救了出来,观众为正义的到来⽽欢呼雀跃时,尤其是看到正直的克拉克拒绝了妇⼈的报酬时,我们的眼⾓不禁湿润了,正义得到彰显,⼈性中善良终于战胜了邪恶。
然⽽突如其来的第⼆次反转接踵⽽来,让我们⼤跌眼镜,原来伊丽莎⽩就是⼀名货真价实的⼥巫,她冷笑着拧断了克拉克的脖⼦,变成了乌鸦去参加⼥巫魔宴,电影嘎然⽽⽌。
有⼈说这个反转仅仅是为了反转⽽反转,反⽽令⼈有点画蛇添⾜,我倒觉得最后这个反转反⽽是画龙点睛之笔,引发了观众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有时⾃以为的正义其实并不⼀定是正义,你所看到的真相并不是事实的真相,所谓的审判就是所有⼈包括观众为了⾃⼰的⽬的⽽产⽣的主观倾向。
青黛霜影⽚中沃伦和克拉克两个⼈设也很有意思,克拉克是⼀个正直⽆私的法官,⽽沃伦则是⼀个利益⾄上者,在他⼼⽬中,真相如何⽆⾜轻重,重要的是早点将事情完结拿到赏⾦,按照众⼈的意愿,皆⼤欢喜,那就是他所追寻的结果。
结果沃伦死于⾃⼰的私欲,⾃然与⼈⽆尤,但克拉克的死却令⼈唏嘘和惋惜,其实扪⼼⾃问⼀下,克
拉克虽然出于善良,但是他违反了法律和审判精神,没有基于事实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裁定,最后被⼥巫杀死,恰恰是⼀个最⼤的讽刺。
⽽作为观众的我们其实也⼀样,先⼊为主,扑⼊眼帘的是嘈杂的审判,以及村民的证⾔的各种荒谬和漏洞,于是便理所当然、义⽆反顾地站在了妇⼈伊丽莎⽩的阵列中,我们内⼼的天平早已倾斜,同⼈,憎恨村民和法官。
我们只是⼀厢情愿地认为⾃⼰眼中的就是真相,我们往往出于⼀腔热⾎⽽失去了冷静和判断⼒,最后沦为了邪恶的帮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晚钟 电影
结语:
影⽚的故事背景是中世纪的⼩村庄,不仅⽆情批判了为利益出卖亲情和良⼼的恶,更是讽刺了那种盲⽬的所谓“善良”,我们被表象迷失了双眼和基本的判断⼒,⾃以为地认为⾃⼰是正义之⼠,最后被现实⽆情打脸。
结尾的转折与其说是嘲讽剧中⼈,不如说是⼀个巧妙的设计来达到嘲笑⾃以为是的观众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