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认为宇宙万物与人类的精神之间存有某种互相契合的“对应”关系,主张将宇宙万物作为各种人类精神或社会观念的象征来加以表现。象征主义戏剧也基本体现了这种精神。它们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想,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的真实”。 表现主义戏剧是一部分左翼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现实深感不满,并想在精神上将此种情绪表达出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戏剧流派。他们受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影响。这派剧作家不满于对外在事物的描绘,要求突破事物的表相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言行的模写而表现其“深藏在内部的灵魂”,要求丢弃人的个性而表现其原始性的“永恒的品质”。在表现派剧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各种人物的潜意识的开掘,并把它“戏剧化”。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派剧作家借用了象征主义戏剧的各种象征手法,同时往往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幻象和梦境的具象化等主观表现方式。
在舞台表演上,表现主义戏剧长于用灯光变幻造成各种光怪陆离的梦幻效果,并喜用各种歪曲变形、抽象的舞台美术手段,以造成强烈的震撼观众心灵的舞台效果。
未来主义戏剧认为现代生活以其节奏的快速性、紧张性及强烈的竞争性而不同于过去的传
统生活,主张戏剧应及时地转而歌颂“机器的文明”、战争的奇妙力量、“速度的魅力”以及一切能像人那样表现出“狂野、悲伤或愉悦”之情的各种“无生命之物”。由此,他们要求戏剧应随之打破“旧戏剧”那种“冗长、静止的心理分析”结构,而代之以能符合上述现代生活特征的各种新的表现手段,甚至人民日报 权威人士“不管它们是如何违背真实,离奇古怪和反戏剧”。
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未来主义戏剧曾作了大量标新立异的旨在突出各种非理性效果的尝试,如塑造各种非理性的舞台形象,完全不合常规的语言表达方式,短到极点的甚至只有几分钟的戏剧篇幅以及尽其所能地创造种种神秘恐怖的舞台气氛等。
超现实主义戏剧将表现主义戏剧的非理性倾向推到了极限,主张在创作中完全打乱人的常规思维方式,而采取一种所谓的“自动书写方法”。此方法要求剧作家采用“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把白日作梦作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创作方法而加以诱导”,使剧作家在下意识状态中,“不假思索地、拼命地写下去”,而“完全不考虑文字的任何效果瘘口”,然而在事后,却能发现这样的写作方法具有“行文流畅的幻觉,过分的情绪的迷惘,有一般写作方法所从未获得的特殊意象,有别具风格的画意,还夹杂着一些荒唐透顶的趣语”。超现实主义戏剧认为,采用这种写作方法,是它与其他戏剧流派的根本区别所在。
在舞台表演上,超现实主义戏剧常采用充满怪诞神秘喻意的布景和道具、强烈刺激观众感官的音响效果以及有一定音乐感但并无明确逻辑含意的语句排列方式。
存在主义戏剧,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40年代,尤其在战后发展到顶峰。存在主义戏剧的思想哲学基础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存在主义学说。这一学说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认为人有绝对的选择自由,但又并不具备理性的基础;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孤独而没有意义。存在主义哲学迎合了战后西方人悲观厌世、抑郁苦闷的精神状态,而存在主义戏剧正是传播这种哲学的有力手段。 表现方式为,用理智,传统的手段来表现荒诞的生活。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荒诞派剧作家拒绝象存在主义的剧作家那样,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来反映荒诞的生活,而是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荒诞派戏剧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姚明慈善赛直播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
题;校正死亡率正佳广场溜冰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荒诞派剧作中最先引起注意也是最典型的,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最极端的是他的《呼吸》(1970),这出戏连一句台词都没有。其他著名的荒诞派剧作有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热内的《女仆》、《阳台》,品特的《一间屋》、《生日晚会》等等。
刘桂苏 荒诞派戏剧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是尤金·尤奈斯库( 1912- )和贝克特( 1906 — 1989 )。尤金·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 他的《秃头歌女》( 1949 )是最早的荒诞派戏之一。
塞缪尔·贝克特是长期居住在法国的爱尔兰犹太小说家、戏剧家,继尤奈斯库之后,他的荒诞戏剧《等待戈多》 1953 年在巴黎上演成功,使荒诞派戏剧被观众,确立了它在法国剧坛上的地位
所谓先锋派戏剧,是指19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多种戏剧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戏剧、未来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等等,因其共同的反传统戏剧理念而得名。一百多年来,先锋派戏剧与传统戏剧两大派别并肩发展,共同构成了西方剧坛上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艺术景象。
传统艺术观认为,戏剧必须以理性为基础,通过模仿来获得真实,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而先锋派戏剧的美学追求则是与传统戏剧对立的,是对艺术传统的反叛。先锋派戏剧深化了戏剧中人性揭示和社会批判的主题,倡导语言革命和表演形式的创新,打破了现实主义的时空观,形式本身成为重要的表现对象。这些理念的形成是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的。