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电影《绿皮书》黑幽默风格解码

阅读: 评论:0

76CRITICISM ON FILMS
评在喜剧电影中,黑幽默无疑是最突出、最具代
表性的艺术风格。虽然黑幽默并非喜剧创作样式的
全面创新,但是,通过喜剧方式传递了更有艺术张力、
想象空间的情感内容,为喜剧电影发展探索了新的方
向和表达空间。影片《绿皮书》以发生在“友情世界”
的细腻情感折射出宏观视角下“种族问题”的悲情主
题,通过夸张、辛辣的艺术手法尽显“喜剧之形,悲剧
之本”,增添了该片的艺术特。一、复杂情绪的“本真”回归:喜剧电影中的黑幽默风格黑幽默原为文学创作中的美学方式,不同于传统喜剧形态,黑幽默不以刻意的夸张或惊奇来表达创作情感,而是在“喜剧化”的叙事过程中,讲述故事冲突,《绿皮书》无疑是对黑幽默风格的生动叙述。[1]《绿
皮书》凭借独特创意和巧妙构思,斩获了第91届奥斯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最佳原创剧本三项大奖。影片
的成功,其中既有导演、演员的精湛演技,也与高超的
叙事技巧相关,片中无处不在的黑幽默风格讲述了
创制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核”。
(一)“黑与白”的人物反差塑造黑幽默
人物形象设计是推动影片制造冲突、不断发展的
核心手段。良好的人物形象设计与塑造,诠释出独特的
细胞骨架幽默情绪。《绿皮书》借一场“南方巡演”展现了20世
纪60年代美国种族不平等最真实的一面,通过两位主
人公“黑与白”“心理与现实”身份地位的巧妙反差切
入,释放和传递了对美国同时期“种族歧视”荒诞现
实的生动讽刺。
我们首先来看白人底层司机托尼的人物性格塑造。影片整体以轻松、诙谐的黑幽默方式描述了托尼的人物形象——他长期没有稳定工作,为了维持生计,他与人比赛吃了26个汉堡来赚取生活费;但托尼亦有自己的原则,没有为金钱出卖底线,暗合了主人公内心的高尚;而托尼在与谢利相处过程中,也凭借其真诚构建了“真挚友情”。当托尼检查出钢琴并非谢利要求的品牌时,主办方以“歧视”口吻拒绝提供施坦威钢琴,托尼先以合同契约精神力争,后诉诸于“拳脚”,
最终使主办方更换了谢利所需要的钢琴。影片通过该
门槛效应故事情节冲突描写,反映了托尼粗糙行为中的细腻性
格。在最后一场巡演中,谢利因受到大堂经理歧视和
侮辱拒绝演出,托尼坚决带谢利离开,诠释了他从内
心对谢利艺术才华的钦佩。其次,黑人钢琴家唐•谢利
的人物塑造。影片中钢琴家谢利有极高的个人修养、
殷实的生活条件,但由于黑人的身份,初次见面时,尽
管其高高在上,仍无法获得司机托尼的尊重。[2]在谢利与托尼的第一次对话时,影片特意设置谢利“高高在上”的座椅,巧妙地以物质视觉的“高”来衬托反映其内心的“虚”。影片通过多个场景描述了谢利的孤独、矛盾和边缘化,反映了同时期部分上流黑人“自我认同”缺失的内心困境。影片通过“肤”与身份“阶层”的倒置手法深度触及“种族差异”的叙述主题,制造了大量经典的情节冲突。(二)“正与反”的巧妙叙事展示喜剧效果在黑幽默风格的喜剧影片中,叙事方式对展示故事情节和艺术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绿皮书》整体节奏把控娴熟,没有冗余情节和无效叙事,呈现了创制者对黑幽默的清晰思考和独特见地。在不同情节发展的叙事节奏上,通过以“演出线路”为主线,对各个场景巧妙借鉴和合理安排,为观众呈现了别具一格
手冢治虫怎么读【作者简介】  高红梅,女,山东即墨人,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项目:功能目的论视域下的河南省城市软环境建设与公示语翻译
规范化研究(编号:2017-ZZJH-492)成果。高红梅
喜剧电影《绿皮书》黑幽默风格解码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2020第14期
的喜剧效果:一是荒诞剧情“以小见大”;黑幽默通常以毫无逻辑的喜剧形式展示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描述主人公复杂、荒诞的情感,在令人发笑的同时,引导观者进行深层次思考;影片开篇讲述了主人公托尼对“有人种”的心理歧视,其中描述了托尼对意大利装修工人、俄国音乐家和印度管家等非白人种的歧视,间接反映了美国白人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比如,在临行出发时,因为置放行李而产生的冲突情节,在战胜管家后,托尼所表现的“得意洋洋”情绪使观众在发笑的同时,思考了种族问题、文化差异的严重性。二是内核剧情“呼应主题”;影片巧妙利用黑幽默的叙述风格,以逐渐深入的方式讲述了沉重的“种族歧视”故事内核。片名暗合了故事主题,《绿皮书》是真实存在的“绿皮书”,从1933年出版到1966年退出历史舞台,其中收录了美国各地愿意接受黑人的餐馆、酒吧、旅游景点。“绿皮书”既是影片片名,也是“种族不平等”的影片叙述主旨。[3]影片开场回到了1962年的纽约,此时的美国正处于“黑人平权运动”时代。主人公黑人钢琴家谢利与底层白人司机托尼要到尚未实现黑人平权的美国南部进行巡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南部巡演”为叙述主线,全程讲述了部分非裔美
国人虽然在知识、教育等方面摆脱了传统种族阶层,但他们在社会认同与融合进程中仍然与白人存在矛盾、冲突,生动回应了影片主题。三是反转剧情“升华主题”;在喜剧电影中使用黑幽默风格时,通常先为观众营造快乐、趣味的故事情节,使观众在发笑情节中,升华对剧情的人性反思。托尼在第一次聆听谢利的钢琴演奏后,被钢琴艺术的独有魔力征服,在他与家人的信件中,真情流露了对谢利的崇拜之情。影片将主旨锁定于跨越种族、超越文化题材,超越了以往同题材电影的叙事基调,讲述两个身份反差极大的人物建立友谊的故事,通过层层叙事,剥离了人物情感变化,生动讲述了黑人积极想要改变大众的种族认知意识,但成效甚微的悲情故事。
(三)“动与静”的艺术元素推动情节发展
电影艺术关于音乐与彩的挑选与应用,烘托了影片氛围、传递了故事情感。首先,“动”的音乐艺术应用。声音是烘托喜剧电影黑幽默的“助燃剂”,音乐艺术中所传递和诠释的情感理念与故事情节相融合,推动影片情节不断发展。《绿皮书》中谢利“钢琴家”的独特身份注定该片是一部充满音乐艺术的影片,其中主要有谢利演奏的古典音乐、旅行车广播里的流行音乐、原生黑人自由爵士乐等。创制者以不同音乐分别象征了白人贵族及主流精英、白人普通大众和南方黑人劳动者。不同场合播放的音乐既反映了种族文化壁垒,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真实的种族差异。其中,最特殊的是在旅行车上,面对托尼信手拈来的黑人流行音乐,谢利却表示没有听过,这一幕实际反映了谢利渴望融入白人社会以及对个人身份认同的矛盾[4]。其次,“静”的彩艺术应用。彩是表达不同情感、展示情节冲突的“驱动
器”,不同彩画面传递的情感生动烘托了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绿是冷,《绿皮书》使用了大面积的绿调,作为影片故事情节的主要情景场所“旅行车”也是“绿”调,烘托了影片的主体意境。同时,导演用黑与白的彩对比,以极大的视觉反差侧面展示了1962年美国社会种族问题的现实荒谬。
二、观念与风格的现实揭示:喜剧电影中黑幽默的人性诠释
《绿皮书》整体呈现了一种荒诞、滑稽的黑幽默风格,通过讲述钢琴家谢利与司机托尼从纽约前往美国南部的一段旅程故事,在相对平淡的叙事中,将“浪漫情节”与黑幽默相融合,以“组合化”的方式串联起小人物的艰难与大人物的孤独,在刻画细腻人性的同时,深度触及了种族差异、文化差异等问题,表现出不同阶层、身份在特殊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中的“悲喜剧”。
(一)幽默渗透人性关怀,现实意境耐人寻味
喜剧电影是当前回应大众更高文化消费观、更丰富情感期待的重要艺术作品。现代电影艺术强调“讲故事”,能否将故事冲突、人物事件以“集合立体”的方式予以汇聚,并且最终建构为完整的叙述形态,成为衡量现代影视作品水平的重要标准。《绿皮书》通过刻画两个言行、举止反差极大的人在相处过程中的各种冲突,用“镜像对照”的叙述方式放大了因社会观念造成的行为差别,营造了独特的幽默情节,也彰显了该片独有的艺术张力。影片营造的幽默情节更多体现在细微的生活场景中,为观众营造了温暖、真实的情感体验。影片以宏大的叙事格局传递了种族平权的审美价值追求,并以趣味、温暖
的形式进行了价值观表达,处处透露着人性关怀,超越了传统的“理论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77
78CRITICISM ON FILMS
说教”。此外,影片创制者以幽默犀利的叙事手法描述
了主人公之间的真挚友谊,以趣味盎然的方式讲述影
片主题,以独特的喜剧手法彰显了与身份、种族无关的
“真善美”。当然,《绿皮书》并没有为解决种族问题
提供具体、明确的有效范式,仅描述了两个不同种族、
阶层和性格的人在“音乐”助力下,以理解、信任的方
式建立了独有的情谊,而这似乎也为消除种族差异,
推动文化融合提供了解决思路,影片开放式的收尾方
式为观众提供了诸多耐人寻味的情感意境。
(二)讽刺展示真实世界,喜剧情节引人反思
黑幽默是一种基于独特哲学思考的艺术审美
风格,喜剧电影中的黑幽默通常以喜剧“开局”、悲
剧“收场”,以荒诞、讽刺、无厘头等表达方式打破了
传统电影艺术的叙事体系,重构了影片的故事情节与
叙事风格。喜剧电影中的黑幽默风格,充分融入了
“偶然荒诞”的存在主义哲学,越是偶然、越是荒诞,
其营造的悲剧情节就越深刻。《绿皮书》中,导演通过
独特的黑幽默叙事风格,使该片的艺术表达、情感
诉求和故事主旨在看似矛盾的叙述结构中呈现了独特
的情感理念,诠释了创制者对黑幽默的高超理解,
也使影片的艺术观赏效果更为精彩。此外,与常规喜
剧影片的收尾方式不同,黑幽默更倾向于通过讽刺
语言和情景状态表现出对人性、对人类更深层次情感
内核的探讨研究,其中传递了更有深度的真实世界以
及情感思考,使观众在“发笑”之后,开始反思。《绿皮
书》将黑人、白人的身份、阶层进行对调,通过喜剧情
节来描述因身份、社会和文化差异出现的各种矛盾、
冲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审美触及内心世界,悲剧内核令人自省
黑幽默作为一种美学方式,往往以夸张、辛辣的喜剧形态表现社会现实和悲剧内核。与单纯的喜剧形态不同,黑幽默是有延展性和艺术张力的表现方式,其中呈现出了更丰富的叙事层次。《绿皮书》不是简单的喜剧情节拼凑,而是深度蕴含了独特的世界观,其中包含了创制者对社会、友情,对种族主义的观察和理解,展示了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而正是影片细腻的“讲故事”能力,使该片成功斩获第91届奥斯卡多项大奖,从外在故事形态上看,本片是一部彩浓厚的喜剧作品,创制者以黑幽默的表现手法重塑了电影叙事结构,展示了影片独特的审美内涵。从内核本质上看,其中充满了悲剧的伤感,两种情感基调的极大反差包裹了影片中描述的“种族问题、文化差异”等悲剧内核情节,折射出独特的文化情感,使影片内涵深入人心,无法忘怀。正是黑幽默风格将《绿皮书》的“荒诞”与悲剧的“崇高”巧妙衔接,在制造喜剧感的同时,讲述了“种族差距”的悲剧之情、之理,使观众感受其中的无奈心酸。在我国电影产业化转型进程中,人们对电影艺术的商业诉求日益提升,喜剧电影作为电影市场上贴近消费者认知习惯的重要艺术类型,在经历“主流意识表达、作者情感表达和市场需
陶然经典
求表达”等不同阶段后,呈现出黑幽默、复合类喜剧等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大众对其创作风格、创作内容的期待也从简单叙事转向更高层级的精神共鸣。《绿皮书》的成功正是基于创制者对大众心理诉求的精准把握,对全新情感期待和文化消费观的及时回应。因此,对于我国喜剧电影创作而言,想要顺应新的市场环境和艺术传播环境,也要从提高“讲故事”的能力出发,重视故事情节与人物真实情感的细腻表达,以多元艺术形态之美“破”情感传递之困局。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15:42: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79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影片   艺术   情感   叙事   喜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